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5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的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医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神经功能缺损 痊愈率
  • 简介:符为民教授从事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中风急性过程中,符为民教授强调"痰瘀热互阻"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以"祛瘀化痰,通腑泻热"为法,坚持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遣方用药,并擅用虫药以达通络熄风之效,对中风引起的脑水肿灵活运用活血利水之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特色,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深入探讨符为民教授治疗中风急性的中医学术思想.本文从病因病机、立法创新、用药特色等方面介绍符为民教授治疗中风急性临证经验特色.

  • 标签: 中风急性期 中西医 名医 学术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急性患者共计124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周和第四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其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在第一周两组患者DAL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四周,干预组患者的DAL评分要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急性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实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风急性期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56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常规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四周后,CNS和BI评分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常规组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急性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护理 中风急性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中风偏瘫急性康复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

  • 标签: 中医辨证护理 中风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度中风急性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撷取的62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n=31)。乙组采用卒中单元模式治疗,甲组在乙组之上采用小续命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为96.77%、80.65%,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P>0.05;治疗后,甲组与乙组NIHSS评分实行对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风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小续命汤方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小续命汤 中风病 急性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滚法推拿,实验组应用。滚法、揉法和擦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指标、症状评分、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IL-1(209.22±4.56)pg/ml、IL-8(131.32±2.45)pg/ml、TNF-α(74.54±2.09)pg/m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肿胀(0.31±0.04)分、功能障碍(0.20±0.07)分、血瘀(0.25±0.11)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3.09±0.97)d、疼痛评分(1.76±0.52)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推刮、揉法和擦法联合推拿治疗效果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手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急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急性中风眩晕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了通腑理血法治疗中风急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近2年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急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56例,并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组,一组为对照组(28例),该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研究组(28例),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通腑理血法进行治疗,之后对比治疗效果及神经系统损伤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比组间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组间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腑理血法治疗中风急性患者,可改善神经系统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通腑理血法 中风急性期 临床观察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发病3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皮层梗死46例,皮层出血15例,皮层下梗死49例,皮层下出血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当日进行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77例,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56%患者出现了至少一个认知域的损害,40.6%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37.5%患者出现视空间结构能力的损害,26.6%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左侧半球病变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得分均较右侧半球病变差(P〈0.05),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右侧半球较左侧半球差(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最常出现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所以我们建议在急性脑卒中早期尽量进行包括执行功能在内的涉及多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测验,以期较全面地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急性急性脑出血的高场强MRI成像表现及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MRI和CT头颅扫描检查,观察高场强MRI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对于超急性急性脑出血患者,CT诊断的敏感性均为100%,高场强MRI诊断只有T2×WI敏感性为100%,与其他序列敏感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CT与高场强MRIT2×WI序列的脑血肿量测量相近,略高于其他序列测量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场强MRIT2×WI序列可清晰显示血肿边界,对超急性急性脑出血敏感性较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标签: 超急性期及 急性期 脑出血 高场强MRI 成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中风急性病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加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各评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中风急性病症患者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中风急性期病症 肢体功能恢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风急性患者行中医护理+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6例中风急性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58例患者。单一组仅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进行联合干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总体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总体满意度55例(94.83%)显著高于单一组55例(94.83%),联合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50.36±2.47)分显著高于单一组(45.74±3.47)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中风急性患者行中医护理+针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中风急性期 中医护理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痰通腑汤治疗80例中风急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急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疗法化痰通腑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痊愈率是55%,总有效率是82.5%,治疗组的痊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医疗法联合中医疗法化痰通腑汤对治疗中风急性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化痰通腑汤 中风急性期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纳入80例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以随机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基于前者实施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治疗,统计对比患者的疗效差异和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基本治疗采用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对中风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针灸 化痰通腑汤 中风急性期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