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于2008年4月10-13日在桂林召开。大会特邀姚泰、唐朝枢、朱大年、容永豪4位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刊将分期刊登专题报告的详细内容,以飨广大读者。本期刊登朱大年教授的报告。因版面限制,本期刊登报告的下半部分。

  • 标签: 《生理学》 卫生部 汇报 修订 规划 中国生理学会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本地区儿童浅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31例浅真菌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例浅真菌病患儿中,足部浅真菌病最多,为47例(35.9%),其次是躯干部(除外股)32例(24.4%),指(趾)甲24例(18.3%),股12例(9.2%),手部9例(6.9%),头部7例(5.3%);男孩84例(64.1%),女孩47例(3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孩年龄8个月~14岁,女孩年龄3个月~14岁;在分离出的96株菌株中,红色毛癣菌最多(37株,38.5%),其次是白念珠菌(28株,29.2%)和犬小孢子菌(12株,12.5%),其他还有马拉色菌3株,热带念珠菌2株,其他念珠菌属10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未分类真菌2株。结论131例儿童浅真菌病中,足部浅真菌病最多;致病菌种以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儿童 浅部真菌病 病原真菌
  • 简介:采用显微观察和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后稻曲病菌在水稻穗的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的菌丝首先附着在花粉上或花丝上,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后8d)在柱头上有附着菌丝的花粉粒。显微观察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小穗内菌丝增殖的速度不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 标签: 稻曲病菌 人工接种 PCR 组织观察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的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的菌种情况,评估浅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通过真菌直接镜检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合并浅真菌感染组(n=173);对照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无浅真菌感染组(n=180)。对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9种真菌变应原和9种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实验组患者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以鉴定菌种。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新月弯孢霉,特异青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湿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其他真菌变应原及粉尘螨、屋尘螨等非真菌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患者皮肤或指(趾)甲分离鉴定主要为红色毛癣菌(52.86%)、须癣毛癣菌(14.18%)、絮状表皮癣菌(5.22%)、白念珠菌(6.72%),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及皮肤分离皮肤癣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往往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湿疹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真菌 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肤
  • 简介:通过论述循证医学对浅真菌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意义,回顾其在中医药治疗浅真菌病临床研究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医对浅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已知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药有很多,但由于中药单方和复方成分复杂的特点,这类相关研究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一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整体科研设计思路。该文介绍了澳大利亚抗真菌药物——茶树油的研发历程,探索中医药治疗浅真菌病的循证医学之路(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结合提供思考与设想,也为浅真菌病的中医药规范化诊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循证医学 中医药 抗真菌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由本刊编辑与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浅真菌病治疗进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5日-9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参会。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治疗 会议 上市 成都市 编辑部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2018年6月22-25日,在农业农村种子管理局组织安排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行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农业农村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周云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等一行6人的调研组前往汉中和安康地区,对陕西省的“行动”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 标签: 种质资源 管理局 陕西省 普查工作 调研 种子
  • 简介: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穗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和上海穗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宁穗较短、1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穗节长、抽穗时壳色和子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穗颈弯曲度相关性在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辽宁与着粒密度、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穗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 标签: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穗部性状 程氏指数
  • 简介: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等穗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相关性状都符合数量性状特征。利用单标记分析将穗相关性状的QTL主要定位于小麦1A染色体上,同时发现在小麦的2A、5B和5D染色体上也有QTL分布。通过加密标记重点构建了1A染色体短臂的遗传连锁图,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解析了小麦1AS染色体上的穗相关性状的QTL效应,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AS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着涉及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重要性状的QTL,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麦 穗部相关性状 QTL 基因簇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和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
  • 简介:2013年5月24日,由中国生理学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一行6人,从北京不远千里来到了云南省文山州举行了2013年科技活动周暨党建强会活动。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科技活动周 党支部 党建 协会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