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中医治疗外感风寒证优势。方法总结本人在治疗外感风寒证的过程中有点滴体会。结果大量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二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烧不退等后果。结论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致病因素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其治疗用药就有差异;不同的致病因素而出现相同的证时用药相同,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而治疗前提一定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的。

  • 标签: 风寒感冒 误区 辨证施治 中医优势
  • 简介:妊娠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妊娠病。西医学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寒冷天气时间长及妇女妊娠后精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整个机体处于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的状态,肌表卫外不固,若孕妇日常寒温不当,起居不慎,易感受风寒外邪;或孕妇素体虚弱,腠理不密,易感风寒,邪犯肺脏,宣降失职,遂发咳嗽。李红梅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其认为治疗咳嗽必以治肺为主,但由于孕期的特殊性,妊娠咳嗽的治疗还要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李红梅教授在临床上多采用桔梗汤加减口服配合常用食疗方及日常调护综合治疗,,临床收效甚好。

  • 标签: 妊娠咳嗽 外感风寒型 医宗金鉴 桔梗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拿疗法对风寒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风寒型感冒患者推拿治疗5d前后症状得分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将统计学分析。结果经5d推拿治疗,71例患者痊愈26例,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7%,治疗前后症状得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推拿疗法对风寒型感冒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推拿疗法 风寒型感冒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苏黄止咳胶囊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风寒感冒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清开灵颗粒,研究组给予苏黄止咳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有效率及咳嗽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研究组的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寒感冒患者给予苏黄止咳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咳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苏黄止咳胶囊 风寒感冒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社康中心收治的62例患儿,进行此次研究,选择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1例。给予联合组常规治疗,联合组实施艾灸+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总体治疗有效率,联合组较参照组高,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艾灸 小儿推拿 风寒感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学习祖国中医中药,临床对风寒风热感冒进行辨证论治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20例风寒、风热临床外感患者,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分型进行辩证治疗,证属于风寒所致外感患者,其治疗方法是,治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证属风热所致的外感患者,属于中医辨证认为是风热感冒患者的,治疗当以辛凉宣肺清热解表,风热感冒偏于轻型的用辛凉清剂,风热感冒偏于重型的患者,临床用辛凉重剂等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临床辨证论治,总有效率为95%。结论笔者通过临床中医中药的临床灵活运用,合理用药,对那些临床较为疑难外感“表实病症”,发挥中医中药的专科特长,发掘未能发现祖国伟大医学宝库,使它能为人类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 标签: 中医中药 风热风寒感冒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化裁治疗妊娠期风寒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期妇女124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桂枝汤进行治疗,乙组采用莲花清瘟胶囊及青霉素V钾片口服治疗,观察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甲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乙组患者。结论采用桂枝汤治疗妊娠期患者感冒,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桂枝汤 妊娠期 风寒感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可行性。方法观察除痹汤治疗风寒湿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1.25%。结论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为治则,除痹汤治疗风寒湿痹症具有可行性。

  • 标签: 除痹汤 辨证治疗 风寒湿痹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120例颈椎病 (CSR)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 ,对照组 60例 ,观察组给予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推拿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四个疗程的治疗 ,每个疗程 5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 96.7%,对照组是 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 P<0.05)。结论 :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优于针刺组 (P<0.05)。

  • 标签: 麻葛通痹颗粒 针刺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贴敷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7%。结论中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 标签: 肩周炎 穴位贴敷 中药
  • 简介:【摘要】风热感冒(common cold with wind-heat syndrome)是风热邪入表,肺气失调所致。症状包括发烧、轻微恶心、头痛、出汗、喉咙痛、咳嗽、有痰或发黄、鼻塞、口渴、舌头发红等,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季,由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寒是由风热邪邪所致的表证,对小儿健康成长有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儿风寒进行有效预防是降低风热感冒的关键。

  • 标签: 小儿风寒 风热感冒 预防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风寒止咳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按照处方工艺制备风寒止咳合剂,建立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标准。结果风寒止咳合剂各项质量标准符合药典项下有关规定,鉴别试验重现性好,操作简便、易行。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可行,质量稳定,质量标准符合药典规范。

  • 标签: 风寒止咳合剂 制备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感冒是一种四季都十分常见的外感疾病,特别是在春季与冬季十分多见。绝大部分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药物,部分患者感冒后吃了较多药物,但病症不仅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辩证用药。在生活中,因为人们在感冒病症产生后,不能及时判断感冒的类型,不能采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极易对病情治疗造成延误,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以此促使治愈率的显著提高,使病程有效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风寒感染 风热感染 发病原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实感冒合剂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效果,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1月11日~2021年12月11日我院所收治的106例风寒感冒患者为研究样本,结合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感冒灵颗粒,观察组患者使用云实感冒合剂治疗疾病,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咽痛以及高热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L-6、CRP、TNF-α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风寒感冒患者来讲,应用云实感冒合剂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该法能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强。与此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内炎性因子水平。这种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 云实感冒合剂 风寒感冒 临床效果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方式的一种,在许多古代书籍之中都有艾灸使用的方法、方式、艾灸应用及治疗疾病的相关记录。随着医疗系统、生活方式等改变,艾灸在疾病治疗的发展空间逐渐狭小,在现代多数人的观念中,艾灸变成了中医保健的方法、辅助治疗的工具,却忽视他在古代曾经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现代相关的科学研究证实,艾灸对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有明确的效果,艾灸在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中可以作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艾灸具有不需要进入人体,无痛苦,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治疗的工具取得极为容易等特点,病员接受度大。然而,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缺少系统的统计与相关文献的整合。

  • 标签: 艾灸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疗效及其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初试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抽取此段时间到院接受治疗的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共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