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波纹巴非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双壳贝类。该品种为亚热带暖水性品种,营底栖生活,能耐受高盐环境。本文综述了波纹巴非蛤的习性、耐受性、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特性及养殖技术,为波纹巴非蛤在我国南方沿海开展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波纹巴非蛤 生物学 养殖技术
  • 简介: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PCRs、pecies-specificprimer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水生生物 近缘种 产地 判别
  • 简介:大眼狮鲈又称黄狮鲈或白眼鲈(英文名Walleye),隶属鲈形目、鲈科、狮鲈属。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东部,是北美优质的游钓鱼类和养殖鱼类。我所于1993年和1994年从加拿大引进并进行了池塘养殖和大水面放养。初步研究表明:大眼狮鲈食性广、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适温范围较广,冬季可摄食,生长速度快,池塘套养和大水面放流效果好,适于我国北邮地区养殖,也可适于南方大水面养殖。现将我们对这种鱼的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大眼狮鲈 池塘养殖技术 浮游动物 生物学 生长速度 鱼苗
  • 简介:1999~2003年对赛里木湖高白鲑(Coregonuspeled)繁殖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多在1+龄达到性成熟,为96.1%;雌性个体1+龄达到性成熟的为18.2%,其余多在2+龄达到性成熟.其繁殖期为12月下旬到第二年1月份,雄性从9月到第二年1月都有流精个体;雌性绝对怀卵量平均为133360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82粒/g,繁殖期平均卵径为1.70mm.其体长与繁殖力关系方程为:F=0.01401L4.3948(r=0.857).体重与繁殖力关系方程为:F=130.121W-64196(r=0.898).本文还系统地描述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周年变化.

  • 标签: 繁殖生物学特性 性成熟 繁殖期 繁殖力 赛里木湖 怀卵量
  • 简介:本文测定了移植于伊犁河的欧鲇(SilurusglarisLinnaeus)的形态、年龄与生长,观察了繁殖和食性等生物特性,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等从理论上阐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河欧鲇在渔获物组成中的比例为:体长分布在16~121cm之间,以体长40~70为主,占60.36%;体质量在50~13400g之间,以500~20000g为主,占56.7%;年龄为0+~8+,9个年龄组,以1+~3+龄为主,占65.1%。补充群体大于剩余群体,由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推导运算的生长参数为:L∞=191.1cm、W∞=59875g、-k=0.087、to=0.038,tmax=34.5,tip=12.7。4+龄体长70cm,体质量3500g的个体即可性成熟,6月份产卵,雄鱼有营巢和护卵孵化习性。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欧鲇生长快、个体大,适应能力以及扩展能力强,移植后极易形成群体,已成为伊犁河水系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 标签: 伊犁河 欧鲇 生物学
  • 简介:本文就山女鳟的生物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山女鳟可量比例性状为体长/体高4.20±0.27,体长/头长3.99±0.35,体长/尾柄长10.60±1.55,体长/尾柄高12.14±0.79,头长/吻长2.53±0.63,头长/眼径6.84±1.16,头长/眼间距3.09±0.33;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D.10~16,胸鳍鳍式:A.8~13,腹鳍鳍式:8~11,臀鳍鳍式:11~15,侧线鳞:112~140,侧线上鳞:26~29,侧线下鳞:25~35,第一鳃弓鳃耙数:13~15,脊椎骨63~65,幽门垂20~57.绝对繁殖力617.83±252.70,相对繁殖力2.09±0.67.

  • 标签: 繁殖力 体长 生物学特性 性状 体高 比例
  • 简介: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鳊鱼渔业生物.对2001年三层流刺网鳊鱼捕捞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结构与生长、生殖力、肥满度、成熟系数等生态特征进行研究.

  • 标签: 黑龙江 绥滨江段 鳊鱼 渔业生物学 捕捞群体
  • 简介:黄斑蓝子鱼Siganusoramin,隶属鲈形目、蓝子鱼科,拉丁文异名Amphacanthusguttatus、Teuthiso-ramin,俗称黎猛(泥虻)、龙虻、象耳、猫花、秋畏、娘哀、刺排、臭肚鱼(臭都鱼)。暖水性浅海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1生物特征1.1形态特征。体长,侧扁,椭圆形;吻突出、三角形,口下位、下颌短于上颌,眼大、眼间隔隆起,前鼻孔圆形、后鼻孔长圆形,尾柄低而长;体披细小长薄圆鳞,埋于皮下,背鳍基部近背侧处鳞片较大,头部有细鳞或裸露;侧线与背缘平行,伸达尾鳍基部;背鳍起点前方有埋于皮下的前向棘,胸鳍圆刀形,腹鳍短于胸鳍,臀鳍与背鳍后段几乎对称,尾鳍叉形(幼鱼浅叉形);体黄绿色,其中背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各鳍浅黄色,头部和体侧布有许多长圆形小黄斑(因此得名)。各鳍鳍棘具毒腺。常见个体体重80~120克。1.2生活习性。生活在沿海岩礁区、珊瑚丛、海藻丛和红树林中,常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幼鱼喜生活于河口,常短期进入淡水水域。喜集群,多群体活动,且单一鱼种;怕惊吓,受惊时鱼体体色急剧变深并向上跳跃,成鱼比幼鱼更甚。水温低于10℃时有被冻死的可能,达到3...

  • 标签: 养殖技术 子鱼生物学 特征网箱
  • 简介:翘嘴红鲐俗称白条、太湖白鱼。该鱼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为鱼中上品,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翘嘴红鲌)”之一。由于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因此,近几年人工养殖在我国已呈星火燎原之

  • 标签: 翘嘴红鲌 生物学特性 人工养殖技术 亲鱼收集
  • 简介:黑龙江六须鲶隶属于鲶形目、鲶科,是我省名特优鱼类之一,俗称“怀头”、“怀子”。最大个体可达80kg,长达4m。其肉质白嫩细滑,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含肉率高,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丰富,鱼鳔、鱼肚有滋补作用。是广大消费者极为推崇的名特优鱼之一。从1994年春季开始,我们在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采捕六须鲶移入列室外水泥池中进行驯养试验,现将初步试养观察情况综合报

  • 标签: 六须鲶 生物学 黑龙江省 人工配合饲料 黑龙江中游 抚远江段
  • 简介: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cinctus),英文名:Grunt,俗称:打铁母、假包公、斑加吉,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胡椒鲷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产,以南海产量为最多。为亚热带和温热带浅海底层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价值高,是国内及港台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目前已成为广东、福建及浙江沿海海水养殖的优良鱼类品种。

  • 标签: 花尾胡椒鲷 网箱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底层鱼类 市场价值 北太平洋
  • 简介:在实验室人工驯养条件下观察商城肥鲵的行为、摄食、生长和不可逆点等特征。结果显示,商城肥鲵喜弱光条件下(25lux)生活,在密度较大时(2尾以上相遇)易相互残杀。肉食性,长期投喂同一种新鲜肉类有厌食现象,喜食水蚯蚓、青虾和鱼苗。最适生长水温为22±0.5℃。平均体质量18.87g的商城肥鲵在饥饿45d后出现不可逆点。

  • 标签: 商城肥鲵 人工驯养 生物学观察
  • 简介: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研究.对2001年三层流剌网鲤鱼捕捞群体体长平均41.2(21~69.5cm)、体重平均1736(550~8200)g组成,年龄结构由4~10龄组成以6龄为主(35%)W=0.2434L2940,绝对生殖力平均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128.1(75.7~169.9)粒/g,种群数量为1.43t,等生态特征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资源呈逐渐衰退趋势.

  • 标签: 黑龙江 绥滨江段 鲤鱼 渔业 生物学 捕捞群体
  • 简介:广东省于九十年代初从长江引进的大口鲶(Silurusmeridionlis)。1992年在南海市水产养殖场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到1994年共孵化1.5~3.0cm鱼苗100多万尾,供珠江三角洲养鱼户试养。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大口鲶在华南地区池塘生长异常迅速。在夏季养殖70日龄,从体长3cm可以长到平均每尾体重0.7kg,最大者可达1kg。养殖380日龄,平均体重可达4.9kg,最大者重达9kg,其生长速度远超过罗非鱼、加州鲈、淡水鲈、淡水白鲳,居池塘养殖鱼类之榜首。

  • 标签: 大口鲶 生物学特性 父母本 杂交种 池塘养殖鱼类 水产养殖场
  • 简介: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翘嘴Bai渔业生物,对2001年三层流刺网-捕捞群体的体长平均为56.8(42-73)cm;体重组成平均为1950(800-4100)g;w=0.2434L2.9403;年龄由5-10龄组成,以9龄为主,占33.3%;绝对生殖力平均为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128.1(75.76-169.94)粒/g;种群数量为1.43t。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绥滨江段翘嘴Bai资源呈下降趋势。

  • 标签: 黑龙江 绥滨江段 翘嘴Bai 渔业生物学 捕捞群体
  • 简介: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育并达到成熟的史氏鲟雄鱼,人工摧情获得精液.本文介绍对精子生物特性的观测结果,其中包括:透视电镜下观察到的精子形态结构,精子快速泳动时间和寿命,精液的质量密度和精子密度,同时与野生雄鱼精子活力进行比较.

  • 标签: 全人工繁殖 精子 生物学特性 史氏鲟
  • 简介:吻鲈鱼(Helostomatemminckii),俗称接吻鱼、吻嘴鱼。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境内。是常见热带观赏鱼品种之一。分类上属于攀鲈亚目吻鲈属·该鱼虽没有特别亮丽的色彩。但由于其体型怪异、行为奇特、性情活泼,是一种十分可爱的鱼儿。而且容易饲养,所以广受欢迎。

  • 标签: 吻鲈鱼 生物学特性 饲养管理 繁殖性状
  • 简介: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sinensis隶属塘鳢科塘鳢属,为近岸暖水、小型、动物食性鱼类、营穴居生活,喜钻洞栖息于中低潮区浅海滩涂的咸淡水水域中。乌塘鳢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甚高的地方性养殖品种。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李慧梅首先进行乌塘鳢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的观察,陈兴乾、张维翥、钟田仁、苏跃中、陈波、肖东江等均先后进行人工育苗试验,

  • 标签: 中华乌塘鳢 池塘养殖 生物学特性 养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