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采伐与桑青枯病发生关系密切,不同采伐形式,发病率明显不同,高温期间挫(艹远)降枝,可促进病害的发生,这已经生产和试验证明.挫(艹远)(即摘顶,以下同)是我省桑树增产主要措施之一,如何兼顾产量与防病?从八〇年开始,我们应用带叶挫(艹远)、留叶采横枝收获法,探讨对减轻桑青枯病发生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三年来试验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 标签: 桑青枯病 收获法 留叶采 防病效果 产叶量 荆桑
  • 简介:在蓖麻蚕生产中,软化病(细菌性胃肠病和细菌性败血病的总称)发生得比较多,尤其在五龄期发病严重,对生产威胁较大.本试验用消特灵、绿迪奥、蚕用绿霉素、大蒜白酒液(自制)蚕药在蓖麻蚕五龄期分别添食,结果表明以上药液添食后,五龄蚕期病死蚕率比对照区明显降低.

  • 标签: 蓖麻蚕 药物添食 防病效果 软化病
  • 简介:本文对防治家蚕NPV病的新型蚕药"克毒灵"与其它同类蚕药进行了系统的药效比较试验.实验室试验及生产应用表明:"克毒灵"对家蚕NPV病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和治疗作用,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同类蚕药,且对蚕的生长发育、产茧量、茧质、丝质等均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家蚕 BMNPV 克毒灵 防治效果 比较
  • 简介:实际生产中,大部分桑树都存在施肥不足的问题,多半是只施一次春肥。用肥成分单一,仅用氮系化肥的居多,少数地方用了一点人畜烘尿,施肥量也少,不能满足桑叶优质高产要求的。氮素化肥虽肥效快,但不持久,容易分解、损耗、流失,而且价格昂贵,成本投入高。不少化肥残留物多,容易导致土壤变酸,结构破坏粘硬板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

  • 标签: 配方施肥技术 桑园土壤 常规施肥 硫酸钾 桑树生长 供肥量
  • 简介:方格蔟与花蔟等旧蔟具相比具有上茧率高、次下茧少、茧衣毛少、茧层量高、蔟室省和花工少等优点.应用方格蔟上蔟能增加产量,提高茧的等级,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上蔟新技术,现将方格蔟上蔟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家蚕 蔟架 蔟片 蔟中管理 采茧 方格蔟
  • 简介:桐梓县是遵义市蚕桑生产重点县,桑园面积1600hm2,全县养蚕重点乡镇8个,共40个村.重点村户均养蚕1~3张,平均每季投种1500张以上.针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多,养蚕劳动力缺乏的具体情况,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缺乏劳动力的养蚕户试行夏秋季大蚕期地面育的试点,经几年来的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蚕地面育不用蚕箔、蚕架,省工、省时、省成本;下地后不除沙,不伤蚕体,减少发病率,喂叶方便.在我县地蚕育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特别是夏秋季推广大蚕地育,比蚕箔育可降低温度1~2℃,避免了高温闷热环境对蚕儿生理的影响,减少了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现将大蚕地育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 标签: 大蚕地面育 技术 应用 蚕桑生产 劳动力 养蚕
  • 简介:"克菌星"是由四川省蚕药厂生产的新一代蚕药,本品为抗生素类添食药物,用于防治细菌病,对细菌胃肠病、卒倒病、败血病等防治效果良好,对病毒性软化病、中肠性脓病有间接抑制作用.为了探讨"克菌星"能否代替"氯霉素"的防病效果,为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夏季进行了两种蚕药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克菌星” 试验设计 抑制作用 药效对比试验
  • 简介:新型蚕用消毒剂“克孢灵”是广东顺德市化学生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共同研制并生产的高效广谱杀菌剂。1990年初进行养蚕消毒室内试验,在肯定消毒效果后,1991年春蚕开始,进行“克孢灵”生产中试。现将“克孢灵”对家蚕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效果研究及生产试验报告如下:一、“克孢灵”对家蚕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效果试验<一>试验材料及方法(一)试验材料1.消毒药液配备:①“克孢灵”消毒药液配制:在含有效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药液配制 有效氯含量 蚕桑生产 广谱杀菌剂 丝绸公司
  • 简介:蚕桑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随着养蚕技术的革新,传统的养蚕设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公司在进入雅安发展蚕桑生产前,雅安养蚕设施一直沿习使用的是五十年代陈旧落后的草笼、和部分蔑折蔟,制约了蚕茧质量的提高、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养蚕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蔟具产生大量的次茧,影响农户的养蚕收益。

  • 标签: 蔟具 应用 方格 纸板 养蚕技术 蚕桑生产
  • 简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我们从试点到扩面,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标签: 养殖技术 催青 小蚕共育 中蚕饲养 上蔟
  • 简介:经阆中市科技兴农“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项目调查,家蚕病尤以病毒病发病面最广.危害最重,损失最大.一般在五龄中后期暴发成,大面积蚕茧减产20~30%,局部村社损失达50~70%,一旦暴发,病害成灾,蚕儿“无力回天”.在摸清发病规律,实施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蚕病暴发,把蚕病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蚕茧优质高产高效.一般大面积控制在10%,示范社控制在5%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综合防治 配套技术 蚕病 科技兴农 发病规律 配套技术措施
  • 简介:蚕种冷藏、浸酸处理,环节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时间较为集中,日浸酸数量有时可达数万张之多,冷库难以按各地用种计划浸酸供种,有时还因农村用种计划减少,浸出蚕种需进行再冷藏.

  • 标签: 再冷藏 冷浸种 普通孵化率 胚子发育 江苏省 蚕种冷库
  • 简介:以前,推行桑园密植技术,其目的在于扩大经营规模,利用桑收获机械进行采桑,以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养蚕农家(丝茧生产)为推广对象。由于密植桑园收获周期短,桑树的生长发育容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产量也不太稳定。因此,大多农家均采取与普遍桑园配合种植的方式。从养蚕方面来看,密植桑园桑有水分含量高,容易凋萎的特点。但作为饲料价值,增加给桑量就可得到补偿。总之,从收获到贮桑,给桑的过程中,叶质得到保证,其营养价值就不会有大的影响。千叶县从1977年开始,首先在丝茧育的壮蚕用桑园中推行密植,其普及率占全国首位,在养蚕经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密植桑园 原蚕 丝茧育 收获机械 经营规模 给桑方法
  • 简介:强化920由生长素.促细胞分裂物质和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等多种成分组成,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生长、增强细胞活力和促叶绿体增殖等作用。植物喷施后,叶绿色转浓,叶片增厚、增大,光合作用增强,植株加速生长。强化920多用于稻、麦及蔬菜等作物.1990年春季,我市初次应用于桑树,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 标签: 微量元素营养 对照区 强化剂 春叶 采叶 产茧量
  • 简介:应用优良的蚕品种是茧丝绸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每次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使茧丝产、质量明显提高.蚕品种性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原料茧的质量,进而影响生丝及其织物的品位和档次,从而影响茧丝绸行业的效益.蚕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丝绸工业的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丝绸工业对原料茧提出了新的要求,优质茧的概念和内涵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标签: 品种应用 蚕品种 浙江省 茧丝绸行业 现状 丝绸工业
  • 简介:我国的养蚕业,目前依靠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蚕桑生产在家庭收入的比重,蚕桑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方向发展.

  • 标签: 家蚕 稚蚕 人工饲料育技术 特点 应用 饲育形式
  • 简介:EM是有益微生物菌群的英文缩写,它主要含有五大菌群;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醋酸杆菌。初步试验表明:用2%的EM原露每天给蚕添食一次,可以增产约10%,降低蚕病死亡率40%~72%。

  • 标签: EM 应用 蚕业 有益微生物菌群 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