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著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 内皮细胞 山莨菪碱 乙酰胆碱 舒张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负压吸引套扎术治疗各期内痔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负压吸引自动套扎器治疗239例各期内痔患者。结果在Ⅰ~Ⅳ度内痔患者中,其治愈率分别为100%、98.5%、84.4%、42.6%,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7.4%、80.3%。结论内痔病情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Ⅰ、Ⅱ度内痔为负压吸引套扎术的最佳手术适应症,Ⅲ期内痔可酌情采用,Ⅳ度内痔则应避免采用套扎术治疗。

  • 标签: 负压吸引 套扎术 内痔
  • 简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常,多发病,而应用3%H2O2洗耳则是耳科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其存在一些问题且对于比较顽固的病例效果欠优。为此1995年6月-2003年10月间我们采用中耳负压吸引疗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90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传统疗法 中耳负压吸引 鼓室成型术 适应症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6例。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比组72.92%(35/4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25%(3/48),明显低于对比组20.83%(10/48)。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知母多酚(TPAA)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知母多酚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和对体外糖基化修饰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知母多酚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棕榈酸对血管内皮的破坏作用,抑制体外糖基化蛋白的生成。

  • 标签: 知母多酚 内皮保护 晚期糖基化产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作用于机体使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利用微波的特性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治疗,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为观察根管消毒的效果,以不同功率及时间的微波进行根管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观察,为临床合理应用微波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微波 根管内 消毒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管理的策略进行实施。然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的效果。结果: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需要通过改善用药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内科护理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 简介:良性支气管狭窄是长期困扰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医生的一大临床难题。2002年4月-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支气管成形术对14例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良性支气管狭窄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各34例。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肿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气管节段性切除术2例,支气管纤维镜下电切及烧灼2例,气管契形切除1例,隆突半切除隆突重建1例。结果6例均治疗成功,随访6月-6年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怀疑气管肿瘤病人需早期行CT及支纤镜检查,予以手术治疗,术中作好麻醉,对于低度恶性肿瘤支纤镜下电切及烧灼加术后放疗治疗是一种打击小,效果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气管肿瘤 外科治疗 电切 烧灼 切除 术后放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40例,其中感染患者70例,未感染患者7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状况、治疗方法、临床资料等记录做回顾性分析,在完成分析对比后,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感想进行总结。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合并症感染共46例,占65.7%,抗生素感染共52例,占7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在对照组患者中,合并症感染共17例,占24.3%,抗生素感染共17例,占2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患者,要在临床治疗中慎重使用药物,做到对感染的抑制甚至消除。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患者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7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8月。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本组患者临床用药中遇见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合理用药的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临床用药常见的问题有用药方法不正确、用药剂量不准确、用药重复、用药差错、滥用抗生素等问题,要实现合理用药,需要在院内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用药问题。在实施针对性的用药管理够,临床用药问题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前后对比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问题较多,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临床用药差错,提升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问题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在椎管内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8例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椎管内麻醉患者,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管内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28例,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椎管内肿瘤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挑选9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46例观察组和46例对照组,分别接受一般护理措施和早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实施后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实施后的健康状态、心理情绪、社会能力以及角色功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明显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恢复。

  • 标签: 早期护理 椎管内肿瘤术 生活质量
  • 作者: 冯远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攀钢西昌医院影像科冯远莉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显示血管横断面的有效诊断方式,可对血管腔内径和横截面积进行有效测量,针对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血管内超声可对斑块学特征进行有效分析,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介入治疗以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肺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 标签: 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