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ion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并比较他莫司对银屑病皮损中MIF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染色评分半定量法对50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标本和42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MI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同时,选取30例对他莫司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消退期皮损中MIF的表达量与曲安奈德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各30例及未用药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莫司和曲安奈德药物治疗组MI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安慰剂组与未用药组的MIF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他莫司可以明显抑制MI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他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银屑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他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0.1%他莫司软膏2次/d,治疗组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口服白芍总苷0.6g,3次/d,疗程为8周,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30%和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33.33%,对照组复发率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他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白芍总苷 他克莫司 口腔扁平苔藓
  • 简介: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光联合0.03%他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白癜风患者129例,按就诊顺序分为3组,A组为试验组,43例患者采用308nm准分子光联合0.03%他莫司软膏治疗;B组为对照1组,43例患者单用308nm准分子光治疗;C组为对照2组,43例患者单用0.03%他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疗程均为12周或治疗至皮损完全复色。结果A组、B组、C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3.80%、47.61%、17.07%,A组与B组和C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8nm准分子光联合0.03%他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

  • 标签: 白癜风 面部 308 nm准分子光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外用他莫司软膏治疗后血药浓度的变化以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使用他莫司软膏(0.1%)治疗1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疗程1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治疗一周时和治疗结束后使用ELISA检测患者他莫司血药浓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周时,他莫司血药浓度为(1.73±0.48)ng/mL,治疗12个月后浓度为(1.07±0.42)ng/m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85,P〈0.05);他莫司软膏使用总量与Th/Ts比值变化量无相关性(r=-0.40,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长期外用他莫司软膏存在低水平的系统吸收,他莫司低水平系统暴露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无影响.

  • 标签: 外用他克莫司 系统暴露 特应性皮炎 免疫力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他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12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丹参酮胶囊联合他莫司软膏治疗,对照1组38例采用他莫司软膏治疗,对照2组39例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同时采用无创测试仪器测量皮肤生理指标(包括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pH值和TEWL)。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37%、60.53%和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1、7.69,P值均〈0.01)。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3,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TEWL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于两对照组(t=-2.85,P〈0.01;t=-3.12,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升高(t=-14.38,P〈0.01),且显著高于两对照组(t=6.84,P〈0.01;t=7.18,P〈0.01);治疗后治疗组皮脂分泌减少(t=4.04,P〈0.01),且显著低于两对照组(t=-2.28,P〈0.01;t=-3.12,P〈0.01);治疗后治疗组pH值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7,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他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皮损,可以作为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丹参酮 他克莫司软膏
  • 简介:背景:特应性皮炎(AD)的特征为角质层炎症和神经酰胺异常低水平。他莫司治疗AD有效,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释放,但其是否可使神经酰胺水平正常化尚不清楚。方法:测定他莫司软膏治疗前后7例有AD皮损患者的角质层神经酰胺水平。结果:他莫司软膏治疗没有使神经酰胺水平增高或正常。结论:结果表明他莫司软膏治疗AD有效是因其抗炎作用,而非任何增加角质层神经酰胺水平的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神经酰胺 特应性皮炎 低水平 角质层 患者
  • 简介:目的:评价他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AD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A组患者外用他莫司软膏,每天2次,同时采用NB-UVB光疗,每周2次;B组患者仅采用NB.UVB光疗,每周2次;C组患者仅外用他莫司软膏,每天2次。三组均连续治疗8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为53.13%、显效率为34.38%、进步率为12.50%、无效率为0,总有效率为87.50%;B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为28.13%、显效率为40.63%、进步率为21.86%、无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68.75%;C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为31.25%、显效率为40.63%、进步率为21.86%、无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71.86%。A组与B、c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7,P=0.02;Z=4.04,P=0.04);B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4,P=0.71)。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他莫司软膏联合NB-UVB治疗AD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他克莫司 窄谱中波紫外线 特应性皮炎
  • 简介:优特单抗是2009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该药通过与IL-12/IL-23的p40亚基特异性结合,抑制Thl和Th17细胞的激活及其下游TNF-α,IL-6,IL-17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银屑病的炎症过程。该药可用于斑块型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以及青少年银屑病的治疗,优于TNF-α拮抗剂的疗效,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

  • 标签: 优特克单抗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3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阿达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的关联性,以期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效果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达到和未达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75%(PASI75)的2组患者VDR基因CDX2(rs11568820)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2组CDX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VDR基因CDX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CDX2位点多态性与阿达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无相关性。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银屑病 VDR基因多态性 CDX2
  • 简介:背景:在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时,发现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可针对黑色素瘤增生的信号传导途径起作用。Gleevec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可能对黑色素瘤有潜在治疗作用,黑色素瘤常涉及abl、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方法:肿瘤标本来自1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治疗前及Gleevec400mg每132次治疗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筛查PKT[c-kit,C-abl,abl相关基因(ARG),PDGF受体α(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同时评价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和染色强度。结果:作者在治疗后的随访活检标本中发现PKT表达出现选择性缺失,在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均有最大水平的降低。其中1例患者临床反应持久,随访活检显示4个PTKs(即c-abl、ARG、PDGFR-α和PDGFR-β)均为阴性表达。结论:作者的研究报道首次证实,在抗酪氨酸激酶治疗中,Gleevec在体内可引起显著的PTKs表达选择性降低,提示了抗酪氨酸激酶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转移性黑色素瘤 酪氨酸蛋白激酶 治疗方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 表达研究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