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检查示,10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改变,其中3例患者为大结节小囊、7例患者为小结节大囊;病变位于左颞叶7例、左颞枕交界区1例、右颞叶1例及左侧额中央区1例;增强扫描示,7例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患者软脑膜强化,2例患者无强化。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满意,术后9例癫痫患者均无发作,1例患者的头痛缓解。随访时间为1~5年不等,术后复查均无复发征像。结论多形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多以癫痫发作起病;影像检查常见囊结节改变,病变多位于幕上,占位及水肿效应轻。最终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特点 癫痫 影像学特点
  • 简介:目前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后MRIT1增强图像(T1WI)上可出现增强区域的扩大(假进展和坏死)或缩小(假反应),这些治疗后影像改变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影响。目前传统影像方法不能区分治疗后改变和进展。所以引入了新的影像方法:功能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等。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影像学方法 影像学进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增强图像 标准治疗方案
  • 简介:目前,恶性胶质瘤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胶质瘤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预后;但是恶性胶质瘤仍会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需要正确评价,其中影像检查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影像评价标准是Macdonald标准,随着假性进展和假性反应的发现,国外相应制定了新的RANO标准。本文就恶性胶质瘤治疗后的影像评估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恶性 假性进展 假性反应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 简介:颅内动脉瘤(A)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IA的发生机制涉及解剖、组织、分子生物、血流动力学和免疫诸方面。加强对IA的发生机制研究,可以促进IA的临床研究。IA的神经影像检查能发现临床上无症状的IA(AIA)。IA的神经影像检查是IA诊断的主要手段,也决定着采用何种治疗方案。IA的神经影像检查对减轻破裂造成的严重后果及预防再破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广泛地开展IA的神经影像检查,尤其是在有IA家族史的人群中。IA的神经影像检查项目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相机选择。CTA具有无创、简捷、诊断率高等特点,应成为选择的重点。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易感基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 简介:近年来,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和心脏疾病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干细胞的存活和迁徙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干细胞活体示踪成为可能,光学成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临床和实验中常用的分子影像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本文即对以上成像方法在干细胞活体示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 标签: 分子影像学 干细胞移植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瞄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成人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急性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结果八组27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1±11.9)岁(49~84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67.5±18.5)g/L(55~107g/L)。该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15例(48.1%)患者卒中危险因素≤1,15例(48.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16例(59.5%)患者表现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cutemultiplebraininfarction,AMBI),12例(75%)的AMBI累及1个以上循环。13例(48.1%)在2周内有卒中复发并加重。结论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少,但急性期内复发率高,出现意识障碍及AM引患者比例较高,累及^个以上循环的AMBI多见。

  • 标签: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 贫血 磁共振弥散成像
  • 简介:排尿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排尿障碍的影像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其影像特征的学习,从而对卒中后排尿障碍有更深刻的理解。

  • 标签: 卒中 排尿障碍 影像学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总结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术前影像学分析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中8例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2例栓塞程度〉95%,11例栓塞程度95%,2例栓塞程度90%,1例栓塞程度约80%。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1例患者术后一侧大脑前动脉栓塞,1例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术后死亡2例。结论通过术前的影像评估分析来指导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本组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满意。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disease,LDD)的病理和影像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D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MRI表现为病灶多呈T1WI等低信号相间的条纹状或层状结构,T2WI为高信号区域内有低信号的条纹状。病理学检查:小脑叶片增大,板层结构异常,分子层增宽,蒲肯野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内散在分布形态异常、发育不良的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NSE、Syn、NeuN、CsA阳性,GFAP阳性,Ki-67增殖指数<1。手术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LDD的影像特征为,MRI上病灶呈条纹状或层状结构的“虎斑纹征”;病理特点为肿瘤与正常组织呈层状结构,发育不良的神经节细胞取代颗粒细胞,使分子层增厚,浦肯野细胞减少或消失。治疗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预后良好,术后无需放化疗。

  • 标签: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MRI 病理学 免疫组化 Cowden综合征
  • 简介:自从Wernicke发现第1例传导性失语以来,传导性失语作为一种语言障碍类型一直受到神经病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的关注,依据这种特殊的失语症类型的临床特征,或许可以研究人类的语言处理过程,近年来,传导性失语更是受到神经心理学家的重视。

  • 标签: 失语 传导性 言语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综合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前非影像危险因素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GBM病人术前非影像因素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对性别、发病年龄、术前KPS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等因素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系数计算预后指数(PI),利用CutoffFinder网页工具求PI界值划分高危、低危组,并对两组病人的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KPS评分(RR=1.78)、PLR(RR=1.68)、年龄(RR=1.45)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界值为2.25,PI〉2.25为高危组,PI≤2.25为低危组,两组OS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PI计算简单易于推广,对GBM病人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危险因素 非影像学 术前 预后指数
  • 简介:一、概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llouccerebralmalformations,CCM)属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文献提供的影像检查资料统计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0.4%~0.8%,占脑血管畸形的10%-25%,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幕上多见,占70%~90%,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25%发生在儿童,男女发病率相同。

  • 标签: 脑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血栓部位、及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异常表现.结果妊娠及产褥期是CVT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征,近半数以上病人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等.少数病例CT可呈条索征或空三角征.上矢状窦MRI特征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高信号,DSA可见受累的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良、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CVT临床表现多样,颅脑CT无特异性,MRI/MRA、DSA可帮助早期确诊并确定病变部位,多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应引起注意.

  • 标签: 颅内静脉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静脉窦血栓形成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待属于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中华医学会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杂志 实验设计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待属于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用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中华医学会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杂志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海战条件下开放性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颅脑影像的变化特点。方法以狗颅中线向左(右)1cm,眶上缘向上1cm交界处为爆炸中心位置。将15只犬根据爆炸距离(爆炸源最低点距爆炸点的距离)分为3组,分别为3mm组、3.5mm组、4mm组。比较各个组的爆炸效果,选出最适的爆炸距离为3.5mm。再将2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海水浸泡),实验组(海水浸泡)。以爆炸距离3.5mm致伤后,实验组犬受伤脑组织浸泡于海水环境中,比较两组犬致伤3h、5h、8h后颅脑CT的动态变化。结果经颅脑动态CT观察测量,实验组犬8h内脑水肿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同时脑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在8h内可以明显延缓脑水肿出现。

  • 标签: 爆震伤 海水 爆炸距离 脑水肿
  • 简介:在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尤其是铣刀铣开骨瓣过程中,颅骨关建钻孔位置的选取对横窦、乙状窦的保护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记来确定关键孔的颅骨外表面的位置,常用的解剖标记包括星点、上项线、乳突后缘等[1]。应用最广泛的为星点,即枕乳缝、顶乳缝、人字缝的交点,此点被广泛认为是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颅骨表面标记。

  • 标签: 后颅窝 横窦 静脉窦 星点 上项线 人字缝
  • 简介:目的分析3例脑白质影像无改变的晚发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和病理学改变特点,总结其特征表现和诊断规律.方法3例均为男性婴儿,月龄分别为20个月、27个月和28个月.均于出生后15~21个月出现运动发育停滞和倒退,以下肢运动障碍为主,表现有锥体柬征.收入院后予以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头部MRI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结果(1)体格检查:例1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降低;双膝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例2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例3眼球向左、右注视时可发现细小水平眼震,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低;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病理征阴性.(2)辅助检查:3例患儿电生理检查均提示为周围神经病变,MRI检查无异常发现.(3)实验室检查:仅例1行外周血白细胞芳基硫酯酶A检查,显示活性显著下降.(4)腓肠神经活检:3例患儿均显示髓神经纤维显著减少,残存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变薄,甲苯胺蓝染色见部分雪旺细胞及吞噬细胞内出现紫红色异染颗粒,超微结构呈指纹样、髓样和平行排列的棒状结构.结论病理检查证实细胞内沉积物具有异染性,而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髓鞘发育不良特点.由于脑白质MRI无改变,这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患儿可能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一种特殊类型,诊断为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异染性周围神经病更符合临床表现规律.

  • 标签: 脑白质营养不良 异染型芳基硫酸酯酶类 磁共振成像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报道1例23岁男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资料。结果:本例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头痛、多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下降等表现以及复发和渐进病程,临床和辅助检查排除了系统性血管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颅MRI显示颅内多灶性和弥漫性病变,MRA和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需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诊断。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头痛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问题已成为较为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而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一直是神经病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理学及生化学等研究均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临床治疗方面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方法,有限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方法大多仅适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标签: 认知障碍 痴呆 分子生物学 神经行为学表现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