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作者: 唐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急诊重症哮喘患者132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6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转化情况,分析患者康复状态。结果: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并且转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76%。结论:利用综合治理方案可提升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治疗情况,有助改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的转优。

  • 标签: 急诊重症;哮喘患者;内科治疗;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7年5791例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692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21%;感染以肺部为主,为67.71%,其次是肺外的呼吸道部份,感染率为24.6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0.67%,真菌感染也次之,为18.52%,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年龄、侵袭性操作和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有关。结论结核病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结核病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非结核分支杆菌(NTM)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1994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24例NTM肺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NTM肺病以老年患者多见,症状较轻,肺部病变范围广,耐药率高,治疗效果差,部分患者持续菌阳.结论NTM肺病治疗方案有待探讨.

  • 标签: 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2004年 1994年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方法对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确诊后,一律按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治疗,于1-2周后症状消失或减轻。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可疑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作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分析 成人 临床表现不典型 哮喘患者 治疗原则
  • 简介: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院内获得性肺炎(院内肺炎)在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居首位,为提高对老年人院内肺炎的认识,现将我院1994~2000年12月收治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患者中,并发院内肺炎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肺炎 临床分析 医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6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以咳嗽、发热、不同程度咯血等为主要症状。电子支气管镜检查21.7%的病例有炎症浸润型病变,15.2%有增殖型病变,8.7%有狭窄闭塞型病变,54.4%有溃疡型病变。42例痰涂片抗酸染色者中7例阳性,46例电子支气管镜刷片检查41例阳性,12例活组织检查5例证实为结核。结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主要由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 标签: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 临床分析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特异性临床表现 活组织检查 临床特点
  • 简介:支气管哮喘(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细胞及其释放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参与此过程.新一代特异性强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商品名:顺尔宁,LTD4),对治疗哮喘有显著疗效,现将我院26例应用孟鲁司特患者的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孟鲁司特 哮喘 临床应用 治疗 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
  • 简介:胸腔积液形成原因复杂,多由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及肿瘤引起,而在临床上,以结核和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胸腔积液最常见,两者治疗及预后相差甚远,所以对于鉴别胸腔积液类型显得尤为重要。据2013年全球结核报道:在2012年,全球新增结核病例860万,因结核导致死亡病例130万,我国是继印度之后的第二大结核发病率高的国家;在结核菌感染的患者中,约5%有结核性胸腔积液表现。随着艾滋病的世界流行,在发达国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呈现出增加趋势,为消除结核,进一步完善结核诊断方法,为活动性结核能在痰菌阳性之前得到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既往传统的结核菌素试验对于有活动性结核病史和BCG接种史是无效的,而结核感染的多重表现形式,通过血清学诊断和胸腔积液化验检查明确结核感染更有价值。现就临床上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良恶性胸腔积液 临床诊断 结核性胸腔积液 结核病例 变态反应性疾病 结核菌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除T4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通过手术切除T4期肺癌患者34例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临床因素、病理因素和治疗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T4期肺癌患者34例资料术后均存活(存活率100%),术后1年累计死亡8例(存活率76.5%),术后3年累计死亡23例(存活率32.4%),术后5年累计死亡28例(存活率17.6%).结论T4期肺癌患者手术预后与年龄、手术切除范围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现象和是否根治性切除有关.

  • 标签: T4期肺癌 淋巴结转移 手术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老年AECOPD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老年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①控制性氧疗②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③祛痰平喘④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40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AE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状态,安全性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艾注射液 血气分析 肺功能 老年患者
  • 简介:临床护理操作中记录危重患者的24h尿量及每小时尿量,我们常用尿壶(尿壶上标有刻度)来测量,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如: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的患儿不够准确。而尿量的精确测量对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患儿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笔者在临床操作中用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20ml、50ml、100ml)来测量尿量,既准确又方便、实惠,

  • 标签: 一次性注射器 尿量测量 临床操作 烧伤患儿 危重患者 护理操作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索钙对降低慢性肺心病血粘滞度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4100每日2次皮下注射,10d1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粘滞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高粘状态,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降低血粘滞度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慢性肺心病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肺心病患者 血粘滞度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呼吸机治疗13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有关药物(镇静剂、制酸剂)、误吸和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性相关性肺炎40例(30.77%),呼吸机性相关性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30.74±3.13)、应用镇静剂制酸剂32.50%、误吸和反流27.50%、呼吸机应用时间(13.84±2.76)天高于高于无呼吸机性相关性肺炎患者的(25.14±2.32)、11.11%、13.33%、(8.43±2.12)天(P〈0.05),是引起呼吸机性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较多,通过预防预防误吸和反流、缩短呼吸机时间、减少镇静剂抑酸剂的应用、积极治疗基础病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影响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 标签: 肺癌 凝血指标 生存期
  • 简介:目的在对中度持续性哮喘的治疗中比较各治疗方案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5名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吸入激素(ICS)+抗白三烯(LTRA)、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ICS+LABA+LTRA治疗。经过在3个月的治疗比较各治疗方案控制等级、有症状人数及肺功能(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FEF25、FEF50、FEF75)改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ICS+LABA+LTRA和ICS+LABA组各观察指标均较1CS+LTRA组好(P〈0.05),其中前者对于改善小气道功能效果最好。结论对于中度持续性哮喘ICS联合LABA治疗优于ICS联合LTRA治疗,其中三者联合疗效最好,提示对于中度持续性哮喘ICS+LABA疗效欠佳时可加用LTRA治疗。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舒利迭 孟鲁斯特 辅舒酮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谷氨酰胺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口服营养支持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谷氨酰胺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对AE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有显著改善。

  • 标签: 谷氨酰胺 慢性阻塞性肺病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BNP水平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13例,平均(75.73±8.76)岁。根据入院时血浆BNP值划分:<100pg/mL为A组,46例;>100pg/mL为B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女构成比、体质指数(BMI)、稳定期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预计值%),入院首次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C反应蛋白(CRP)、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无创/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比例及死亡比例。结果(1)A和B两组之间的年龄,男女构成比、BMI、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静脉血各类细胞计数,CRP和动脉血pH值、PCO2、P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A和B两组相比,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呼吸机的使用比例、死亡比例等在B组升高(P<0.05)。结论BNP>100pg/mL的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无创/有创呼吸机比例更高,死亡比例增加,提示随着BNP升高,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B型利纳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