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颅内巨大动脉瘤(直径〉2.5cm)因其瘤体较大、瘤颈宽,并常合并钙化、血栓等治疗复杂,开颅夹闭及血管重建术为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死亡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未破裂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死亡率达20%~45%。特别是颅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无论对手术治疗还是栓塞治疗都是一个挑战,手术治疗需要去除骨性障碍,同时对颈内动脉进行重新塑形,难度较大,风险高;采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又因该部位动脉瘤几乎都是绝对的宽颈,瘤体大,需要使用数目较多的弹簧圈及支架辅助,费用很高,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又能为患者减少费用,成为神经外科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我科应用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此部位巨大动脉瘤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围绕治疗的全过程,我们从护理角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巨大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外科的诊治逐渐向婴幼儿、新生儿和低体重儿的复杂性先心病领域发展。5kg以下低体重患儿往往病情重、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近三年来,我科治疗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低体重儿 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 呼吸道反复感染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医院Jones等研究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的效果。他们分析了2003年至2014年血管质量计划(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数据库里的患者资料,比较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主要结局有出血再次手术和梗死性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心肌梗死]。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出血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QUALITY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手术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为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和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明显;而手术后3天高于手术前,但和手术前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的满意率为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手术血栓形成几率的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规范护理流程 腰椎疾病 围手术期血栓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情危重,或解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婴幼儿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手术年龄,手术方法,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占23.3%(7/30);术中16例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中12例行食道超声监测(体质量>5kg),4例行剑突下超声监测;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强调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手术的重要性,积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围手术期 新生儿 婴儿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在手术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手术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例患者(1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接受13枚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4%(11/203),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例);未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8%(6例)。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均为2.2%;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率为4.4%;麻醉诱导出血1例,发生率为2.2%。未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支架相关缺血各3例,发生率均为1.9%;无麻醉诱导出血和术后再出血。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2例,3分1例;8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3.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可发生支架相关缺血、动脉瘤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重残甚至死亡,应加强手术管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高血压术前病例90例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组,各45例.术中和术后5d内监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扩血管降压药用量.结果:GEA组较GA组血压下降明显,以收缩压降低为主(P<0.01).GE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8%,较GA组(51.1%)亦明显下降(P<0.01).GEA组的扩血管药用量亦明显少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病人循环功能有稳定作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麻醉.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循环功能 围术期 脉搏血氧饱和度 高血压病人 心率(HR)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颈椎间盘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女性尿道口平滑肌瘤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各管道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以及全面的健康宣教,不仅取得了患者的信任,积极地配合治疗,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住院13天治愈出院。结论精心、专科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尿道口平滑肌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股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5例,观察组施予全手术护理,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7%,明显比对照组的26.7%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未出现Ⅲ与Ⅳ期压疮。结论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全手术护理能够使压疮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 标签: 股骨骨折 手术 全手术期护理 压疮
  • 简介:美国学者Wesley等报道颈动脉切除内膜与支架置入试验(CREST)证实,随机行颈动脉支架置入(CAS)的患者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相比,手术具有更高的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他们将2502例患者基线数据和颈动脉特点作为评价CAS/CEA治疗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 标签: 围手术期 多发性病变 颈动脉切除 颈动脉病变 颈动脉造影 动脉内膜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麻醉处理及其效果。资料与方法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的患者22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术中监测SPO2ECG血压呼吸体温必要时测HbHct电解质。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麻醉中发生高血压30例,收缩压增高20%,低血压40例,血压下降20%,心动过缓20例,心率低于50次/分,高血压合并心动过缓6例,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8例,发生寒颤8例,失血性休克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3例,膀胱破裂2例。

  • 标签: 前列腺 手术 麻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研究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26例患者平均地列入两组:观察组(共13例)与对照组(共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和管理.方法择期OPCAB患者18例,ASA分级Ⅲ~Ⅳ级,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普鲁泊福、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等行常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山莨菪碱.结果18例手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OPCAB的麻醉和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持心肌氧供需的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同时要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 围术期 OPCAB 体外循环 ECC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对于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及动态心电监测(Holter)系统进行动态血糖及心电的同步监测,观察无症状低血糖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了237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CGMS共记录了477次无症状低血糖(血糖〈3.9mmol/L)发作。糖尿病组患者平均血糖[(10.6±2.3)mmol/L比(6.7±1.1)mmol/L]、血糖最高值[(15.9±3.5)mmol/L比(10.9±3.1)mmol/L]、MAGE[(3.9±1.1)mmol/L比(2.8-+1.6)mmol/L]、SDBG[(2.5±1.3)mmol/L比(1.3±0.7)mmol/L]、平均低血糖发作次数[(2.7±3.2)次比(1.7±1.8)次]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此外,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均好发于夜间。与非低血糖组患者相比,无症状低血糖组患者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及非持续性室速发生次数更多(P〈O.05)。结论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作是普遍存在的,且好发于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 标签: 无症状低血糖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变换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7.94±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8±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7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0%,显著低于对照组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建议积极开展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肝胆胰 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妇科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42例妇科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术前均扩冠、强心治疗,循环稳定后接受手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手术开始后给予左西孟旦12μg·kg^-1·min^-1泵入15min后,改为0.5μg·kg^-1·min^-1持续泵入24h;对照组同期给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患者术前(T0)、术后6h(T1)、术后24h(T2)、术后72h(T3)循环血压、心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白介素-22(IL-22)、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在T1、T2、T3点:试验组患者CI高于对照组[(2.07±0.25)L·min^-1·m^-2比(1.87±0.29)L·min^-1·m^-2;(2.55±0.24)L·min^-1·m^-2比(2.05±0.21)L·min^-1·m^-2;(3.18±0.30)L·min^-1·m^-2比(2.58±0.31)L·min^-1·m^-2,P<0.05]、LVEF均高于对照组[(46.36±2.03)%比(38.36±1.84)%;(50.62±2.32)%比(42.86±2.45)%;(56.14±3.08)%比(48.65±2.68)%,P<0.05];T2、T3点:试验组患者IL-22低于对照组[(14.20±1.15)ng/ml比(18.34±1.32)ng/ml;(14.22±1.20)ng/ml比(20.13±1.08)ng/ml,P<0.05]、cTnI低于对照组[(0.35±0.05)ng/ml比(0.58±0.11)ng/ml;(0.38±0.08)ng/ml比(0.67±0.15)ng/ml,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够增强妇科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输出量,保护心肌,维持循环稳定.

  • 标签: 左西孟旦 妇科肿瘤 冠状动脉疾病 围术期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形成血栓致卒中或致心力衰竭,非瓣膜性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1,2],5年卒中发生率达20%~25%,卒中后1年死亡率为30%[3],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血药浓度不稳定、服药依从性差、出血风险高等弊端[4].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 护理观察 围术期 左心耳 封堵
  • 简介:目的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血压合并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指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舒张压和收缩压)基本无差异(P〉0.05),在开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胸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1例,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明显(χ~2=5.5411;P〈0.05);此外,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合并乳腺癌 围术期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