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的预防性诱导治疗能否提高肾移植术后1年内的人、肾存活率。方法以1996年10月~2004年12月进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并且术后使用单克隆抗体(OKT3)的15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h内预防使用OKT3,每日5mg。其中111例术后5~10d内未发生排斥反应,使用OKT325~50mg,作为预防性诱导治疗。其后改为环孢霉素(CsA)、强地松(P)、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维持治疗。另外40例在5d内因出现排斥反应的征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同位素肾血流图和同位素肾胶体显相及彩色超声均提示排斥反应,使用OKT3总量60~100mg。确诊排斥反应的当日及第二日使用OKT3每日10mg。使用OKT3的总量根据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及CD4/CD8〈0.5或比值倒置而停药。结果2例术后24h内出现经病理证实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40例均逆转。151例人、肾存活的随访时间均达1年,只有12例(7.9%)因再排斥而住院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OKT。作为诱导性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效果良好。肾移植术后即便OKT3作诱导性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达36%(40/111)。但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较轻,且可完全被加量的OKT3逆转。OKT3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另外本文也对OKT3常见的副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 标签: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 2017年 1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35例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57.14%,不良反应中发生率较高的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22.86%)、血红蛋白降低( 48.57%)、血小板减少( 25.71%)、恶心呕吐( 37.14%)以及肝功能损害( 11.43%)。结论 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能够缓解患者淋巴瘤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淋巴瘤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焦虑障碍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 40例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另 40例接受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 92.50%高于对照组 95%,数据差异较大( P<0.05)。比较 HAMA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 P>0.05),治疗后,研究组 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小(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5%低于对照组 27.50%,数据差异较大( P<0.05)。结论: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焦虑障碍疗效相当,但后者见效速度快,安全性高,临床可根据实际状况选用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对象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8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枢性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加巴喷丁 度洛西汀 脑卒中 中枢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对象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8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枢性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加巴喷丁 度洛西汀 脑卒中 中枢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焦虑症患者治疗中氢溴酸西肽普兰与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 7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35例给与氢溴酸西肽普兰治疗焦虑症,作为观察组;另外 35例给与文拉法辛治疗焦虑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药物治疗焦虑症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HAMA评分更好。结论 在老年焦虑症患者治疗中使用氢溴酸西肽普兰的疗效好于使用文拉法辛,同时氢溴酸西肽普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文拉法辛,安全性更好。

  • 标签: 氢溴酸西肽普兰 文拉法辛 老年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应用长春西汀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 4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 46例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对照组 23例与实验组 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长春西汀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进行联合治疗,将两组间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对照 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低;治疗后,对照组血脂指标,明显差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治疗前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临床上,在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时,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长春西汀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进行联合,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长春西汀 恢复期 银丹脑通软胶囊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10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0例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照组 50例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症状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估、出现不良反应以及独自生活指标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估以及睡眠质量、独立生存指数,(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估以及睡眠质量、独立生存指数明显低于观察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缓解了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布朗反应发生概率,试验研究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的。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支持性心理治疗 首发老年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穴思路。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针灸治疗,统计其穴思路。结果:在对 6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统计,其应用穴位最多的有阿是穴、夹脊穴、足三里、阳陵泉等,其中最常见的穴位配伍有阿是穴与曲池、阿是穴与阳陵泉、阿是穴与夹脊穴等。结论:在临床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多选取阿是穴进行治疗,多选取夹脊穴为刺激脊髓神经。

  • 标签: 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穴思路。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针灸治疗,统计其穴思路。结果:在对 6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统计,其应用穴位最多的有阿是穴、夹脊穴、足三里、阳陵泉等,其中最常见的穴位配伍有阿是穴与曲池、阿是穴与阳陵泉、阿是穴与夹脊穴等。结论:在临床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多选取阿是穴进行治疗,多选取夹脊穴为刺激脊髓神经。

  • 标签: 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 HD)联合血液灌流( 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 2018-2019年来我血透中心进行治疗的 105例患者中选取 3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 15例和对照组 15例。联合组采用 HD联合 HP治疗,每周 1次,连续 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 HD进行干预。 4周后将治疗前后的 β2-微球蛋白( β2-MG)、甲状旁腺激素( PTH)、尿素氮( BUN)、肌酐( Cr)进行对比,同时对瘙痒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患者经治疗后, β2-MG、 PTH、 BUN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HD联合 HP治疗能有效过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能安全有效地缓解其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HD H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使用中药新剂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选2018-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以此为基础,对照组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脑梗塞 丹红注射液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中地西他滨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6年 10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 88例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各 44例,对照组仅使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糖胞苷以及阿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 79.5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 6.82%)明显低于对照组( 34.09%),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地西他滨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且能够有效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 简介:摘要: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产品中碳酸氢钠残留进行检验,采用 HP-PLOT Q PT, 30m×0.53mm, 40.00um的色谱柱,进样口温度 170 ℃, TCD检测器温度 26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 40cm/s;

  • 标签: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碳酸氢钠 气相色谱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底骨折患者为例,所有患者经过确诊为颅底骨折,然后展开回顾性研究,均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后的患者颅底骨折的具体位置。结果:通过常规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57.5%(46/80),有46例患者在常规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96.3%(77/80),有77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19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24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3例,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30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39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8例,由此可见,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颅底骨折,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更多的骨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而确切的依据。结论: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颅底骨折位置可以大部分准确诊断,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CT技术 多层螺旋CT技术 颅底骨折 诊断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实施长春西汀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比,即参照组、研究组,一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一组接受长春西汀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脑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长春西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血管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氟西汀 抗精神病药物 强迫症状精神分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主要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率和总体有效率分别为4.44%和97.78%,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的17.78%和84.44%,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湿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西他滨/阿扎胞苷联合HA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4月,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名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阿扎胞苷联合HAAG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1年生存时间之间无差异。结论: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中,地西他滨/阿扎胞苷联合HAAG方案的效果均比较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缓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治疗效果相对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地西他滨,阿扎胞苷,HAAG方案,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