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130例接种疫苗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增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接种疫苗 儿童 接种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100例儿童无免疫应答、出现免疫应答以及出现高应答的抗体应答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4~6岁,2~4岁,1.5~2岁,1~1.5岁,0.5~l岁,0~0.5岁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并比较男性以及女性出现免疫应答的情况。结果100例儿童中,无免疫应答率为17.00%(17/100),出现免疫应答率为83.00%(83/100),出现高应答率为49.40%(41/83);4~6岁,2~4岁,1.5~2岁,1~1.5岁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5~l岁以及0~0.5岁儿童(P<0.05);本研究的57例男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4.21%(48/57),43例女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1.39%(35/43),不同性别的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但抗体的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因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儿童应该适当增加的疫苗剂量,从而提高免疫应答率。

  • 标签: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临床情况
  • 简介:摘要对狂犬疫苗在社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探讨在疫苗使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保证有效、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 标签: 狂犬疫苗 问题 措施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接种门诊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具有25例。两组儿童在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百白破疫苗接种 针对性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校入学新生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某校入学新生120人,关于乙肝五项指标学生全部自愿进行检测,且五项指标为全阴,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处理,其中甲组免疫接种的剂量为10ug,乙组的免疫接种剂量为5ug,比较两组学生在接种一个月以及一年以后的抗-HBs检测结果。结果全程免疫1个月和1年抗-HBs,甲组的阳转率为96.67%和98.33%,乙组阳转率为85.00%和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在初免程序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保护性抗体抗-HBs产生率的显著提高,有助于在控制乙肝的传播。

  • 标签: 某校 入学新生 接种 乙型肝炎 疫苗 预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汇龙镇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1月对汇龙镇800名1~14岁流动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0名流动儿童中,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62.75%(502/8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41.38%(331/80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35.75%(286/800)。其中城镇户口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与全程及时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农村户口儿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龙镇流动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尤其是首针及时接种率与全程及时接种率,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得到乙肝疫苗接种率。

  • 标签: 流动儿童 乙肝疫苗 接种率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对隆阳区2013年至2017年的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对隆阳区这五年的疫苗接种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在疫苗接种上存在的不足,希望对今年隆阳区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有所帮助,提高全区的疫苗接种率。本文主要对辖区内村级卫生院的疫苗接种状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免疫规划 疫苗 接种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新入园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方法对2009-2010年,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213例3-5岁儿童采用乙肝5项进行检验。结果213例儿童全程接种有209例,接种率为98%。其中有122例抗-HBs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7%。结论我院2009年-2010年新入园儿童乙肝全程接种率较高,但抗-HBs阳转率不高,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阳转率逐年下降,建议家长在儿童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后定期进行抗体浓度测定,及时进行补种。

  • 标签: 入园儿童 免疫效果 阳转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年龄在8月龄~3周岁的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岁内抗-HBs阳转率为91%,2~3岁抗-HBs阳转率为81.1%。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仍有部分无应答,另外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延长免疫水平下降。

  • 标签: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抗体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的具体疗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发生局部反应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鲜土豆片外敷,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温水湿热敷,随后可观察患者组织红肿热痛的消退情况。结果在治疗疗效观察中,观察组治疗后1d、3d、7d红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6.7%及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53.3%及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具有独特、安全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土豆 外敷 预防接种 局部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袋鼠式护理对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对象为我区产科医院选取的2016年至2017年期间出生的220例足月新生儿,并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实验组新生儿袋鼠式护理,观察、评价新生儿疼痛的环节情况。结果采用袋鼠式护理方法的实验组在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产生疼痛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对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开来。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足月儿疫苗注射 缓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香洲区梅华街道办辖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ImmunizationProgram,NIP)五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乙型脑炎疫苗(JEV)及时接种情况,探索影响因素及有效对策。方法选择珠海市梅华街道的16个社区,调查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本单位在册的儿童数1043人NIP五种疫苗及时接种情况,查找未种原因,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本单位在册1180名儿童开展主动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干预组NIP五种疫苗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开展主动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儿童NIP疫苗及时接种率。

  • 标签: 免疫规划 干预 接种及时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中心门诊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儿童86例,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加流感疫苗接种干预于实验组,应用常规管理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在流感疫苗接种半年内流感的发生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接种依从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9.3%),且接种依从率(95.3%)高于对照组(81.4%),总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6.0%),以上对比项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可以提高接种依从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及接种后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流感疫苗 接种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的特征。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省疑似预防接送异常反应检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及死亡病例,分析病发人群、季节分布及临床诊断,分析评估死亡个案接受疫苗的安全性及死亡率。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生预防接种后死亡婴儿25例,接受疫苗共35剂次,其中在预防接种后12h死亡41.89%,偶合症22例,接种异常反应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报告发生率与死亡率报告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致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的最主要类型为偶合症,婴儿死亡发生的风险与预防接种无显著相关性,明确死因的重要因素为尸体解剖和个案调查。

  • 标签: 婴儿 接种疫苗 死亡 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特征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幼儿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社区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健康幼儿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统计每种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接种后幼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远高于27.5%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幼儿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率较高,根据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百白破(无细胞)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80例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据调查发现,在180例社区儿童家长中对接种前需向医生提供最近健康状况、发烧时不能接种疫苗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病、知道正确的预防接种地点、知道按接种证上预约日期接种的知晓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接种后连续2天高热症状,需吃退烧药知晓率最低,仅为6.67%;同时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户口、户籍及是否会主动了解疫苗知识有较大相关性。结论社区儿童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 标签: 疫苗 接种 知信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患者,时间在2016年1月直至2016年12月之间,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100例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所占比96.00%、中度不良反应所占比4.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重度不良反应。<10岁和>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岁~60岁年龄段,P<0.05。结论对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疫苗接种副作用,促进接种顺利开展,值得研究。

  • 标签: 狂犬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7月接收的140例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健康儿童,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为对照组儿童实施基础的一般护理措施,为观察组儿童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儿童经过各自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儿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免疫接种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或杜绝误种事故发生,要严格疫苗接种的“三查七对”;加强医生的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的严格训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法认真调查、分析误种情况;做好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儿童家长的密切配合及时采取相关处置措施。结果及时处置,强化接种医生的“三查七对”意识。结论本起将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注射的事件,是属于预防接种事故。

  • 标签: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误种 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