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菌在临床感染类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从各科室临床标本中提取出的300株铜绿假单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生化分析,分析、总结铜绿假单菌的感染科室、来源、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菌感染分布最广的科室为呼吸科,神经外科次之;铜绿假单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具有耐药性,其中,耐药性最高的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次之。300株铜绿假单菌中,有230株被检出具有多重耐药性,检出率为76.7%。结论铜绿假单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性明显。

  • 标签: 临床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至2012年临床铜绿假单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监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送检的分离146例铜绿假单菌菌株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分离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ATB系统,分离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试条,药敏结果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判读。将2010年到~2012我院临床3年分离出铜绿假单菌株146例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3年总计分离出铜绿假单菌146例,对铜绿假单菌最为敏感的是多粘菌素E,三年来几乎无细菌耐药性,但也检出耐药菌株,应引起重视。无效的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其它抗菌素虽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三年监测结看,铜绿假单菌对各种抗菌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结论医院对用药频度高的药物(前十名)要加大耐药监测力度(100%),超过警戒线的抗菌素要及时停用,至少三年内本院不得使用,同时在治疗铜绿假单菌引起的感染时,建议联合使用抗菌素,可有效防止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中药止咳散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肺俞。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且易于患儿接受。

  • 标签: 小儿咳嗽 中药外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硬脊膜麻醉镇痛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组病人手术均使用硬脊膜麻醉方法,研究组34例,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通过硬脊膜管接上PCA泵,对照组病人34例,术后即拨除硬脊膜导管,由病房护士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小时内情况。结果PCA泵的使用,方法简便,有其利弊,两组镇痛效果对照P>0.05。结论运用PCA泵,重点放在生命体症的观察,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需逐步完善。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镇痛 护理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聚肌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确诊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mg/kg.d,聚肌肌注2mg,隔日1次,连续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mg/kg.d,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疗程3~5天,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治疗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聚肌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好,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聚肌胞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外送检查的安全护理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ICU病区2012年间208例送检查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出现的意外情况,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安全护理流程及对策。结果本组共发生各种意外8例,其中胸腔引流管意外拔除1例,导尿管与尿袋分离4例,输液器从输液瓶上拉脱2例,气管插管脱落1例,经积极处理,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ICU送检查患者完全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制定有效处理对策,减少检查途中意外发生。

  • 标签: ICU患者 辅助检查 安全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牵引、固定架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127例骨牵引及固定架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63例和第二组64例,第一组针道常规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换药与传统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 标签: 骨牵引 外固定架 针道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急腹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结果85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成功率98.8%,1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普外科急腹症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诊断及治疗有优势且效果好。

  • 标签: 急腹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近4年来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骨盆固定架治疗的21例骨盆骨折患者,研究骨盆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21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并发症,行骨盆骨折固定手术。必要时行相应的内固定手术。结果21例随访6个月~3年5个月,平均20.4个月。无1例死亡。螺钉松动1例1钉;钉道轻微炎性变2例4钉。术后8~24周骨折均愈合。按Majeed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急诊骨盆前环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关键性技术。对X线片诊断的单纯耻骨上下支骨折的A型骨折,前路固定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早期起床活动的目的,可以作为最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骨盆前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4例。结果48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6-12W,平均8W。6例固定失效,骨折移位,更换为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54例中针道感染18例,出现固定针不同程度松动,其中6例二次手术,其余12例骨折愈合后拆除固定针,感染控制。所有患者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髋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促进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但存在针道感染,固定松动失效等风险,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并发症。

  • 标签: 股骨骨折 儿童 外固定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肛周脓肿术后中医治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报道,按坐浴熏洗、脓腔冲洗、膏丹散剂三大类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结论中医治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治疗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肛周脓肿 术后 中医外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06年3月一2011年3月在本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40名患者,其中腹部锐器伤者10名,脾破裂者12名,胆囊切除术者10名,肝切除术者18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具有可比性,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应用引流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引流管 普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8例(观察组),接受固定支架治疗,另选择同期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参数丢失、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关节面、桡骨远端、掌倾角和尺偏角平均丢失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优良率分别为91.0%和72.0%(P<0.05),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8.9%和12.0(P>0.05)。结论固定架治疗能显著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预后水平,复位良好,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折 外固定架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0例进行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4例患者>90分,10例患者70~90分,5例患者60~70分,优良率为95%。结论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 外固定架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支具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4例脊柱侧弯内固定术后应用固定支具的患者均进行支具佩戴前宣教和下肢活动训练,同时讲解佩戴和卸取的具体方法,佩戴支具的注意事项等。结果正确使用脊柱固定支具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稳定脊柱,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巩固手术疗效。

  • 标签: 脊柱侧弯 支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于硬脊膜周围预防术后硬脊膜及神经根粘连的疗效。方法对随机抽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其中实验组的41例髓核摘除后将地塞米松结合明胶海绵置于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术前和术后6h、ld、3d、7d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3个月后按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随访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6h、1d、3d、7d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月时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acnab疗效标准实验组优良率97.56%,对照组优良率80.0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神经根周围给予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疼痛,及时手术疗效明显,对预防术后硬脊膜粘连的也有较好的短-中期疗效。

  • 标签: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硬脊膜 粘连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固定支架治疗骨盆环骨折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骨盆环骨折的患者36例进行分析讨论,均进行骨盆固定支架治疗,针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固定架护理、牵引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88.2%;良13.8%,可2.7%。结论对于骨盆环骨折的患者进行骨盆固定支架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盆环骨折 骨盆外固定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生后24H予加用脑蛋白水解物10mg/d,静脉泵注7-10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4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49,P<0.01),治疗后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7D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改善症状,能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可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毒副作用少,适于临床运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蛋白水解物 胞二磷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