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为COPD患者实施更为有效的疗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50例COPD确诊患者在夏季采用敷贴疗法(病夏治),结合患者体质加减用药。结果: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54%。结论:中药敷贴疗法对COPD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

  • 标签: 慢阻肺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病夏治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伏贴组、三伏贴+隔姜灸组、隔姜灸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2016年初伏(2016年7月17日)、中伏(2016年7月27日)、末伏(2016年8月16日)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疗效、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并在治疗后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及远期随访,三伏贴+隔姜灸组疗效明显优于三伏贴组、隔姜灸组(均P<0.05),三伏贴组和隔姜灸组的疗效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的症状积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均降低(均P<0.05),但三伏贴+隔姜灸组较三伏贴组、隔姜灸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三伏贴组和隔姜灸组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时三伏贴组和隔姜灸组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和隔姜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有确切疗效,安全性良好,两者联合作用更明显;单独使用三伏贴较单独使用隔姜灸对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更好。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三伏贴 隔姜灸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48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方式治疗,治疗组联合利用叶酸治疗,对比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大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指标大小发生了明显变化,前后各组对应的组内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指标大小分别是(15.78±5.14)umol/l、(98.62±18.12)umol/l,和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利用叶酸开展治疗过程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大小,提升一氧化氮水平大小,减少不良反应症状发生。

  • 标签: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升高型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白及多糖对酪氨酸酶(TYR)活性及黑色素形成相关蛋白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表达的影响。方法:超声提取白及多糖粗品。用不同浓度的白及多糖(0.05、0.1、0.2、0.4、0.8g/L)和曲酸(阳性对照,0.1、0.2、0.4g/L)作用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用于检测细胞活性、TYR活性;各组细胞分别加入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及不同浓度药物共培养后检测黑色素含量;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α-MSH)、曲酸组及白及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予相应干预48h后,应用Westernblot检测B16细胞TYR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曲酸组、白及多糖(0.05~0.8g/L)组、空白组间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及多糖在浓度0.1~0.8g/L对TYR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其作用与阳性对照曲酸相当;白及多糖在浓度0.1~0.8g/L有较高的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P<0.05,P<0.01);白及多糖浓度0.2~0.4g/L对TYR、MITF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白及多糖可能通过抑制TYR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及MITF的蛋白表达,起到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

  • 标签: 白及多糖 黑色素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酪氨酸酶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榉树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榉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溶剂提取物,分别检测各极性部位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在各极性部位中,榉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当终浓度为1.0mg/mL时,抑制率为59.11%,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IC50为0.72mg/mL。三氯甲烷、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11mg/mL、1.12mg/mL。结论:榉树叶醇提物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相应抑制作用。

  • 标签: 榉树叶 不同极性部位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菊洗液中药熏洗促进手烧伤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菊洗液进行中药熏洗后按常规换药处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浸浴后按常规换药处理,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为止。治疗后第15天,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脓液培养情况。结果:治疗15d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为89%,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9.7±1.4)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2.4±2.5)d,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第5天、10天、15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脓液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菊洗液中药熏洗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中药熏洗 冬菊洗液 手烧伤 创面愈合
  • 简介:通讯作者蒋鸿飞(1971-),男,湖南祁东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急危重症科。摘要目的探讨五维赖氨酸颗粒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惊厥患儿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予退热及原发病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维赖氨酸颗粒间歇短程用药)各69例,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惊厥患儿复发率,P<005;平均惊厥次数、VEEG转变程度上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复杂性惊厥患儿,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杂性惊厥 五维赖氨酸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经典美容名方“七白膏”每味中药的美白功效。方法:对“七白膏”涉及的10味中药分别进行萃取,萃取物作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将熊果苷作阳性对照,观察10味中药萃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作用。结果:10味中药对酪氨酸酶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结论:“七白膏”每味中药的均有一定的美白功效。

  • 标签: 七白膏 酪氨酸酶 萃取 黑色素 熊果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