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40例经手术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的CT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行平扫加增强扫描34例,平扫6例,星形细胞瘤I级13例,II级16例,III~IV级11例。CT表现分型水瘤型3例,水肿型8例,囊型7例,环型6例,结节型6例,混合型10例。结论星形细胞瘤的CT定性诊断率可达80%以上,结合CT表现与病变部位、临床症状综合分析,以提高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颅内星形细胞肿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本院治疗的60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睾丸精原细胞瘤(SGCT)有41例,占68.33%;睾丸非精原细胞瘤(NSGCT)有19例,占31.67%。SGCT的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NSGCT超声检查表现为不均质的混合回声。SGCT、NSGCT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2.68%、89.47%;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1%、94.11%。结论I期SGCT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Ⅱ期SGCT及NSGCT的手术结合放疗及化疗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加大重视。

  • 标签: 睾丸 生殖细胞 肿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胃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含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胃癌患者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是(2.05±0.42)%,对照组是(0.31±0.0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髓源性抑制细胞有利于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发育,早期监测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含量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方向,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髓源性抑制细胞 胃癌 肿瘤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滋养细胞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年龄大无生育要求组痊愈率为94.4%,复发率为11.1%,经化疗后痊愈;耐药组痊愈率为72.7%,复发率为4.5%,经化疗后痊愈;急诊组痊愈率为90.0%,复发率为10.0%,且复发死亡。结论术前需开展各项检查以对患者病情予以充分了解,而后结合检查结果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子宫切除 滋养细胞肿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肿瘤细胞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90例肿瘤患者血清IL-2、IL-6TNF-α三项指标,同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L-2、IL-6和TNF-α检测结果在各组恶性肿瘤病例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分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确无明显差异(P>0.05)。仅膀胱癌组IL-6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2、IL-6、TNF-α在恶性肿瘤中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不明显,测定IL-2、IL-6、TNF-α含量不足以区别癌变细胞的组织来源,但由于个体间IL-2、IL-6、TNF-α三项结果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各研究组中只按照恶性肿瘤的起源进行分组,而未将治疗前后病例分开研究以及未对病程进展进行分期分组研究所致,推测IL-2、IL-6、TNF-α含量可能与恶性肿瘤的病情发展及分期相关,也可能与疗效有关,其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因子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间收治的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病人48例,分析其病史特点,发病规律,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15例绒癌病人治愈8例,33例侵蚀性葡萄胎病人治愈24例,放弃治疗7例,治愈率66.7%。结论化疗是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控制大出血等各种并发症,消除耐药病灶,减少肿瘤负荷,缩短化疗疗程,手术作为辅助治疗有一定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近年来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逐渐广泛,其对肿瘤有较高杀伤力,且特异性强,治疗时间跨度小。由于免疫疗法具有上述特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细胞免疫疗法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临床中的高度认可。然而该方法治疗期间,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一旦出现并发症就会对临床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治疗时给予合理的护理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了给免疫治疗时的护理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恶性肿瘤采用细胞免疫疗法时的相关护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妇科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与传统涂片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033例非妇科标本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并与传统涂片的细胞形态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液基细胞学方法在痰标本中检测到恶性肿瘤细胞71例,可疑癌细胞7例,同组标本用传统涂片法有25例为阴性。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提高了32.05%。应用液基细胞学方法在支气管灌洗液标本中检测到恶性肿瘤细胞23例,可疑癌细胞3例,同组标本用传统涂片法有7例为阴性。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提高了26.93%。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在非妇科细胞标本肿瘤细胞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癌/诊断 细胞学技术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GTT45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末次妊娠为葡萄胎者均行清宫术,20例进行预防性化疗,清宫1-5次不等,清宫)3次的葡萄胎患者恶变率高于清宫1-2次者,其中23例发生恶变;41例恶性GTT患者中,单纯化疗23例,化疗联合手术治疗18例,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多次清宫有增加葡萄胎恶变的危险,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需及时预防性化疗;恶性GTT治疗,以化疗为主,选择性辅以手术;对于高危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可首选EMA/CO方案。

  • 标签: 化学治疗 手术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特点、保留生育功能以及进行化疗患者的生育状况、3年的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9.5岁是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其中48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其余31例实施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29例在手术后补充化疗,其中有14例保留生育功能。非无性细胞瘤有患者31例,单纯无性细胞瘤17例。化疗主要以PVB方案和BEP方案进行。对患者跟踪调查6—72个月,3年里累积生存率91%。所观察的临床指标为组织学分级,I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Ⅱ—Ⅲ级3年生存率高,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类手术类型和病理特征以及不同的组织类型之间比较,彼此间没有统计意义(P>0.05)。31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经化疗后,月经异常有28例,化疗结束之后,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打算生育的9例患者中,共有6例得到妊娠,共娩出健康婴儿4例。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预后比较好,化疗方案PVB和BEP比较有效,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生育功能保留方式治疗卵巢功能是可逆的,患者要是有生育要求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得到满意妊娠。

  • 标签: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生育状况 化疗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了4例CIK细胞免疫治疗肺部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治疗前的护理、回输的护理、回输后的并发症护理。认为在CIK细胞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能有效地降低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CIK细胞肿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调查分析了2000年1月-2011年1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住院的患者82例,其中葡萄胎48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14例。随机抽取120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年龄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P<0.01),孕次与妊娠滋养细胞发病有明显的关联。居住农村者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结婚年龄、职业无关。先行妊娠种类与间隔时间与滋养细胞肿瘤有关。结论患者年龄、孕次、居住地及先行妊娠间隔时间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发病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患者发热及感染发生规律,探讨相关性。方法观察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白细胞数变化、发热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431例肿瘤化疗患者,血白细胞降低发生率48.96%,发热发生率19.26%;医院感染率11.83%。发热、医院感染发生率与白细胞降低程度相关。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2.94%)。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对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对感染者应积极确定病原微生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肿瘤化疗 血白细胞降低 发热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CIK细胞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IK细胞治疗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回输时、回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护理。结果72例患者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50例精神、饮食、睡眠、免疫力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6例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CIK细胞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在回输时、回输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CIK细胞 细胞治疗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细胞分解、再回收利用的过程,它可在自噬泡的帮助下,将细胞内无用的蛋白质、细胞予以排除,并对其重新利用,能保持生物机体内生命、物质的平衡代谢。其中,雷帕霉素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的合成与代谢较为活跃,故该细胞肿瘤细胞中,拥有促进、抑制两方面的作用。在巨自噬的影响下,可将坏死、有炎症的细胞进行降解,它破坏了肿瘤细胞的稳定性,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因此,利用肿瘤细胞的循环机制,抑制细胞活性或诱导自噬过程,是调节代谢通路、给予靶向药物的关键。本文围绕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细胞自噬 肿瘤 靶向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血细胞分离机从人外周血采集浓缩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80ml,送实验室进行培养,然后分次静脉会输给病人,每次输注细胞数不低于109个,观察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120例患者其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28例,进展67例,总有效率达44.17%(53/120),5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运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回输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护理,对于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 标签: DC-CIK细胞 恶性肿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