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分析,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调适有利于脑血管病的康复。方法对本科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出院患者60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男43例,女17例。脑血栓占39例,脑出血占21例,年龄在45—78岁,主要是急性期已过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抑郁、孤独、悲观失望及治疗无信心等心理状况。结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有效心理调适手段解除脑血管患者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因素,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从而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心理分析 心理调适
  • 简介:目的:分析某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该院5年来(2000-2004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中成药的DDDs及总金额均有上升,居前3位的是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通天口服液;用药金额排序居前两位的是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结论:该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以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等最常见,但影响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因素较多,应提倡合理用药.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中成药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脑血管支架治疗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治疗,45例患者中有42例手术成功,总有效率为93.33%,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结论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支架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收治的 100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的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出现率。 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当中出现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几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 P < 0.05 )。 结论 :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降低了患者产生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出现率,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面对人口老龄化、过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致使心血管、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故如何科学、合理和安全的用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大家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心脑血管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我院心电图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和不同预后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从而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80例患者有7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异常率为88.8%;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昏迷、嗜睡和清醒,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心律失常、T波改变、ST-T波改变、异常Q波、QT间期延长等为主,通常在发病后24h或48h内出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痊愈后,相应的心电图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率与患者病情呈正比关系,可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心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摘要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由于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涌现,旧版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2019新版指南中,我们对大家已熟悉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精简,重点介绍了CT和MRI应用的新领域以及一些新技术及其后处理的新方法,如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的平扫CT征、高分辨血管壁MRI的应用、定量磁化率成像、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等,为临床和科研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工具。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影像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其中核磁确诊为脑出血6例,多发性腔隙性大面积脑梗死3例,弥漫性脑水肿3例。2例孕妇因病情严重死亡,其余保守治疗好转出院。12例胎儿全部存活。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 标签: 妊娠 重度子痫前期 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将其中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未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伤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急诊 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QO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戒烟戒酒、适量活动、控制食盐以及低脂饮食等生活习惯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优化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16s~18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3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2例,海绵窦瘘1例,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头颅血管病变患者,进行MRI与MRA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88例中动脉瘤(12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91.7%(11/12),动静脉畸形11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100%。而海绵状血管瘤8例MRI检出率为100%。血管硬化狭窄MRA的检出率为90.2%,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结论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头颅血管病变。

  • 标签: MR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7-0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脑血管意外并发偏瘫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95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48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差异不显著,即P>0.05;干预后组间行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吸氧、利尿、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死亡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55%,死亡率10%,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23.14±2.75)分,出院前,观察组评分(38.47±3.16)分,对照组评分(30.28±1.75)分,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在治疗中加入纳洛酮,可以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临床分析
  • 简介: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西医之间由于两者天然的差别,造成了在基础理论、病理、病机、思维模式和表述方法等诸多不同。但就情志致病的某些症状上看是和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病相吻合的。文章试图从一些古医籍的情志致病的描述和西医心脑血管病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关系中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七情学说 心脑血管病 情志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