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车钩是电客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车钩通过高强度螺栓安装车体底架,每列车共计48颗M36×300螺栓。本文根据螺纹连接的理论与计算、强度理论和VDI2230对车钩安装螺栓的预紧力、抗拉强度、疲劳强度进行了校核,从理论上论证了车钩安装螺栓二次使用的可行性,对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车钩 高强度螺栓 重复使用
  • 简介:摘要:车钩是电客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车钩通过高强度螺栓安装车体底架,每列车共计48颗M36×300螺栓。本文根据螺纹连接的理论与计算、强度理论和VDI2230对车钩安装螺栓的预紧力、抗拉强度、疲劳强度进行了校核,从理论上论证了车钩安装螺栓二次使用的可行性,对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车钩 高强度螺栓 重复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可吸收螺钉术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传统手术 可吸收螺钉 四肢骨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单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45例股骨单髁骨折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7.2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AO分型为B1、B2,且全部为新鲜骨折,用1~2枚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骨折。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7年。其中2例患者因过早负重出现骨折轻度移位,但移位均小于2毫米,骨折愈合后行走时无明显膝关节不稳,其余病例均无骨折移位及骨不愈合,无伤口感染、断钉,无膝关节活动障碍。结论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较小的股骨单髁骨折,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而且骨折固定牢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单髁骨折 阻挡钉 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髂骨斜位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螺钉的置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骨盆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6岁。采用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投照角度(C型臂X射线机球管向足侧倾斜即与冠状面成35°±5°,向外侧倾斜即与矢状面成20°±5°)结合双侧髂骨斜位,利用C型臂机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骨针置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置钉356枚行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双侧髂骨斜位透视,术中平均透视次数7次(4~11次),平均手术时间18min(14~29min)。螺钉穿出内侧或外侧骨板19枚,均在术中进行调整。结论采用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双侧髂骨斜位的透视方法可缩短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安全有效评估骨盆外固定架术中的置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C型臂X射线机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中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患者,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手术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观察组29例运用“TINAVI”机器人导航系统,对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平均单枚置钉时间、透视次数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导航下置钉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透视次数,有效的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应用。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脊柱微创手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目的明确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技术参数;探讨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含完整寰枕关节干燥骨性标本,直视下行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克氏针植入后行X线摄片,在X线胶片上测量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理想角度为:螺钉方向在矢状面的上倾角为53.3°±3.4°,在冠状面的内倾角为20.0°±2.6°.钉道长度为:(29.28±2.46)mm.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植入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和钉道长度问题,结合后路C1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后可视为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式.

  • 标签: 关节 后路 钉道 螺钉固定 螺钉内固定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髋关节钢板螺钉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髋关节钢板螺钉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5例(62.5%),有效2例(25.0%),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显效3例(37.5%),有效1例(1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钢板螺钉系统治疗,可帮助患者在短期内康复,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较低。在日后的治疗中,可以将髋关节钢板螺钉治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 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钢板、螺钉复合固定治疗SandersII-IV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采用微创钢板、螺钉复合固定治疗SandersII-IV型跟骨骨折21例,测量术前术后跟骨X线片的B?hler角、Gissane角及高度、长度、宽度,术后功能恢复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手术时间48~90min(平均65min)。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7~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性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Maryland评分,优1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微创钢板、螺钉复合固定治疗SandersII-IV型跟骨骨折具有复位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及并发症低等优点。

  • 标签: 跟骨骨折 微创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于2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统计分析看来,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的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显示,对照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63%,而观察组则为70.4%,显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常规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具备了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治疗中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急性脊柱创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腰椎融合器及椎弓根钉棒感染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49.80±13.29)岁(范围23~66岁)。原术式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共植入14枚融合器;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滑脱症1例、腰椎骨折1例。于术后(10.80±13.24)个月(范围2~39个月)诊断为术后融合器感染10例(12枚),其中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8例。采用前路清创融合器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5例(7个椎间隙)一期前路清创及椎间植骨,1例后侧关节突已融合而未植骨,1例因后路清创取出钉棒时出血较多而在2周后行前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6例、断棒1例,行一期椎弓根钉棒翻修3例(2例感染、1例断棒)、单纯椎弓根钉棒取出4例。采用后路清创融合器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例:2例一期椎间颗粒状松质骨植骨,1例因感染严重、后侧软组织缺损而未植骨;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2例,单纯取出1例、取出后更换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1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0±5.10)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5,P=0.436);红细胞沉降率由(61.10±40.81)mm/1 h下降至(19.81±7.63)mm/1 h、(11.50±6.10)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4,P=0.001);C反应蛋白由(32.39±37.94)mg/L下降至(8.61±5.93)mg/dl、(5.80±4.0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2,P=0.024);VAS评分由(6.60±0.84)分下降至(2.80±0.92)分、(1.60±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090,P<0.001);ODI指数由80.10%±8.14%下降至51.00%±8.10%、30.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378,P<0.001)。术后MRI椎体异常信号逐渐消退,完全消退时间为(5.00±1.33)个月(范围3~7个月)。前路手术中6例(8个间隙)一期植骨,其中5例(7个间隙)获得融合,融合时间为(6.80±2.28)个月(范围4~10个月);1例1个间隙未融合。后路手术中2例一期植骨,其中1例于4个月获得融合;1例因植骨区感染再次清创取出植骨,未融合。1例发生术中L5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发生术后植骨块移位。结论融合器感染早期可经后路清创取出,但受到后侧神经及骨结构的阻挡,难以做到彻底清创,存在感染复发及神经根损伤的风险。融合器感染行前路手术取出操作简便、清创彻底,但需注意邻近重要血管损伤的风险。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感染 清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A)修饰的3D打印左旋聚乳酸(PLLA)多孔螺钉用于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肌腱-骨愈合情况。方法通过3D打印机制备具有良好正交孔隙结构的PLLA多孔螺钉。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将HA附着在多孔螺钉上。将30只12周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PLLA组和PLLA-HA组,PLLA组仅使用多孔螺钉固定移植肌腱,PLLA-HA组使用HA修饰的多孔螺钉固定移植肌腱。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将每组动物随机各处死5只,进行组织学检测。每组中余下5只进行Micro-CT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织学显示,术后6周肌腱-骨界面处有胶原蛋白及网状纤维生成,两组间无明显骨整合,但PLLA-HA组有软骨细胞形成。术后12周,两组肌腱-骨界面胶原纤维增多。PLLA组在肌腱-骨界面处可见骨小梁生成,PLLA-HA组可见较成熟的骨小梁,且与移植肌腱出现骨整合。术后12周Micro-CT示,在PLLA-HA组中,反映骨性结构的骨体积分数[BV/TV=(36.46±3.45)%],骨小梁分离率[Tb.Sp=(0.35±0.04) mm]等指标均优于PLLA组[BV/TV=(25.59±3.22)%,t=-5.147,P<0.05);Tb.Sp=(0.64±0.19) mm,t=3.304,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测得PLLA-HA组极限抗拉负荷[(83.74±12.43) N],刚度[(14.16±3.53) N/mm],较PL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极限抗拉负荷为(54.70±12.58) N,t=-3.671,P<0.05;刚度为(10.42±0.71) N/mm,t=-2.230,P<0.05]。结论HA修饰的3D打印PLLA多孔螺钉可以通过增加骨的诱导性促进骨的生长,加快肌腱在骨隧道内的骨整合。

  • 标签: 3D打印 左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前交叉韧带 肌腱-骨愈合
  • 简介:摘要腰椎椎弓根双螺钉技术是指在同一椎弓根内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已被证实在骨质疏松椎体固定中能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对邻椎病翻修置钉也是一种创伤更小的手术选择。针对双螺钉技术目前已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本文就双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供同仁参考。

  • 标签: 腰椎 双螺钉技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邻椎病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皮质骨轨迹螺钉(CBT)是近年来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BT内固定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软组织显露范围小、失血量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目前临床上对其术前评估方式、手术技术关键、并发症防治、术后随访等还存在不少争议,导致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明确。为规范CBT技术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法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上规范开展和推广CBT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螺钉折断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62例患者,按照胸腰椎骨折类型、螺钉类型、是否植骨、是否行椎板减压、是否使用横杆、术后取出内置物的时间等因素对椎弓根螺钉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折断6例(9.7%),发生时间为术后平均15.3个月。统计各因素影响椎弓根螺钉折断的发生率显示椎体爆裂型骨折组4例(16.0%)、屈曲压缩型骨折组2例(6.9%)、脱位型骨折组0例(0.0%),椎体爆裂型骨折组显著高于屈曲压缩型骨折组和脱位型骨折组(P<0.05);RF钉组3例(13.6%)、AF钉组1例(3.2%),RF钉组显著高于AF钉组(P<0.05);未植骨组5例(11.4%)、植骨融合组1例(5.6%),未植骨组显著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中行椎板减压组5例(11.1%)、未作减压组1例(5.9%),椎板减压组显著高于未减压组(P<0.05);未使用横杆组4例(10.5%)、使用横杆组2例(8.3%),未使用横杆组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P<0.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置物组5例(38.4%)、术后9-12个月取出内置物组0例(0.0%),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置物组显著高于术后9-12个月取出内置物组(P<0.05)。结论手术适应证的尺度,螺钉类型的选择,是否植骨,是否行椎板减压,是否使用横杆,何时取出内置物等因素均可对术后螺钉折断的发生率造成影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高性能螺钉,选择合理的植骨方式,术中尽可能不行椎板减压,使用横杆固定,以及术后及时(9-12个月)取出内置物等均可有效降低术后螺钉折断的发生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螺钉断裂 原因分析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