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漫画反映现实生活,展露特定历史情境中个体及群体的思想倾向,在中国近代女性形象建构问题上具有独特价值。民国女性主题漫画主要有四种类型:象征家国母亲;以女性为载体反映新旧道德冲突;。新女性。批判;女性身体观看,总体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女性有改革要求但评判标准新旧混杂。郭建英和梁白波分别从他者和自我两种角度出发描绘女性漫画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女性观念建构的曲折进程。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典型个案入手,提出漫画是漫画史、也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以漫画图像为中心,进行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漫画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

  • 标签: 民国漫画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 简介:豫剧名角与知识分子合作创作新剧目开始较晚,1935年陈素真与樊粹庭的合作拉开了帷幕,随后常香玉、徐艳琴等也开始与知识分子合作推出了新剧目。但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合作刚刚开始就被迫中止。虽然他们创作的剧目不多,但在豫剧发展史上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两者的密切合作成就了20世纪30年代豫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 标签: 演员 知识分子 豫剧 剧目
  • 简介:广州位居岭南中心,背山面海,地理环境优越,历来是中外交流荟萃之地。自16世纪以来,基督教即以澳门为基地向广东地区传播,宗教革命后,基督教新教分立,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发展向中国渗透,而广州地区首当其冲;晚清以来,随着国门的洞开,基督教新教在广州的传播逐渐加剧,而传播成功的标志即是教堂的普遍兴建,并且随着时局的变迁,教堂的建筑艺术也不断随之改变。教堂建筑不仅在广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也对广州地域文化的形成注入了一股外来的风气。

  • 标签: 广州 晚清民国 基督教教堂 城市景观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关良的人生形式及其艺术实践的还原和解析,试图探究其独特的美术价值观的成因和促成其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的社会历史依据,以期接近“知人论世”的历史研究基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学、展览、交游、革命,是关良留日归国后十年游荡生活的主要活动内容,“留东”背景则是关良这一时期的人生形式和艺术选择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而他与“创造社”同人之间的互动,便为其中特别耐人寻味的证例.

  • 标签: 关良 美术活动 创造社 留东同人 革命
  • 简介:《演唱戏目次数调查表》系统地记载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演出戏目,是一份珍贵的京剧戏目调查著录的原始资料。本文考证了此书的来龙去脉,统计了民初北京剧坛戏目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当时剧坛风云变幻、剧种此消彼长的状况,深入发掘了其文献史料价值。

  • 标签: 戏目 京剧 调查 次数 文献
  • 简介:民国时期沪宁杭三地天主教音乐包括很多方面,本文试就这一时期的仪式音乐和音乐文本展开考察研究,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梳理来达到对天主教传行中国过程中一些细节的理解。通过这一考察,我们得以理解,外来的天主教大传统是如何在与地方文化互动过程中日益本土化,并在中国土地上形成其小传统的动力与进程。

  • 标签: 天主教音乐 仪式音乐 音乐文本 沪宁杭地区
  • 简介:寿石工是民国时期享誉京城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他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笔者曾撰有《寿石工的印学交游及其篆刻在旧京印坛的地位》一文。随着新资料的发现,笔者将进一步通过民国时期北方刊物及相关书籍中的散佚寿石工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及篆刻艺术进行梳理,作为前文的增补和延伸。

  • 标签: 寿石工 篆刻 生平与交游
  • 简介: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和《新京报》的少数民族报道为文本,以2010年为研究时段,对我国当代报纸在少数民族报道中出现的刻板形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通过对样本进行的相关类目和图表分析,笔者验证了我国当代纸媒在少数民族报道领域出现了刻板形象,并通过批判性话语分析论述了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即少数民族刻板形象在我国纸媒中的呈现,主要源于报道视角的限制。笔者通过定性研究,从原因、解决方法两个层面展开论述,得出媒介话语霸权是导致报道视角局限的本质原因的结论,进而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操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自己的传媒产业"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少数民族 新闻报道 刻板形象
  • 简介:本文以第一、第二两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为切入点,展开对该时期美术展览会筹办机构及作品的评审制度的深入探讨.两次美展展览机制的差异与延续性,不仅为还原美展真实的历史语境提供了契机和可资借鉴的坐标,同时也揭示出国家文化管理机制的运行功效对美术发展的深刻影响.

  • 标签: 筹办机构 评审制度 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 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
  • 简介:2012年5月16日,我院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主持,院长张会军及《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座谈会上致辞。《党建》杂志副总编徐能毅、《艺术教育》副总编郭晓、《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文艺部副主任李宏伟、文艺评论主编李春利、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谢飞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光明日报》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教育》 《讲话》精神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