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女性多于男性。国外尸检率为6.6‰,国内统计约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1.6‰~7‰。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并发肾腺癌尚未见临床报告。现报告1如下。

  • 标签: 重复肾 重复输尿管 并发症 肾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16施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残胃癌患者,13行腹腔镜下D2根治性残胃切除术,2行姑息性残胃切除,1中转开腹姑息性残胃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时间180~265min,平均(229.1±27.7)min,术中出血量45~160ml,平均(89.4±-30.2)ml,淋巴结清扫13~27枚,平均(19.9±3.3)枚.术后住院时间9~17d,平均(11.2±1.9)d.术后2患者出现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患者术后随访10~46个月,3姑息性手术患者1死于肝脏转移,1死于腹膜转移,存活14.结论腹腔镜下残胃癌手术切除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残胃癌 腹腔镜 胃切除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椎管内先天性肿瘤并不少见,本文总结作者近年收治的病例,分析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155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病理分型、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50全切肿瘤,39次全切除,47大部切除,19部分切除。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畸胎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肠源性囊肿、脊索瘤和脂肪瘤为常见的良性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由于肿瘤与周围神经组织的粘连紧密,难以全切除。手术首先应保证神经组织的安全,在切除肿瘤过程中,电生理监测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PET/CT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通过18F-脱氧葡萄糖(18F-FDG)高代谢灶摄取度判定肺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1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良性肺结节966,恶性肺结节15。比较良恶性结节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差异。结果SUVmax≥2.5为PET/CT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13/15)、99.4%(960/966)、99.2%(973/981)、68.4%(13/19)、99.8%(960/962)。良性肺结节患者检查结果显示SUVmax为0~6.5,中位数为0.7,其中被误诊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是4良性GGN经病理证实为坏死性肉芽肿(3)/机化性肺炎(1)、2良性结节经病理证实为肺炎(1)/纤维组织增生(1);恶性肺结节患者检查结果显示SUVmax为0.8~16.3,中位数为4.7,其中恶性肺结节患者中2肺泡癌患者漏诊。结论18F-FDGPET/CT在筛查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重要意义,SUVmax对良、恶性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血管肉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表现为肉眼血尿合并右肾盂内占位病变。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肾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22巨块型肝癌行伽马刀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剂量42Gy(范围30-50Gy),3-5Gy/次,9-13次完成。靶区为肝内病灶包括或不包括门脉癌栓。治疗后每1-3个月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3-36个月,2013年9月结束。结果:总生存期3-36个月,中位生存期6.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31.8%、22.7%、4.5%,有效率68.2%(CR3,PR12,SD6,PD1)。5出现RTOG标准III级晚期放射性肝损伤。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FP(P=0.002)、等效生物剂量(P=0.002)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1171ng/ml好于≥1171ng/ml,≥60Gy好于〈60Gy);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等效生物剂量是有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9)。结论:伽马刀治疗为巨块型肝癌可选方式之一,巨块型肝癌仍应给予足够剂量以改善肿瘤局控率和预后。

  • 标签: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 伽马刀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仅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5%左右,好发于口腔上腭黏膜,极少数发生于牙龈。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 标签: 牙龈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义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皿性遗传病,亦是常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和皮肤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的疾病。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诊断 复发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一般前中颅窝底肿瘤在目前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切除并不困难,但侵及颅眶并沟通的肿瘤人路困难,全切除率低,手术难度较大,仍是神经外科医生棘手难题。本文讨论了儿童颅眶沟通肿瘤的生长特点、诊断,具体手术人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6患儿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分别采用了翼点眶外侧壁人路、改良翼点额底硬膜外眶顶人路二种手术方式.前一种手术人路7.后一种手术人路9。原则上一般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全切除10,次全切除6。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6,视神经纤维瘤6、海绵状血管瘤2,脊索瘤2。术后患JLI~E球突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球活动障碍4,术后视力好转10,上睑下垂3.术前已失明2及4视力仅为光感患儿无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是儿童颅眶沟通肿瘤这类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既便是单眼失明不能恢复也仍可保住患儿生命及眼睛外形,术后残余肿瘤行放疗可减少复发。

  • 标签: 儿童颅眶沟通肿瘤 手术人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高血糖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在肝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3肝癌合并高血糖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分析肝癌合并高血糖介入治疗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结果:总有效率为23.1%,la、2a、3a生存率分别为:52.38%、26.19%、8.73%,中位生存期25.09mo。结论:肝癌合并高血糖完全可以行介入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合并症 高血糖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湿疹样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年10月~200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7乳头湿疹样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湿疹样癌主要以乳头、乳晕区湿疹样病变及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伴有乳房肿块的5年及10年生存率(53.7%,39.6%)显著低于不伴有肿块的病人的5年及10年生存率(100%,88.1%)(P<0.05).结论对于对症处理2周效果不佳的乳头、乳晕区湿疹样变应尽早行病灶刮片或切取活检,以明确诊断.合并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的首选术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

  • 标签: 乳头湿疹样癌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患者为单发骨转移,20患者为多发骨转移;4患者发病部位为骨盆(髂骨,髋臼),20患者为多发部位转移(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肿胀、行走障碍;多数患者(20/24)存在骨以外的转移;20患者经ECT确诊骨转移,4经PET/CT确诊;患者的治疗以止痛、支持治疗为主,配合姑息性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月。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较为罕见。一方面,其原发病隐匿而不易确诊,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优于一般胃癌骨转移。

  • 标签: 胃癌 骨转移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腹泻伴高热,尿中混有粪渣样物半月余"来我院住院治疗。B超检查示:肝胆脾胰腺及双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下腹部至膀胱底部可见大小为6.3cm×5.7cm的中等强度光团回声,内可见片状低回声(图1)。

  • 标签: 乙状结肠癌 结肠膀胱瘘 超声表现
  • 简介:我们应用平消胶囊对39乳腺增生症病人进行治疗,经半年随访,结果表明,平消胶囊对乳腺增生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使肿块缩小,疼痛缓解,该药作用快、疗程短,副作用小,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平消胶囊 乳腺增生症 中医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51.4%).54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19(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诊断、治疗及预防再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0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肿瘤类型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密切程度。结果本组患者中乳腺癌(16%)最多,其次为宫颈癌(14%)、胰腺癌(10%)、肺癌(10%)。血栓类型以腓肠肌静脉丛血栓最多。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D一二聚体明确诊断后,予以溶栓、抗凝、祛聚等治疗,32(64%)经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6经2个疗程治疗后好转,2因肿瘤晚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0因急于手术或化疗未正规治疗。出院3个月内复发8(包括死亡2),复发率16%。结论恶性肿瘤易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以术后患者多见。治疗以抗凝为主,多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复发率较高。长期口服华法林及静脉压力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腓肠肌静脉丛血栓 恶性肿瘤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尿激酶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46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及病理情况下的生存率。结果: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及放疗可显著影响总生存期,临床分期、T分期及内分泌治疗对5年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临床分期对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分期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重要影响,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解决问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生存率 预后
  • 简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ntorymyofibroblastictumou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误诊为恶性肿瘤。WHO2002肿瘤分类:IMT为中间性偶有转移(8825/1)。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通过对1发生于乳腺的IMT的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 标签: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 母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症状 间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女性胃癌的异质性及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2年119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男性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的差异情况。结果1199患者中男性794,平均年龄58岁;女性405,平均年龄53岁。男性女性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在年龄分布曲线图中,男性于50~70岁间形成陡峭高峰;女性于40~70岁间形成平台状峰顶。随年龄段上升,男女比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至60~70岁达顶峰(男女比率约等于3),在40岁前女性发病占优势。男性上部癌较女性相对多见(31.5%vs.18.8%),女性下部癌较男性相对多见(50.6%vs.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女性各部位肿瘤T3、T4期分布无差异(P〉0.05)。女性上、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总淋巴结数)明显高于男性(均P〈0.05)。结论胃癌男女临床病理的异质性表现明显,对胃癌多种易感因素差异性应答可能是男女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胃癌 异质性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