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治疗老年病诱发抑郁症过程中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来我院精神科接受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患者100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乙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结果:乙组患者接受的综合性护理后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四个方面要优于甲组,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于我院精神科中抽取84例患者参与实验,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收治于不同时间段,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并在护理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本次研究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安全隐患防范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安全隐患 不良事件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科临床中应用认知行为治疗(CBT),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应用CBT。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PANSS评分更低,ITAQ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中应用CBT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自知力以及治疗态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在2021、5月-2022、5月期间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ITAQ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BPRS评分和ITAQ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BPRS评分 ITAQ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焦虑患者接受精神专科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基于此应用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方法,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观察组患者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优一些,两组患者之间有关数据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焦虑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病情恢复效果较为明显,能使患者有效降低焦虑程度,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与常规护理相比较而言,是更有效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

  • 标签: 精神专科护理 焦虑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恋爱脑”在多数精神与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种,电视剧的“虐恋”普遍是儿童缺爱才导致成年情感世界等问题。根据医院求诊的流行病学统计“恋爱脑”早已普遍存在各专科门诊患者的心身疾病表现。当前,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是DSM-IV最能快速检测患者是否罹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筛查工具,严重型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残与威胁亲友生命等反社会行为,因此一旦确诊后,建议患者适当配合药物治疗可减轻某些特定症状的严重程度。本文从诸多临床案例鉴别阐述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异同,透过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少数边缘人格障碍患者会从恐惧社交状态过度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变化,其中社交应激的环境压力正是造成人格异化的推手!

  • 标签: 恋爱脑 边缘型人格障碍 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 药物治疗方案 表演型人格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方法与预防策略,以期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自杀风险评估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一直是心理健康护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在促进精神科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策略。首先,文章阐述了精神科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和综合性护理需求。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康复护理在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以及实施多学科合作方面的应用策略。最后,文章展望了康复护理领域的未来发展,包括智能技术的应用、社会支持网络的发展和康复护理的教育培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实践,以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我院精神科病人100名,按照抽取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策略。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护理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进行,共有52名患者入住精神科接受治疗。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所有患者,并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危险事件发生率的测量值显示,护理后的结果低于护理前,统计值为(P<0.05);在评估护理管理质量时,各项指标的测量值与护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的测量值更高。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在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预防风险事件、提高整体护理管理水平有显著作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普萘洛尔在精神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精神科中开展研究,随机选取78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入科顺序分组,将先入科的39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另外39例后入科的患者纳入至观察组,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增加普萘洛尔,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更优,药物有效时长也明显更长(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普萘洛尔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精神科 普萘洛尔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