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审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还没有涉及小说创作的“生活的符号化”主题。本文将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批评方法为核心,深入阐释小说《白噪音》的文本意义。本文认为,作品似乎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贴近物质世界,却在生活的符号化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后现代商品社会的诗性特征,发掘出后现代生活独特的精神世界。

  • 标签: 唐·德里罗 巴赫金 《白噪音》 生活的符号化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认为花园具有两种功用:一是提供感官的快乐,二是提供心灵的愉悦;后者体现了花园的真正价值,有助于人们通过沉思获得内心的无上欢乐。诗人沉思园中的各种象征,表现时间和变化的主旨;探究“百科全书”式的花园中蕴含的知识;认识正规花园所反映的宇宙秩序与和谐。此外,他们也把自然的花园看作是内心生活的工具,它犹如自然之镜,从中可以窥见微型的造物之书。这种沉思的花园提供了超越自我的途径,使心灵飞升到自然之上。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园林诗歌 文学评论 价值观念
  • 简介: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描绘的是世俗生活中普通的小市民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缩影,更塑造了世俗生活中小人物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探索人物形象背后的内涵和体现的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与精神困境。

  • 标签: 世俗生活 小人物 生活困境 精神困境
  • 简介:<正>作家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对“作家世界观中的矛盾”这一命题进行改造:一是把“世界观”这一哲学范畴,换成“人格”这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剃除过去的一些准心理学的东西:二是对作家人格中的“矛盾”,进行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分析。首先把这一“矛盾”,理解为作家

  • 标签: 作家人格 生活态度 作家双重人格 作家世界观 政治倾向 作家心理
  • 简介:7月17日,第149届芥川奖、直木奖在东京揭晓,两位女性作家藤野可织和樱木紫乃凭借《指甲与眼睛》(亦译《爪与目》)和《皇家旅馆》分获这两项素有日本文坛“奥斯卡”之称的大奖,各得奖金100万日元。

  • 标签: 芥川奖 平凡生活 扭曲 女性作家 奥斯卡
  •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
  • 简介:当小女孩艾丽丝翻到安徒生的《小美人鱼》最后一页,看到小美人鱼化为海上泡沫消失在清晨阳光中时,她扔下了书,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绕着屋外一圈又一圈暴走,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改写结局——让王子和美人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人鱼再也不会回到半人半鱼的状态。”当时她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写作,

  • 标签: 日常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 女作家 加拿大 小说 理想
  • 简介:在明媚而慵懒的午后,静坐海边,任轻柔的海风吹拂脸颊.看海鸥在海面上飞翔.和心爱的人在优雅的小提琴曲中细细地品尝杯中的红酒……这种高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正是奥地利小姐安杰利所推崇的。

  • 标签: 奥地利 首席代表 美好生活 红酒 葡萄酒 中国
  • 简介: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日本“私小说”文学题材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大正文学的象征”之称。芥川创作的“戏作三昧”与“地狱变”,在其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反映了芥川的艺术观。本文在对“戏作三昧”和“地狱变”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两部作品中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隔阂、创作题材与生活压力的矛盾、文学创作与文学管制的博弈、艺术自律与功利主义的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芥川龙之介通过“戏作三昧?和“地狱变”,反映了其既推崇艺术至上主义,又不得不直面现实生活的矛盾的艺术创作观。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戏作三昧” “地狱变” 艺术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