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对胎儿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疑似为COA的胎儿90例,根据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尸检病理结果分为COA组(30例)与非COA组(60例)。比较两组超声心脏多切面相关参数。结果COA组胎儿主动脉峡部Z-分数、升主动脉Z-分数、肺动脉/升主动脉、右室横径/左室横径、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与非COA组胎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显示,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有较高准确性(AUC>0.9),而主动脉峡部Z-分数、肺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有一定准确性(AUC为0.7~0.9),升主动脉Z-分数、右室横径/左室横径有较低准确性(AUC为0.5~0.7)。结论胎儿主动脉缩窄应用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有一定的提示价值,根据超声心脏多切面相关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中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临床还需配合其他参数联合诊断,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胎儿 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 超声参数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孕产期母儿心脏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会诊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参加北部战区总医院孕产期母儿心脏病MDT会诊的162例女性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其中120例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及心外科持续随访和接受手术,其余42例转至当地医院继续诊治。纳入研究的1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年龄(29.47±4.54)岁,年龄范围为19~47岁,回顾性分析其合并心脏病的疾病种类、心功能分级、心脏病妊娠风险分级、分娩结局等。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为58.3%(70/120),无心脏结构异常的心律失常为30.0%(36/120),瓣膜性心脏病为8.4%(10/12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为1.7%(2/12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为0.8%(1/120),围产期心肌病为0.8%(1/120)。心功能Ⅰ级为67.5%(81/120),Ⅱ级为19.1%(23/120),Ⅲ级为6.7%(8/120),Ⅳ级为6.7%(8/120)。心脏病妊娠风险分级Ⅰ级为23.3%(28/120),Ⅱ级为45.8%(55/120),Ⅲ级为14.2%(17/120),Ⅳ级为10.8%(13/120),Ⅴ级为5.9%(7/120)。活产为89.2%(107/120),发生医源性胎儿丢失为10.8%(13/120)。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要早治疗、早诊断、早干预,多学科诊疗模式覆盖孕前评估、孕期监测、产时及产后管理,最大程度保障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母儿安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妊娠 心脏病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当代具备心腔内电图存储功能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中记录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与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植入双腔或三腔起搏器的2 109例患者记录的2 440份AHRE腔内电图,记录心房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分析其种类。结果平均随访2.3年,有23.9%的患者记录到了≥30 s的AHRE,2 440份AHRE腔内电图中房扑/房颤发作2 111份图(86.5%,2111/2 440),交叉感知21份图(0.9%,21/2 440),噪声干扰64份图(2.6%,64/2 440),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37份图(9.7%,237/2 440),重复性非折返性室-房同步节律5份图(0.2%,5/2 440),2份未确定类型(0.1%,2/2 440)。AHRE持续时间>6 h并且频率≥250次/min对房扑/房颤的阳性预测值为99.9%。结论结合时间和频率分析的AHRE是诊断房颤、房扑的可靠工具。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房高频事件 自动模式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的循环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因循环衰竭实施ECMO支持的59例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ECMO撤离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组(38例)与失败组(21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营养相关指标,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计算预测ECMO撤离成功与否的相关指标阈值,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查找ECMO撤离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9例ECMO患儿,成功撤离38例(64.4%),存活出院36例(61.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组ECMO支持前5 d的出入平衡量及最高乳酸值均显著低于失败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和P<0.001)。成功组在开始EN/肠外营养的第2天总摄入热量占目标热量比值及EN第2天摄入能量占目标热量比值分别为(38.2±24.0)%和(31.7±25.3)%,显著高于失败组(18.6±19.8)%和(14.9±2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和0.047)。ROC曲线分析显示,EN第2天摄入热量占目标热量比值≥11.445%可有效预测ECMO能成功撤离,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69.2%。EN第2天热量占目标热量<11.445%导致ECMO撤离失败的风险升高4倍。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MO期间能达到充足热量、有EN与ECMO撤离失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172和0.264;EN第2天热卡占目标热量百分比<11.445%、ECMO期间有严重并发症、ECMO第2~4天乳酸升高与ECMO撤离失败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095、18.921、3.126、4.233和3.13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MO期间有严重并发症及ECMO第2天乳酸升高为ECMO撤离失败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应用EN提供一定的热量对ECMO成功撤离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心脏病 肠内营养 体外膜氧合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第70届科学年会于2021年5月15日至2021年5月17日以线上形式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本次大会涵盖了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和临床学术研究(尤其是最新临床试验)等内容。糖尿病(CVD的"等危症")与肥胖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肝同样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被证实与CVD相关。本文就糖尿病及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 标签: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ACC年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8例,分析其瓣膜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68例患者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其中二尖瓣狭窄占64.71%(44/68),主动脉瓣狭窄占33.82%(23/68)。累及瓣膜超声表现为回声增强,增厚、粘连,室壁增厚等。超声对瓣膜钙化、粘连、混合瓣的检出率为97.06%(66/68)。二尖瓣、三尖瓣瓣膜受损后心脏重构超声相关参数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超声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 彩色多普勒超声 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
  • 简介:摘要21岁女性患者,阵发心悸、多汗、乏力1年,头痛伴视物模糊5个月。入院前2个月曾行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占位切除术,病理诊断肾上腺腺瘤,基因检测提示肾上腺外部位存在副神经节瘤。入院后行心脏增强CT检查示纵隔肿瘤范围约4.6 cm×3.5 cm×4.7 cm,明显压迫右肺动脉主干及左心房。超声心动图示肿瘤与左心房关系密切,未明显侵入左心房腔。入院后控制血压,符合手术指征后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左心房)肿瘤切除术,术后血压恢复正常,主诉症状消失,手术病理提示心脏副神经节瘤。随访连续监测血、尿儿茶酚胺正常,患者目前随访中。心脏副神经节瘤极其罕见,应全面完善检查,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右室功能准确评价在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不断被发现。心肌应变技术逐渐发展为一项优于射血分数,且能定量分析心脏整体及局部心肌运动功能改变的方法。本文就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在右室心肌应变评估及预后方面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

  • 标签: 心脏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技术 右心室 应变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干预对其自护能力影响。方法使用数字表法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心脏康复团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水平、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健康行为水平。结果研究组自护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E峰与A峰比值(E/A)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接受心脏团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自护水平,改善心功能,促使其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康复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由于心脏的解剖复杂性和心律变异性,加之心脏运动以及呼吸运动的影响,心血管MR(CMR)成像是全身各器官影像成像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检查。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MR硬件与软件的发展,CMR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CMR从以前的心脏形态学、功能评估发展到了现在的定量技术、组织特异性评估、人工智能辅助下的检查与诊断等;CMR已逐渐成为心脏病学中不可或缺的影像诊断工具,是心功能和心肌替代性纤维化评价的无创性“金标准”;特别是定量技术,使得原来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的临床问题,如弥漫性心肌病变和轻微病理改变的检测、早期心脏功能障碍的评估等成为可能。笔者重点介绍有关CMR常用的定量技术(心肌应变和mapping定量技术)的临床价值与研究成果。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脏 定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规范,提高护士证据知晓率和临床操作规范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和2篇指南。根据证据临床转化模式的标准程序和行动促进框架(innovation-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verice,i-PARIHS),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制定可获得的解决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股动脉心脏射频消融术的180例患者及39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循证实践。结果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活动指导的标准化流程和评估记录表,更新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护理规范。2轮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各审查指标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证据应用后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排尿困难和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循证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股动脉 射频消融 早期活动 循证护理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在ICU机械通气期间的沟通障碍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ICU采用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沟通需求问卷、沟通障碍量表和负性情绪子量表。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结果200例心脏术后患者在ICU机械通气期间沟通障碍总分为(19.35±9.35)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文化程度、是否使用镇静药物、负性情绪和爱与归属感需求是影响心脏术后患者在ICU机械通气期间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3.9%。结论ICU护士应该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使用镇静药物、爱与归属感需求高、负性情绪较高者进行沟通支持,提供沟通工具,创造沟通环境,提高医患沟通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手术 机械通气 沟通障碍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是当前最生理性的起搏方式,既能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实现心脏再同步,又能维持窄QRS波患者心室同步性。其中由我国学者原创的左束支起搏技术,弥补希氏束起搏的不足,扩展了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的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2月《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全球首发,统一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定义,规范了操作流程及植入适应证。本文论述希浦系统起搏的优劣势,并期待更多循证医学的开展以回答及解决相关的临床问题。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生理性起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欧阳利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6期
  • 机构:庐山康复疗养中心九江171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选择单双数法,每组患者的例数为44例,实验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采取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PCI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衰弱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术后第3天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共发放156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最终收集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95%(145/156)。结果14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42例(28.97%),术后未发生谵妄103例(71.03%);术前处于衰弱状态76例(52.41%),术前处于非衰弱状态69例(47.59%),其中术前衰弱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31例(40.79%,31/76),术前非衰弱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11例(15.94%,11/69)。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衰弱及术前心功能不全是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年龄>75岁、术前处于衰弱状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谵妄。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CT成像能力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心血管病CT影像诊断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基于CT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心肌灌注、心肌应变、细胞外容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得CT突破了单纯的心脏“解剖学”诊断领域,实现了心脏“功能学”诊断的可能性。这是医工结合具体实践带来的成果,促使国内加快医工结合的研发,加快新产品落地应用的步伐。

  • 标签: 心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研发 转化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儿童心脏移植受者生存率及生存年限的提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已逐渐成为评价儿童心脏移植受者远期结局的指标之一。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处于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少关注术后HRQL。本文对儿童心脏移植受者术后HRQL水平现状、影响因素、研究局限性与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儿童 心脏移植受者 术后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编写《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处方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我国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处方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在详细的文献回顾和证据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共识》核心小组的讨论形成《共识》初稿,邀请17名该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制订了以证据为基础、以《共识》为主导的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标准化项目内容。结果17名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906,判断依据系数为0.941,权威系数为0.924。第1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17,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47(χ2=62.295,P<0.001)。第2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13,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07(χ2=48.339,P<0.05)。通过专家函询确立了心脏康复与健康教育、护士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健康教育的方案、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的策略(形式)及传播方式、健康教育的特殊人群7个主题,共26条推荐意见。结论《共识》融合了文献及专家的意见,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及权威性,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心脏康复健康教育领域的指南和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共识》的相关内容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康复 健康教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梅莱斯过渡理论,了解心脏移植受者术后出院到居家护理的过渡,为提高受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后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共选取12例心脏移植术后满1年的受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阅读、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4个主题和11个子主题,即身体状态恢复较稳定,缺乏用药及情绪管理(用药认知及管理需求未满足、良好的身体状态、早期脆弱性情绪体验);家庭、社会资源的支持影响过渡(病友的交流与支持促进过渡、家庭的支持促进过渡、社区资源的缺乏阻碍过渡、报销政策影响过渡);过渡中形成积极体验(有信心应对未来生活,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期望得到身心全方位延续性管理(以心理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需求、专业管理团队和医护患沟通平台的需求)。结论出院后居家自我护理的经历给心脏移植受者带来诸多身心影响,应关注过渡期受者的独特体验,构建全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心脏移植特殊群体更多帮助。

  • 标签: 心脏移植 过渡 梅莱斯过渡理论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