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比较丰富史料,分析了1900年之前及以后山东地方官对德占胶州湾事件态度变化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述评了清末山东地方官对德国人政策。文章认为:山东地方官由激烈地反对侵略到“相维相制”与“观摩受益”对德国人政策提出和实践,是落后中国发展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所必然要采取措施

  • 标签: 德国人 地方官 青岛 胶州湾 城市建设 济南城
  • 简介:创业和发展十年———写在德国研究所建所十周年之际德国研究所副所长徐朔一、历史回顾同济大学有着悠久对德交流历史。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同济大学作为对德科技文化交流窗口,进一步加强了它在对德交往中桥梁作用。为了满足日益扩大对德合作与交流需...

  • 标签: 德国研究联合会 比较研究 研究机构 职业教育 意志研究 同济大学
  • 简介:德国学者学术层面的中国研究始于17世纪,除了入华传教士以欧洲语言撰写著作,该地区中国研究开展还得益于中文图书西传。作为早期中国研究先驱人物,克里斯蒂安·门采尔以一册名为《小儿论》中文图书为蓝本,编撰完成《中国古今帝王世系年表》,面向德语区读者普及中国文化历史知识。

  • 标签: 门采尔 中国研究 《小儿论》 中文图书 《中国古今帝王世系年表》
  • 简介:自2015年难民潮爆发以来,庞大难民数量给德国社会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以德国《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中30篇相关难民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难民”形象构建。研究结果发现,新闻报道中尽管存在着“我们/他们”或是“德国人/难民”这样二元对立组,但是有话语权始终是德国政要,作为他者“难民”始终处于沉默状态。原本安全、文明欧洲和难民所代表危险野蛮东方也揭示了两者之间不平等权力关系。

  • 标签: 德国报纸 难民形象 他者 南德意志报 法兰克福汇报
  • 简介:严谨治学讲求实效———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主办德语业余培训班郑春荣随着中德交往加强,社会上对德语需求也日益扩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同济大学函授学院同上海欧美同学会留德分会合作,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主办德语业余培训班于1990年2月正式开班。...

  • 标签: 德国研究 业余培训 严谨治学 讲求实效 同济大学 学员
  • 简介:为增进中德人民间相互了解而努力———纪念德国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德国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马大地1995年11月25日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建所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日子,因为中德悠久交往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中国创建专门对德国政治、经济、教育、科...

  • 标签: 德国研究 德国人民 中德关系 传教士 中国科技发展 研究所
  • 简介:德国虽然19世纪初才开始其城市化和工业革命进程,但异军突起,速度快,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引起了许多剧烈社会变迁,不仅推动了德国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转变,也推进了德国政治结构转变,使社会整合功能加强,广大人民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 标签: 城市化 社会变迁 整合功能
  • 简介:1990年10月,两个德国统一了。从国际法意义上来说,两个德国并存历史从此结束。然而,思想观念是无法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变而同时被割断,今天德国发展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现实:整整40年,两个德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朝着完全不同、甚至对立方向发展,由此造成双方人民在心想观念上以及相应社会文化生活上巨大差异和鸿沟,并没有随着统一而自动消失。

  • 标签: 社会文化生活 鸿沟 东西部 政治经济体制 德国统一 国家
  • 简介:文化因素翻译一直是学者热议焦点。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天,翻译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全球范围内传播效果。本文以《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一书为语料,对760个包含中国文化因素词和词组及其德译进行分析,归纳译者倾向于使用翻译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从功能翻译角度探究五种翻译模型及一些主要翻译方法优劣,以期为中国文化德译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中国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 功能翻译 翻译模型
  • 简介:财政平衡是德国基本法规定“社会国家”原则之一。本文试图从联邦宪法法院1999年对“财政平衡法”规范审查案判决,分析德国财政平衡法规范查案背景,德国国内对此反响夏判决带来思考。

  • 标签: 德国基本法 中国宪法 比较法学 财政平衡 分税制 共同富裕
  • 简介:本文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共产党宣言》德语版进行了篇章文体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马恩通过表述人称巧妙转换实现了篇章人际互动、政治立场展现、拉近读者距离和分立敌对阵营等多种政治和语用目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如隐喻、拟人、平行结构、重复等。这既是《宣言》简化和形象化叙事风格体现,也使全文风格统一,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和连贯性。以上两种篇章特点皆使语篇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也是《宣言》语言魅力所在。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德语版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人称代词 修辞手法 篇章分析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期无法赢得大选重要原因。从1989年《柏林纲领》到1998年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社民党陷入了转型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
  • 简介:中国作为欧洲经济伙伴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然而,对很多人,尤其是中国和欧洲中小企业而言,建立商务关系仍然非常困难。商务关系建立需要有一个长期为中国制造商和欧洲客户提供贸易和聚集机会场所,需要一个能开创互信经济关系、扫除偏见门户。因为一提起中国制造,人们首先想到还是生产迅速、价格低廉。除了这种偏见之外,还有更多现实问题:比如海关、

  • 标签: 中国制造 欧洲经济 交易中心 采购商 消费品 亚洲
  • 简介: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秘书长布克哈特·米勒博士(Dr.Burkhard Mller)在被授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称号仪式上讲话尊敬吴校长、各位教授,尊敬女士们、先生们:本人今天被授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称号,感到不胜荣幸,也非常高兴。在此表示衷心...

  • 标签: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 布克哈特 同济大学 国际科学合作 秘书长 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