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E预防措施在预防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神经科、脑卒中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康复医学科、泌尿外科、眼科、血管外科、放疗科住院的2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5E预防措施,并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预防跌倒的措施和跌倒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E预防措施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5E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 跌倒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及“5E”措施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RCA对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发生跌倒的因素,制定“5E”措施,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果应用RCA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5E”预防措施,减少了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改善值为73%。结论结合RCA和“5E”伤害预防策略改进的跌倒预防管理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为解决风险因素、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管理借鉴。

  • 标签: RCA及&ldquo 5E&rdquo 措施 住院患者 预防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E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运动功能。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E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其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5E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结合大偏转角技术的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方法选取肝局灶性病变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分别行5min、10min、20min延迟扫描,采用常规的低偏转角(10°)及大偏转角(20°)法获得肝胆期图像,比较Gd-E0B-DTPA结合低偏转角及大偏转角对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经Kappa检验,在低偏转角、大偏转角检测肝局灶性病变的k值中,5min分别为0.95、0.95,10min分别为0.93、0.82,20min分别为0.96、1.00;大偏转角成像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低偏转角成像,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分别=9.89、10.67、20.08、14.73、5.03、9.48,P均〈0.05)。结论Gd-E0B-DTPA结合大偏转角技术可提高对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大偏转角技术 肝局灶性病变 定性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8年5月-6月于永州市中心医院分娩住院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政策。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用问卷调查统计预期纯母乳喂养率,所有产妇均接受护理,其中,对照组行常规产期护理,实验组行母乳喂养干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期间坚持纯母乳喂养率、产后2~3天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泌乳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预期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5%和48.3%,护理后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6.7%和63.3%;实验组产妇母乳充足率为96.7%,对照组母乳充足率为60.00%;实验组产妇产后第二天、第三天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80.00%和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和55.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51.7%。结论对住院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坚持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纯母乳喂养 调查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未实施6S管理前,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4例,作为对照组,择选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6S管理后,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4例,作为观察组。对6S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6S管理实施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环节中,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6S 护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气腹管是连接在腹腔镜气腹机上的管道,为腹腔镜手术或检查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视野,使手术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5年6月开始集中处理腹腔镜手术器械,采用与手术室相同的清洗、消毒流程和灭菌方式对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和批号、相同材质的气腹管进行处理,不久出现蜂窝状损坏,继而出现块状脱落形成大洞,这样的情况还未见有文献报道,而我院2个月内先后出现了6例气腹管损坏,有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因漏气而发现;有的是在清洗包装检查时被发现,使手术顺利进行受阻,又给科室造成了经济损失。消毒供应中心同仁从每一个环节仔细讨论分析,最终找出了导致气腹管损坏的真正原因,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现将等离子灭菌导致6例气腹管损坏的原因和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气腹管 损坏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RK1和E-cadherin在原发性胃腺癌(gastric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为原发性胃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病理科存档的78例GAC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法测定其ERK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ERK1定位与细胞核与细胞浆中,E-cadherin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均以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指标;(2)ERK1与E-cadherin蛋白在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时期中的表达均呈统计学差异(P<0.05);(3)在ERK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3.5%;在E-cadherin阴性组中,ER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8%,即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128,P<0.01)。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胃腺癌中ERK1和E-cadherin的表达,明确其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为后期原发性胃腺癌的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胃腺癌 ERK1蛋白 E-cadherin蛋白 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制备灯盏花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TPGS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似球形,平均粒径为(20±2.62)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2.14)%和(5.8±0.19)%;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制备的TPGS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均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 标签: 灯盏花素 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 聚合物胶束 体外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能否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预后判断。方法从各大知名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3月前的有关检测是否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文献。结果甲状腺癌组BRAFV600E突变率(78.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64..7%)高于未突变组(21.6%)(P<0.05),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BRAFv600E突变组造影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中造影模式弱增强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9.7%)低于等增强组(69.7%)和高增强组(76.2%)(P<0.05)等增强组与高增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因子;超声造影不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但不同造影模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 超声造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硝唑联合维生素E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这64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替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接受甲硝唑联合维生素E治疗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26例患者(81.25%)治愈,4例患者(12.50%)有效,2例患者(6.25%)无效;对照组32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5例患者(15.63%)治愈,15例患者(46.88%)有效,12例患者(37.50%)无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联合维生素E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甲硝唑 维生素E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SIRT6是Sirtuins家族中的一员,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有研究显示其参与了机体多项生理病理过程,但在炎症性肠病中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DSS构建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间小鼠结肠组织SIRT6表达差异情况,并收集6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镜活检标本,分析SIRT6表达高低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SIRT6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绞痛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6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IL-6和MMP-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s-CRP、IL-6和MMP-9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仪器管理中应用6S管理法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12月为研究时间截点,在此期间对本院急诊科急救仪器管理中应用6S管理方法,6个月后对管理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同时与2017年1月—6月未实施6S管理前的效果进行对比,以评估6s管理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强化管理后,急救仪器管理效果与效率由于管理前(P<0.05)。结论6S管理法在急诊急救仪器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管理效果与效率,保证急诊救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 急救仪器 6S管理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和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初次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8例,年龄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50.5岁,其中男40例,女18例。结果患者术后1天、3天、6天、9天、12天血清CRP、PCT与IL-6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在第三天达高峰(CRP110.2±38.6mg/L,PCT0.5±0.11ng/ml,IL-645.21±19.2pg/ml),而后下降,第12天时PCT与IL-6回到正常水平(IL-64.25±2.1pg/ml,PCT0.04±0.01ng/ml),CRP仍高于正常(6.5±17.2mg/L)。结论IL-6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检测的敏感指标,动态观察IL-6、CRP及PCT变化,可以帮助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术后感染,以此提高膝关节术后的早期感染的诊断率。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血沉 降钙素原 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