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意缺陷障碍(ADHD)患儿男女性别发生率及各亚型的构成比,以及共患病的发生情况,为ADHD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采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确诊为ADHD的患儿,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SNAP-IV评估问卷对对立违抗、品行问题、情绪问题进行筛查。结果ADHD患儿169例,男140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4.831,男性远多于女性;其中注意缺陷型85例,占比50.3%,冲动型20例,占比11.8%,混合型64例,占比37.9%,男女性别在各亚型无显著性差异;ADHD共患病76例,男66例,女10例,其中对立违抗男61例,女9例,品行问题男8例,女1例,情绪问题男11例,女4例,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在共患病76例中,不同年龄患儿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意缺陷患儿男性患病率显著多于女性;6~9岁是发病高峰期,注意缺陷冲动、混合型三个亚型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对立违抗、品行问题、情绪问题三项共患病中,对立违抗发生率最高,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性别 亚型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意缺陷障碍(ADHD)患儿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分析维生素D与ADH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2例新诊断的ADHD患儿和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ADHD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51±7.23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9±9.25nmol/L)(P<0.05),ADHD组患儿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OH)D水平与AD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盘游戏结合药物治疗在注意缺陷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注意缺陷障碍症患儿50例,采用计算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以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DHDRS-IV-Parent总分、注意缺陷分、冲动分以及PSQ指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ADHDRS-IV-Parent总分、/冲动分、注意缺陷分以及PSQ指数均比治疗前的分数降低,表明治疗具有一定效果,P<0.05,对照组患儿ADHDRS-IV-Parent总分、注意缺陷分以及PSQ指数等指标评分甚至有所增加,/冲动分下降,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结合药物治疗在注意缺陷障碍患儿的治疗临床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多动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

  • 标签: 沙盘游戏 盐酸哌甲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注意不集中与阅读困难的关系。方法采用注意障碍量表、识字量、教师和家长评价法。对阅读困难与注意不集中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阅读困难组儿童的注意障碍得显着低于对照组.在注意、冲动和唤醒不足维度上均有明显落后。结论注意不集中与阅读困难密不可分,是导致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注意力障碍 阅读困难 注意力不集中 相关性 原因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源性的。治疗的方法和研究也是近年的热点之一,从单一的药物治疗已发展到手段、模式的干预。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注意缺陷障碍的病因及治疗干预等诸方面的研究动态,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今后注意缺陷障碍的病因研究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病因学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的睡眠状况、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睡眠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情况的差异。结果经DSM-IV确诊的ADHD儿童有468例,患病率为4.86%。在所有调查儿童中,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尿床899人(9.33%),说梦话3500人(36.35%),睡行707人(7.34%),打鼾2758人(28.64%),噩梦惊醒2566人(26.65%)。468名ADHD儿童中,64.32%儿童存在睡眠障碍;ADHD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3.13%。ADHD儿童睡眠状况不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睡眠状况分布的差异显著(χ2=35.451,P<0.001);ADHD儿童夜间上床需要超过30分钟才可以入睡的比例远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4,P<0.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降低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降低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障碍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饮食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饮食行为、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饮食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分析比较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饮食行为的差异。结果确诊ADHD儿童468例,患病率为4.86%。ADHD儿童的厌食行为率与挑食行为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在吃饭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4,P=0.005),吃饭时间大于45分钟的ADHD儿童多于非ADHD儿童,吃饭时间在25~45分钟内的ADHD儿童也多于非ADHD儿童。结论ADHD儿童存在厌食、挑食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可期望通过改善进食习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饮食 健康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症患者属于慢性病患者,也属于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对于慢性病的患者来说,他们除了药物治疗和医生在院时的行为干预外,家庭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很多医院纷纷开始开展家庭心理干预服务,并且在这个领域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注意缺陷多动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及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家庭心理干预在治疗注意缺陷多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此来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

  • 标签: 家庭心理干预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注意缺陷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注意缺陷多动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注意缺陷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多动症行为评分情况。

  • 标签: 护理干预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学龄期间患注意缺陷障碍的患儿通过沙盘治疗以后,分析该治疗患儿母子依恋关系及ADHD症状的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的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6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所接受的在学龄期间患缺陷障碍的患儿中随机挑选1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沙盘治疗组(B组)。其中,对常规治疗组的60例患儿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对沙盘治疗组的60例患儿进行沙盘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母子依恋关系及ADHD症状的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通过治疗以后,B组患儿的对母子的依恋程度大大降低,ADHD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治疗效果均大于A组(P<0.05)。结论对在学龄期间患缺陷障碍的患儿通过沙盘治疗以后,能够是患儿对母子的依恋程度大大降低,使患儿的ADHD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沙盘治疗 学龄期间 母子依恋关系 ADHD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障碍的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障碍患儿24例的临床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进行分析。结果24例障碍患儿,经临床心理护理及指导,效果明显10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通过药物改善注意,控制冲动行为等,再进行教育、训练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习惯。

  • 标签: 多动障碍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中疾病与注意不集中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病例数为136例。根据其体重情况分为肥胖组50例、超重组37例以及正常组49例。均接受持续性操作测验软件完成注意测试,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注意、肥胖关系。结果存在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多为肥胖以及超重,在阅读、算术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学习困难,注意较差,不能维持长时注意学习,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结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注意、肥胖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家长及医师应积极的引导儿童减胖减重,接受治疗,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注意力 肥胖 持续性操作测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玩乐式注意吸引仪在提升小儿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输液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操作方法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自制的玩乐式注意吸引仪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为90.2%,研究组为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玩乐式注意吸引仪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减轻患儿对穿刺的恐惧感,提升患儿对静脉输液操作的配合度,提高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升家长对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

  • 标签: 玩乐式注意力吸引仪 小儿 静脉输液 服务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米替林联合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神经衰弱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阿米替林联合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AIS-RC、MoCA评分对比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SE、AIS-RC、MoCA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AIS-RC、MoC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米替林 多奈哌齐 神经衰弱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蜂蜇伤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ICU急性蜂蜇伤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分别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钾离子测定结果均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够改善病情,相较之下CRRT方法能够提升血液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蜂蜇伤后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ICU 血液净化技术
  • 简介:从20世纪初有人开始描述儿童综合征(ADHD)以来,人们对其起因、危害、症状特点、诊断鉴别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和探索从未间断过.回顾前人研究的历史,对儿童综合征的名称和归属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特征,如何鉴别诊断及矫治儿童综合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儿童综合征,为其治疗更好地服务.

  • 标签: 儿童多动症 不同年龄阶段特征 诊断鉴别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糖尿病抑郁障碍疗效。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未经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的FBG、2hPBC、HbA1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标签: 糖尿病伴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物 疗效
  • 简介:(锦州市康宁医院精五病房辽宁锦州121000)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罹患冠心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冠心病发病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障碍。观察抗焦虑抑郁药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焦虑抑郁,早期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非常有效。

  • 标签: 冠心病 焦虑抑郁症状 赛乐特中图分类号R97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15-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122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70例无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表征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表征中失眠、心悸、全身颤抖、乏力等方面明显高于研究组无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P<0.05)。两组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等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无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失眠、心悸、全身颤抖、乏力等方面发作情况明显高于无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且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因此可以看出在治疗冠心病患者心理隐疾方面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伴抑郁焦虑障碍 冠心病患者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