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问题,又是涉及许多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及其质量提升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

  • 标签: 〔〕留守儿童关注农村教
  • 简介:<正>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农村初中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新路,创立了“课堂讲理论,校园搞实验,家庭搞应用,社会搞推广”的教育模式,真正把学校办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基地、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农业新科技应用推广基地和农业优良品种的繁育基

  • 标签: 农村教育改革 初级中学 辽中县 农村初中 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模式
  • 简介:本研究借鉴Creemers学校效能综合模型探索中国农村中小学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学生学校适应性为学校效能的一个替代指标,于2006-2008年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等5个省份的73所农村小学、2864名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多水平模型对农村小学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师生关系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影响较大;(3)学校生源质量对学生学校适应性发展的影响更大;(4)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学校适应性提高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学校效能 学校适应性 学校效能综合模型
  • 简介:本文通过对部分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小额信贷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中应占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并对如何加强小额信贷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小额信贷 信用站 客户经理制 农业产业政策
  • 简介: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确立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问题。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就谈不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从现实和政策评估的角度看,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满足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其现状令人堪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研究经历和调查,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并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 标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 教师队伍 建设思路
  • 简介:通过对绵阳农村地区入职1至2年的44名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对转岗教师的基本情况、工作适应性、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知识的发展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转岗教师 农村 幼儿园 专业发展
  • 简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之前的“中央统一下拨”演变为“地方负责”。依据责任主体不同,我们将“地方负责制”划分为“以乡为主”“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嬗变呈现出明显的责任主体上移的规律,伴随着责任主体的上移,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保障机制重心依然偏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依旧严峻。鉴于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区外溢性,考虑到我国的税收分配制度,参照其他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经验,我们应该继续上移经费保障的责任主体,实施“国家统筹、以省为主”的新机制。“以省为主”新机制的落实需要厘清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责任,健全相关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等的长效联动增长制度。

  • 标签: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 以县为主 以省为主
  • 简介:本研究基于西部农村地区一个县域学校布局调整的田野调查发现:1.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其必然性;2.经过10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需要关注教育效益追求中的价值取向,切实保证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能够公平的享受优质教育,科学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建设国家标准。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 标签: 西部 农村地区 学校布局调整 调查
  • 作者: 张珠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8-18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
  • 机构:摘要:加强农村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江苏106个县镇的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型农业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最具向心力、最受欢迎的农村学习型组织。农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需要切实加强社区学习网络、社区学习资源、社区学习平台和社区综合能力建设,提供学有其所、学有其用、学有其想的多样化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 简介:广东省从2006年秋季起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投入主体、投入水平、投入均衡性的变化.在投入均衡性分析中,计算了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分析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新机制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特性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和效益都有显著的提高.

  • 标签: 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 基尼系数
  • 简介:〔摘要〕远程教育技术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搞好远程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是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现代远程教育初中学英语
  • 简介: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重点工程。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 标签: 教育现代化 农村教育 教育改革 南京市 教育评估
  • 简介:1991年,我们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本县农村平原地区小学的100名新生进行了个体测量。这百名新生是三个自然村的全部适龄入学儿童,都在村(乡)级幼儿园受过一至二年的学前教育。他们的家长绝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生。百名儿童平均智商为86.78分,比本县城镇地区同龄儿童的平均智商低10分左右。

  • 标签: 平均智商 入学儿童 智力状况 初高中毕业生 同龄儿童 儿童智力
  • 作者: 黄扣琴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教育研究》 2015年第8期
  • 机构: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科学的奥秘;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当幼儿走进大自然,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进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探索、研究,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大自然中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而且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做法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建设、教育体制等方面相对落后,导致了我国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及与其它学科整合方面的现状普遍令人担忧。笔者就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做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更多的给予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

  • 标签: 西部 农村 信息技术 教育 整合 现状
  • 简介:<正>武进县地处繁荣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全县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有耕地135万亩,人口128万。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县经济持续增长,并有农副工协调发展的优势,被称为“苏南五虎”之一。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预计85.1亿元,将比1989年的76.43亿元增加8.67亿元,“七·五”期间年平均

  • 标签: 农业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办学效益 协调发展 毕业生 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