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 简介:摘要:随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军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促进军事教育技术在我军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就军事教育技术在虚拟战场环境的构建、训练信息资源的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军事 军事教育技术 军事训练
  • 简介:摘要:历史是一座宝库,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在不断的深化和改善,它给予人民的智慧,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要素在我国军事历史的研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古老的军事理论思想如:“不战而屈人之兵”“远交近攻”“上善伐谋”等,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成为我国军事战略思想中的闪光点。从历史的角度对军事战略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从宏观角度上讲,只有将历史和军事战略相结合地去解构,才能为军事战略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思考。

  • 标签: 军事历史 战略 问题
  • 简介:《张万年军事文选》于2008年8月1日出版发行以来,我反复阅读其中的重要文章,深感受益匪浅。此书真实记录了张万年同志从团长至军委副主席各级领导岗位上留下的历史足迹,生动展示了这位军队高层领导人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新时期军事实践紧密结合的具体过程,也深刻反映了这位有60多年军事生涯的老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军队建设的深厚感情,可以说这是和平时期指导各级指挥员带兵打仗的一部重要教科书。此书的出版发行,

  • 标签: 军事实践 文选 方法论 世界观 用科学 出版发行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统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统领的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我当时正在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保安工作,略知一些这次事变的有关情况。

  • 标签: 西安事变 保安工作 中共中央 杨虎城 东北军 张学良
  • 简介:贝特兰是一位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记者。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他曾两次到陕西采访,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西安事变的经过。毛泽东曾亲自接见他,他们之间的谈话还被收入到《毛泽东选集》中。贝特兰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记者和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 标签: 外国记者 西安事变 《毛泽东选集》 中国人民 全面抗战 抗日斗争
  • 简介:民族地方刑事变通立法应当理解为1类特别刑法,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立法如何变通,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规定

  • 标签: 变通立法 地方变通 民族自治地方
  • 简介:2014年第1期《同舟共进》杂志刊登了童志强先生的历史纪实文章。详细剖析了原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同志生前回顾“皖南事变”,特别是有关项英同志在这一特发事件中的不当指挥及其政治责任,从而廓清了社会上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 标签: 皖南事变 幸存者 回忆 黄源 政治责任 模糊认识
  • 简介:叶氏化工集团近日发布公告,吴绍平将于2018年12月31日后荣休并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及安全健康环保委员会成员职务,于2019年1月1日起生效。

  • 标签: 人事变动 化工 委员会 安全健康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

  • 标签: 西安事变 泄密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良 杨虎城 蒋介石
  • 简介: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国共关系,而且还引起了美、英、苏等国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的反应尤为积极,该国政府高层透过此次事变对中国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评估,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和实施。

  • 标签: 皖南事变 周恩来 美国对华政策 居里 国共关系 国内形势
  • 简介: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经常学到一些历史概念,如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血案、二二八起义、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这些概念的共同特点是用发生的日期命名的,

  • 标签: 四一二政变 五四运动 血案 起义 写法 历史概念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2月13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讨论西安事变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多数人的意见是主张“除蒋”、“审蒋”,而张闻天则比较冷静,他的发言提出了对事变方针的初步意见:对蒋系势力“应尽量争取与分化、孤立,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的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实际是政权形式)。……尽量争

  • 标签: 蒋系 常委扩大会议 初步意见 八路军办事处 抗日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
  • 简介:150年前,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圆领导集团发生了一场内讧。内讧真相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搞突然袭击,惨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二万余众,导致太平天国人心离散,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卒至失败。现就发生内讧的深层次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 标签: 太平天国 天京事变 真相 反思
  • 简介:七七事变,在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道路上起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对此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回顾已有研究成果,进而提出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冀深化对七七事变的研究。

  • 标签: 七七事变 回顾与前瞻 中华民族 学术价值 研究成果
  • 简介:贝特兰是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记者,他于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两次在陕西采访,向国内外报道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与西安事变的真相。毛泽东接见他时的谈话还被收入《毛泽东选集》,贝特兰因此成为闻名的记者和中国人民熟知的朋友。

  • 标签: 西安事变 抗日斗争 《毛泽东选集》 中共 中国人民 全面抗战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又在东北派兵四处侵占。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求荣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的大好河山很快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势,“全国都在抗日气氛笼罩之中,人们悲愤。”地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 新桂系 团结抗战主张 抗日统一战线
  • 简介:'玄武门事变'一直是唐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与以往诸研究不同的是,作者没有囿于政治史的视角,而是将这一事件置于唐初社会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中去探求事变双方力量纠合的原因.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剖析的基础上,作者又对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的文化倾向(intendency)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文化取向的不同,也是导致中间力量李元吉倒向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的深层原因之一.

  • 标签: 玄武门事变 文化倾向 历史 唐朝 政治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