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画,华夏文明之瑰宝。汉画,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对不断涌现的汉画考古新发现、蓬勃发展的民间收藏势态、人文科学研究范式的失落和机械复制时代数码图象无序泛滥的冲击,如何在新世纪,交流考古新发现,拓展研究新视野,建立学术新范式、整合民间新资源、创立运作新模式成为当下汉画研究的迫切需要。2005年6月1-2日在四川省新津县胡家大院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巴蜀片区学术座谈会便是对这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来自四川省文化厅、四川大学、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乐山文化局等十六家研究机构的三十三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展示交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汉画 文物考古研究所 巴蜀 学会 中国
  • 简介:为促进我馆学术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发展,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调动业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年轻科研队伍,在馆领导的亲自指导和信息资料中心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1月8、9日,我馆第五届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这次研讨会总结吸收过去四届的经验教训,

  • 标签: 甘博 2000年 学术研究 博物馆 科研成果
  • 简介:恩师王天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8日17时12分不幸于北京逝世,享年68岁。王门弟子简撮王师生平、学术,谨奉学界。王天有教授原籍山西临汾,1944年10月13日生于上海。1956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普励小学、北京九十五中、北京十四中,其间曾两度患重病,休学一年。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68年毕业,先后在兰州军区8039部队57分队农场(宁夏银川)、甘肃山丹煤厂工作,餐风宿露,艰辛备尝。1970年起任甘肃九条岭煤厂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校长,在

  • 标签: 天有 明史研究 东林党 历史学系 明代政治 学术贡献
  • 简介:文章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11年的载文量、载文被引、引文情况、作者情况等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客观地评价了《中国藏学》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以及在我国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 标签: 《中国藏学》 论文 引文 作者 统计分析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遗址从1929年发现玉石器以来,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建国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早期蜀文化的珍贵文物。特别是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揭开了早期古蜀国神秘的面纱。为将巴蜀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1992年4月2日至6日,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市在广汉联合召开了《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

  • 标签: 巴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早期蜀文化 广汉三星堆 鱼凫 杜宇
  • 简介: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治理可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对策研究上,需要充分把握全面性、系统性,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不同主体综合考虑,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完善与改进相关学术制度,净化社会环境,实现多主体协调互动,共同防范与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 标签: 高校研究生 学术道德 失范 治理
  • 简介:近年来,藏学研究在学科领域方面至少有两大热点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是建立在日益丰富的田野资料基础上的西藏考古研究,另一个是以藏传佛教艺术为主要对象的西藏艺术研究.关于考古学与艺术史学,在西方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上,历来被认为是关联性及兼容性都十分突出的相近学科领域.而关于西藏考古与艺术史的关系,杜齐(GiuseppeTucci)教授早年曾说过一段对后人颇具启迪意义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扩大大家公认的‘考古'一词的含义是有必要的.就我们的目的而言,考古不仅仅包括资料的收集以及对我们所拥有的、如此有限的考古资料的使用,而且还要对艺术史这一更广泛的领域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西藏艺术起源所处的环境进行探讨.'①

  • 标签: 西藏考古 国际学术讨论会 西藏艺术 藏传佛教 艺术史学 藏学研究
  • 简介: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问题,一直以来被各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重点关注,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有关生态与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使得“生态人类学”研究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简略地梳理了生态人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侧重分析近30年来我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生态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因而在学科规范上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建设。

  • 标签: 生态适应 文化变迁 生态移民
  • 简介:“东湖醋园”是山西独有的特色文化,他不能被克隆,是土生土长的山西文化,发展醋文化旅游与我省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不谋而合,是符合发展潮流的。老陈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需要认真去品味、去研究。“东湖醋园”的开放,为弘扬晋醋文化、推进山西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宣传了企业文化,营造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塑造了我省工业旅游的一个典型样板。

  • 标签: “东湖醋园” 旅游市场 山西 企业文化 购买需求 销售量
  • 简介:元明清朝通过土司制度整合王朝国家,各族土司成为对我国西南等民族地区和各族土民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少数",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如下:一是国家强调王朝权威,强化边疆民族首领的国家观念,使其心向"王化",看齐中央;二是国家强化王权对土司职衔承袭、军事征调、问治教化和朝贡纳赋等国家义务的干预,关其权力进"笼子里";三是元明清朝建构土司的国家认同,奖擢忠顺尽职的土司,惩治违制悖逆的土司;四是元明清强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统治,保障土司统治权益。因此,研究元明清朝治理西南等地作为"关键少数"的各族土司,能为从严治党和强化国家治理提供历史镜鉴。

  • 标签: “关键少数” 元明清 土司 治理
  • 简介:南宁民族团结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上的表达是多样的。磨合就是在民族互动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通过文化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既交流文化,又交流思想和情感、沟通心理以减少和调适各民族间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达到相互适应和和谐一致的过程。磨合论是其中之一。从南宁壮汉民族团结的经验中,可见磨合是民族团结的一个过程、一种内涵。

  • 标签: 民族团结 南宁经验 磨合论
  • 简介:仙人粄[sien^35in^11pan^31],是以"仙人草"[sien^35in^11ts^hau^31]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解暑良品,广东珠三角一带叫凉粉。仙人草又称凉粉草、仙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喜生于坡地、沟谷之中,怡味甘凉,有清热解暑功效;是重要的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具有清暑、解热、利水的药用功能。梅州地区早有零星栽种,近年来因保健饮料的开发,仙人草作为经济作物在梅州各县被大面积栽种。

  • 标签: 凉粉草 保健饮料 清暑 广东珠三角 利水 植物资源
  • 简介:6月20-24日.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孝平,资阳市政府副市长周齐铭、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瑞彪及乐山、巴中、资阳市地方志办负责人等组成的学习考察组,专程赴江苏、浙江省,集中围绕“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方志系统怎么办”及方志馆建设、使用、管理、服务工作等问题,进行学习考察。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学习考察 四川省 浙江省 先进经验 江苏
  • 简介: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北爱尔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整体情况和个别案例分析,总结出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经验。第一,建立多方面的合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民间团体和公众的优势和作用。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国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三,拓宽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渠道,形成长远稳定的资金来源。

  • 标签: 北爱尔兰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经验借鉴
  • 简介:中国是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职责,但是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国际上运河保护发展有不少成功经验,加拿大里多运河和法国米迪运河等就是成功的典型,其经验可概括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合理组织旅游交通线路、实施分区分级管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高效的管理方式和职能分工。上述经验启示北京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应深入挖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汇集成具有吸引力的运河文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北京大运河对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科学划定运河文化带发展范围,实施分区管治;健全法律体系,坚持依法依规行政;完善政府管理机构,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尺度的旅游线路,提高便捷性和互动性。

  • 标签: 中国大运河 文化带 通州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