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优质干预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102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优质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并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睡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优质护理 胃肠功能 疼痛 睡眠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其患病率高,病残、病死率高,病程比较长,医疗和照料负担重,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都很高,系高负担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阿尔茨海默病通常起病潜隐,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可分为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和社会生活功能障碍三个方面的症状.迄今,尚没有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非常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确诊则有赖于脑神经病理检查.在各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均包括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除病程标准外,都可能需要心理测验和量表检查的客观量化指标来帮助诊断,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离不开这类测评.本文介绍常用的比较成熟的几个心理测验和量表并作简要评论.

  • 标签: 神经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 阿尔茨海默病 AD 老年期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感染等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感染 影响
  • 简介:2011年“儿童脑损伤救治及早期干预新进展”培训班将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办。本次培训班将依托全国重点专科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危重症”专科的建立,邀请国内秦炯等知名专家主讲,主要内容包括:NICU及PICU常见脑损伤疾病的早期救治、脑功能保护、脑功能监测及评估、植物状态研究进展以及脑损伤儿童早期干预等。

  • 标签: 早期干预 早期救治 脑损伤 培训班 儿童 南方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模式。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后,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会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阻肺 呼吸衰竭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分析AD与其部分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1975年至2009年收治的849例痴呆患者(确诊AD549例,非AD300例1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AD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Tg+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低剂量组、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或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rdnⅡA10mg/(kg·d)组],分别建立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并给予TanⅡA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RT—PCR检测脑组织Aβ前体蛋白(APP)、VEGF、VEGFR.1mRNA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APP、A13、VEGF、VEGFR-1蛋白表达。另在细胞水平观察TanⅡ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的影响及VEGF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D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非血管性冈素肺炎则无相关关系。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的寻台时间及游泳距离明显缩短.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血浆vEGF表达明显下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10mg/(kg·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约24d,APP、VEGFnqRNA表达明显下调,VEGFR-1mRNA表达明显上调,APP、Aβ、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TanⅡA5μg/mL组HUVEC细胞毛细管形态完整且密度升高,VEGFR-1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发病与其血管性因素密切相关。TanμA可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因素 丹参酮Ⅱ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l
  • 简介: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台湾抗老化学会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和《世界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协办的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第七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论坛拟于2015年8月20日-23日(周四-周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 标签: 中医心理学 睡眠医学 世界中联 论坛征文 世界中医药 海峡两岸
  • 简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台湾抗老化学会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和《世界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协办的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第七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论坛拟于2015年8月20-23日(周四一周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 标签: 中医心理学 睡眠医学 世界中联 论坛征文 世界中医药 海峡两岸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物理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应用物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大、小腿间周径差。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物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物理干预 卧床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兔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干预方式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脑损伤组(30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加压的方法制作脑损伤兔模型,脑损伤组兔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又分为加压组、常规减压组及控制减压组(每组各10只)。所有动物制模成功后即行常规CT及CT灌注成像检查。在CT灌注成像参数图上测量4组动物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比较。检查结束后,从兔耳缘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处死并取脑组织;检测各组兔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结果脑损伤组基底节区及颞叶的rCBF、rCB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不同干预方式组之间的rCBF、rCBV及MTT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组兔脑组织的伊文思蓝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控制性减压的干预方式,可使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CT灌注成像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以及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50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00例)。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MGBl、OPG和MIF水平。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亚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低于AS组,且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A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HMGBl、OPG和MIF均参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因子,PAS三联疗法可有效降低其血清浓度,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 标签: 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骨保护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
  • 简介:本刊于2006年第4期279页的“论著”栏目刊出彭化生医生“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干预研究”一文之后,收到于德林医生的来信,对文中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的选择以及数据计算结果等内容提出质疑。作者亦对此予以回复。我们现将来信及作者回复公之于众,并邀请本刊编委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超声科华扬教授对该文进行审读且予以,点评,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 标签: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读者来信 药物干预 高血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超声检查指标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经皮锥间孔镜技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PSQI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好,减轻了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综合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KnowledgeandBeliefBehaviorPatterns,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76.32±3.22)分(76.80±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13.21±2.11)分,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39.0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13.21±4.33)分,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8.4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10.22±1.12)分(17.80±3.2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产生癌因性疲乏,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乳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
  • 简介:梅花欢喜漫天雪,捷报飞传又是春。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值此新春来临之际《神经疾病精神卫生》杂志全体工作人员谨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的领导、专家、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工作人员 精神卫生 神经疾病
  • 简介: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 标签: 失眠 大脑神经结构 镇静催眠药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72)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72),抽血检查后分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在同一种性质斑块中,两治疗组(小剂量和大剂量组)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对两种性质斑块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进行比较,无论是小剂量组还是大剂量组,三项指标均以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或P〈0.01);在同性质斑块组中,无论是接受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大剂量组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P均〈0.01)。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稍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大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下降,两项指标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后,小剂量组斑块回声信号无明显改善,而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IL-18和MMP-7的水平可作为检测AS易损性的血清学生物指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白细胞介素-18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