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无医院技术团队支持下,因Ⅲ级困难气道无法用常规的方法建立有效人工气道,使用深静脉导丝逆行气管插管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安全可行。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4年1月在院前急救中逆行插管患者23例,年龄21~85岁,使用深静脉导丝逆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26例病例均一次成功完成逆行困难气道插管,有2例经过调整体位和角度后轻松进入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在无医院技术条件支持情况下,应用中心导管导丝,环甲膜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Ⅲ级困难气道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从而及大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 标签: 逆行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3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导入中心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 109例血液肿瘤患者植人PICC导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3%。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脱出、血检形成。结论严密观察,规范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原因 分析防治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2020年2月开展本研究,择取评估样本为10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案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中心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预防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降低中心导管感染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5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所接诊,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25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25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需要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展开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中心导管感染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血透室全称血液透析室,血透室可诊疗:常规血液透析、高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加灌流、建立透析用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中坚持使用一次性生物相容性好的膜材料透析器,灌流器,并坚持实行个体化透析治疗方案,辅助以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保证透析质量,大大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迅速的血管通路,但长期血液透析会造成患者中心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感染,且随着中心导管患者的增多,中心管的时间不断延长,导致感染率也逐年增长,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全面的护理方式才能预防感染率发生。

  • 标签: 血透室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护理预防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后持续渗血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2月到2023年3月收诊的60例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为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对不同护理措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管后渗血发生情况一级、二级、三级、总发生率对比,总发生率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护理前、护理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管后渗血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明显改善,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 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持续渗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PICC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化疗期间,对照组5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2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移位或脱出、渗液或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置管化疗 PICC 乳腺癌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采用居家维护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居家维护模式,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导管相关并发症率:研究组42.86%,对照组65.7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采用居家维护模式的效果比较好,能够保障导管维护效果,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居家维护模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带管出院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置入式中心输液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置入式中心输液港术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针对其并发症发生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 102例置入式中心输液港术患者中,手术完成率为98.04%(100/1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主要并发症包括气胸、皮下组织灼烧感、回抽障碍、上肢水肿、港体翻转、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夹闭综合症等。结论 在置入式中心输液港后可能出现气胸、皮下组织灼烧感、回抽障碍、上肢水肿、港体翻转、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夹闭综合症等并发症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 标签: 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加,建立、维持好优质、通畅的血管通路,与血透患者的透析质量、生存质量和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主要有三种类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工合成移植物内瘘(AVG),隧道式中心导管(CVC)。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具有并发症少,通畅时间长等优点,其三年通畅率可达80%以上,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大多数国家的指南建议将AVF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首要选择。随着透析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对血管通路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 ICU 中心导管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 分析。 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中心导管经皮肾囊肿穿刺并留置,反复无水酒精硬化引流,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单纯性原发肾囊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用中心导管经皮肾囊肿穿刺,引流出囊液后,反复注入无水酒精硬化囊壁,术后视情况留管3天,每天冲洗2次,直至冲洗液清澈无坏死组织沉渣为止,拔出导管加压包扎,观察1天出院。结果经过6个月-1年随访并复查,38例病人治愈者32例(84.2%),显效者4例(10.6%),有效者1例(2.6%),无效者1例(2.6%)总有效率为97.4%。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利用中心导管穿刺引流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疗效好、无痛苦、廉价、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肾囊肿 穿刺硬化术 无水酒精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中心导管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ICU行中心导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为研究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心导管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心导管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ICU中心导管护理中获得的效果极其显著,不仅能够强化中心导管的护理质量,还能够对不良事件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患者尽快脱离ICU转到普通病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 简介:中心穿刺管术常用于临床危重病的监测与抢救。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obstructive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患者,常并发感染性休克.所以中心穿刺是常规进行的。对于一般病人的中心穿刺,并发症较低,但对于AOS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本组资料统计高达37.5%。本文总结了自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本院32名AOSC患者,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并发症发生率 预防 风险 AOSC
  • 简介:摘要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就血管透析患者而言,患者自身的静脉内痿是最佳的血管通路,但是有时候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必须要利用中心导管做血管通路。虽然说采用中心应用导管做血液透析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导管透析容易出现导管感染并发症,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配合。文章就血液透析过程中造成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因素基础上讨论预防和护理的策略,旨在为医疗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价值。方法160例行经外周中心管(PICC)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8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静脉管次数、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及CRBS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静脉管次数及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1.2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CRBSI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使用植入式中心输液港与PICC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7例进行随机分组后对A组28例乳腺癌患者实施PICC的干预护理,对B组29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植入式中心输液港(简称PORT)的干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导管重置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患者(P<0.05),统计学均有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PORT干预的有效性高于PICC,能减少并发症及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PICC 乳腺癌 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输液港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价值。方法:我院收治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分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指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输液港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植入式 中心静脉输液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本文病历筛选在我医院接受经外周穿刺(PICC)患者56例,将纳入的病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为2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得到及时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护理期间发生的导管并发症较少,最终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外周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 防治方法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