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中国在西方船坚炮利政策下,主权沦丧,割地赔款。巨大的历史落差感与强大外在力量的逼迫让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内容从西方的器物到制度以致到思想文化道德层次,在反思传统与中西对比中,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传统社会对国民性关注的忽视,导致国民性孱弱是中国在近代积贫积弱的根源之一。梁启超和陈独秀分别在风云际会之际,军阀割据之时都提出改造和重建国民性的思想,用他们的思想启蒙着蒙昧的国人,以期中国能独立自强。

  • 标签: 国民性 提升 重建 梁启超 陈独秀
  • 简介: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别是在海洋调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海洋调查 海洋技术
  • 简介: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斯坦福学派是一个强调从哲学上来研究实际的科学实践,否定科学统一或科学整合可能性的新经验主义的松散联盟,成员包括JohnDupré,IanHacking(哈金),MargaretMorrison(莫里森),PeterGalison(艾莉森)和NancyCartwright等人,其中以南茜的观点最为激进。NancyCartwright(1944-)伦敦经济学院哲学系教授,前任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英国科学院院士。曾经任教于许多大学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及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的一种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面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斑杂破碎和无规的。

  • 标签: 新经验主义 律则机器 斑杂的世界 破碎的系统 系统的世界观 复杂系统
  • 简介:共产主义"历史终结论"观点,与"颠倒"辩证法的错误理解有关。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质上是自我意识在时间逻辑中的运动与复归,体现为一种历史辩证法;马克思对其的颠倒,既从人与物质存在的辩证结构中看到了中介性的否定关系,也从历史的连续性中理解了中介性和暂时性,因此表现为一种历史-结构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关于人实现其自身总体性的哲学;历史的相对真理性和个体性体现了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而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驳斥了"历史终结论"。

  • 标签: 历史终结论 “颠倒” 实践 中介性 未完成性
  • 简介:在十九世纪中叶正当资本主义兴起并快速发展时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等重要问题给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与革命性的贡献。站在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场,考察上述剩余价值等问题时,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时至21世纪的今天,如何看待剩余价值、公平、分配、剥削和其他相关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乌杰教授以科学的系统观对劳动剩余价值理论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剩余价值 剥削 分配 系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