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颅脑超声在新生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高危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床旁CT和超声检查,以MRI结果为标准,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检出率高于CT,硬脑膜下出血检出率低于CT(P<0.05);而脑实质差异不明显(P>0.05)。超声及CT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颅脑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及成像快、无创、无放射危害、费用低、检查用时短、重复性较高等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新生颅内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颅脑超声 新生儿颅内出血 MRI CT 价值
  • 简介:摘要:作为集中治疗急性危重病症的病室,重症监护室主要包括相应工作人员与病区设施的要求,以及仪器设备保养与维护等标准。而由于在新生重症监护期间家属不能陪同,以及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与复杂的情况下,也增加了临床相应护理干预的难度。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疗护理期间所要承担的危险系数也逐渐提升,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加强是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重要途径。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本项目利用BIM建模,建模过程可解决结构与建筑之间的矛盾点,模型建成后做管线综合碰撞解决设备与结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碰撞问题。利用三维立体模型可直观显示出问题所在点,有效的避免了二维图纸的局限性。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材料成本。

  • 标签: 模型 碰撞 BIM应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高胆红素血症中应用间歇与持续光疗的影响。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时段,入我院新生高胆红素血症中抽取6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双盲法均分,各30例。对比组(持续光疗),分析组(间歇光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指标、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分析组和对比组身体指标接近(p>0.05),分析组不良反应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目前在高胆红素血症疾病治疗中,光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其中间歇光疗十分必要,从长期看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新生规避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应在该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间歇与持续光疗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两小时新生低血糖的影响概况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是选择2019年5~10月的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对100例新生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随机分配各组50例。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进行早期优质护理干预,并针对两组新生的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做出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新生血糖控制水平低于研究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两小时新生实施早期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的血糖发生率,高效控制血糖平衡情况,在实际的临床中有相应的实施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低血糖 出生后2h
  • 简介:摘要:产前筛查干预是一种关键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识别孕妇在怀孕期间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并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减少这些缺陷的发生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产前筛查干预在新生出生缺陷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产前筛查 新生儿出生缺陷 干预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HIE新生为观察对象,入院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新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新生1年后智能发育商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应人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及动作能力评分分别为(95.37±2.57)分、(89.64±3.73)分、(91.45±2.39)分、(76.31±4.18)分、(70.20±3.12)分、(72.38±2.66)分。上述资料组间对比结果均为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HIE新生护理中效果更显著,提高了新生智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HIE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哮喘接受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共计84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7年1月,结束于2021年1月,为了深入了解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1ml/次布地奈德治疗,n=42例)、观察组(采用2ml/次布地奈德治疗,n=42例),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着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还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相比之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采用高通量布地奈德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恢复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良好作用,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 小儿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围产医学以及新生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被成功救治。合理和科学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的成功救治起到重要作用。母乳是早产儿肠内营养最好的选择,母乳不但可以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减少早产儿相关疾病(如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还能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对减少早产儿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国外十分重视NICU患儿的母乳喂养问题,国内亦有NICU开展母乳喂养,但我国NICU总体母乳喂养率仍然非常低,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临床机械通气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易出现耐药菌株,感染难以控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新生VAP是危重新生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并发症,导致患儿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其治疗原则是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控制和缓解肺部感染,但临床常规治疗肺功能改善不明显,效果不甚理想,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VA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功能 护理质量
  • 简介:为了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及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信用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11月17日,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协会在贵阳市组织召开"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暨"关于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信用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贯会。

  • 标签: 工程建设招标 工程质量 宣贯会 城乡建设厅 招标代理机构 建筑市场诚信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支持是指经患儿口、鼻后经过胃、肠道,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成分,促使患儿自身器官、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支持,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促进疾病康复。随着医疗环境对患儿营养支持的不断重视,给予患儿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危重新生多体质孱弱,难以吮吸乳汁,因此在危重新生的常规治疗中,肠内营养支持是首选辅助治疗方法。但危重新生气管娇弱,肠内营养支持需将饲管插入患儿肠道,所以需要特殊护理干预,以保障患儿营养摄入的同时,降低肠内营养支持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避免增加患儿痛苦。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新生儿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支持是指经患儿口、鼻后经过胃、肠道,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成分,促使患儿自身器官、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支持,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促进疾病康复。随着医疗环境对患儿营养支持的不断重视,给予患儿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危重新生多体质孱弱,难以吮吸乳汁,因此在危重新生的常规治疗中,肠内营养支持是首选辅助治疗方法。但危重新生气管娇弱,肠内营养支持需将饲管插入患儿肠道,所以需要特殊护理干预,以保障患儿营养摄入的同时,降低肠内营养支持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避免增加患儿痛苦。预见性护理可通过提前评估风险,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有效规避大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新生儿 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