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谟巴格瓦底·阿罗哈·三貌三菩提沙!智慧以如实了知诸法的自相与共相为特征,以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为作用,以远离愚痴为现状,以正定为直接原因。

  • 标签: 佛教 智慧 诸法 自相 共相 戒清净
  • 简介:我一直对弗洛姆(1900~1980)这个人的思想很感兴趣。首先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弗洛依德——他们俩都是心理学家。其次弗洛姆曾与铃木火拙合写过一本名著《禅与精神分析>,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另外,弗洛姆在一本《说爱》的小册子中说过,自从他接触到佛教以后,他一直对佛教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没有神的宗教(佛,观音菩萨等也都是由人修炼成的,他们具有比人更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是宇宙的创造者)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 标签: 健康人格 佛教 弗洛姆 心理学家 弗洛依德 精神分析
  • 简介:——郭沫若先生在汉藏教理院讲——各位法师!各位同学!今天兄弟得到很好的机缘能够和大家见面,在本人是感觉到非常的荣幸!刚才法尊法师,法舫法师再三要兄弟和诸位讲几句活,心里很是渐愧,因为近几天来,兄弟略有感冒,精神不甚舒适,同时,也没有预备。恐与大家见面之后,说不出很好的话来!想诸位在此求学,都是具有高尚的学识,今天兄弟来同诸位

  • 标签: 汉藏教理院 法尊法师 法舫 郭沫若先生 天来 观音大士
  • 简介:正知解脱之道的第一步是抛弃迷信,并在一生中采用理性的态度。正知(SmnyakDarsana)在于看清宇宙中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佛陀和圣弟子们都赞成人们应当首先试着事实对于他自己、对于宗教的目的及道路,都应当分析它、检查它、测试它,并且验证它。然后,如果满意,再确信它的事实和功效。

  • 标签: 佛教 正知 教义思想 解脱思想 佛陀
  • 简介: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也是需要加以介绍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因崇奉佛和阐扬佛的言教而得名。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佛教于西汉末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或东汉初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

  • 标签: 中国古代 世界 印度 内容 思想 西汉
  • 简介: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钼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 标签: 印度 佛教 “婆罗多” 恒河 地理环境 农业社会
  • 简介: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 标签: 僧肇 思想述评 《维摩诘经》 思辨传统 学术研究 “意义”
  • 简介:泰国佛寺众多,故享有"千佛之国"的美誉。泰国6500多万人口中,佛教徒就占了95%,上到王室仪式、国民教育,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都与佛教密不可分,再加上泰国历代国王也都护持佛教,所以把佛教作为泰国国教,

  • 标签: 佛教 泰国 园林 不可分 佛寺
  • 简介:著者应编辑部约,撰《谈谈禅宗的五家七宗》,从2000(1)起,连载至2001(4)结束。著者之《中国佛教史》,从本期起,接1999(6),继续连载。因间隔时间较久,现将1999(6)之本文目录列出,使读者有一完整之概念。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间隔时间 编辑部 著者 连载 禅宗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魏

  • 标签: 中国佛教 北传佛教 佛教传入 上座部 佛教理论 佛教思想
  • 简介:本期《论山西佛教彩塑》一文,是金维诺先生为展览和随后所出画册而作。文章对山西境内、唐宋迄清各期彩塑,从题材、样式和内容等方面分别作了考察,对大家认识山西佛教彩塑这一艺术宝藏,了解整个佛教艺术的特色,提供了指南。

  • 标签: 佛教造像 佛教艺术 金维诺 摩利支天 功德天 诸天
  • 简介: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着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

  • 标签: 和平观 佛教 对立统一 因果 佛陀 法则
  • 简介:陈红兵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本书力图从佛教自身的价值追求、思想理念出发,对佛教生态哲学进行根源式研究,就目前已达到的目标而言,突出了佛教生态哲学的生态德性论特质,围绕佛教生态德性论形成了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诠释了佛教哲学思想的生态意义,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的差异、思想局限,同时也指出了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应吸收融合西方生态科学、生态哲学的相关思想成果的建构方向。

  • 标签: 生态哲学思想 佛教 哲学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思想理念 生态意义
  • 简介:<正>佛教于东汉时传入我国,至唐代达到高潮,宗派繁多,义理精微。至宋,元渐衰,至明、清而更加式微。有的宗派甚至已经后继无人。惟禅宗与净土宗,则因其简截方便,仍在广泛流行。但信奉者大多已经不株守于某一宗派,甚至倡导儒、

  • 标签: 禅宗 净土宗 佛教信仰 信奉者 自性 六道轮回
  • 简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

  • 标签: 旅游 佛教 建筑 审美
  • 简介:佛教的创立意味着印度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纷乱的思想混乱状态的结束.佛陀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祭祀万能等巫术观念,并批判了体现在形形色色的"沙门"思潮中的虚无主义,从而确立了道德因果律与自由意志在佛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为当时的印度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价值系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佛教的兴起看作是伦理革命.本文论述了古婆罗门教与道德律的缺失和沙门思潮中的虚无主义,并对佛教义作了伦理学分析.

  • 标签: 原始佛教 道德因果律 佛教伦理 古婆罗门教 沙门思潮 虚无主义
  • 简介:佛教是山西最重要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它在山西的兴盛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进程,而且呈现出熠熠生辉的亮点:山西佛教人才辈出;山西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五台山是山西佛教最亮的名片;梵宫宝刹遍布三晋。

  • 标签: 山西 佛教 亮点
  • 简介:本文从汉藏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的特性都表现的很突出。两地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和觉解,打破原教旨的发展顺序和结构体系,从时空维度对印度佛教做了调适与会通的工作。判教也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另一大特点。在这种内外调和的过程中,大乘佛教始终处在两地佛教的主导地位。用特殊的范畴,命题来梳理、重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义理。两地佛教都有系统的修持实践,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两地佛教都与政治紧密结合,但结合的形式不尽相同,汉地佛教在与世俗政治的关系中处在一种相协调的位置。而藏传佛教则凌驾于世俗政治之上。这也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之一。

  • 标签: 汉地佛教 藏地佛教 比较研究 内外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