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27年(1938年)2月,抗战处于极度艰苦阶段,京沪已相继不守,武汉保卫战序幕行将揭开,同时第二期全面抗战工作亦正在作积极准备,这个艰巨伟大的历史任务,由陈诚(辞修)将军及湖北全省父老负荷。

  • 标签: 抗战时期 武汉会战 纪实 战役 武汉保卫战 抗战工作
  • 简介:金融为经济的命脉,经济为军事、政治之基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因为自身实力的局限,决定了"以战养战"的方针,力图建立自己完全掌控的金融体系,达到掠夺中国经济金融资源、支持侵华战争、破坏中国抗战等多重目标.

  • 标签: 金融 抗日战争时期 法币 国民政府 日元 货币政策
  • 简介:清代顺治、康熙时期“昌”、“江”二字的记局问题,由于史科和泉谱的记载不一致,使得今人在涉及此问题时便遇疑难,各持一说。时贤对此曾作过一些考证、争鸣。如赵永明先生在《顺治钱局汇考》(《陕西金融》钱币专辑

  • 标签: 清代 顺治 康熙 江西南昌府局 湖广武昌府局 货币铸造
  • 简介:民国时期豫西土匪以其人数多、规模大而名闻全国。产生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为土匪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农业人口过剩为豫西土匪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封建地主剥削是豫西土匪产生的基本原因;吏治腐败加剧了豫西土匪的产生;军阀混战刺激了豫西土匪的壮大。

  • 标签: 民国时期 豫西土匪 产生原因 自然环境 农业人口过剩 封建地主剥削
  • 简介:民国时期的疫灾呈现出与历史上相似的特点,如成灾机制复杂,灾种多样,疫死率高,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等.水旱灾害、战争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是造成民国疫灾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政府在机构设置、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基础设施和医事人员的培养、疫灾防治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间疫灾防治也不逊色,成绩斐然.但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值得思考.

  • 标签: 民国时期 疫灾 防治 述论 医疗卫生条件 水旱灾害
  • 简介:<正>民国年间土布业生产的盛衰及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地位的升降,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合乎逻辑的延伸,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生变化的反映。因此,要了解民国年间土布业的情况,首先应该回顾一下在此之前土布生产发展演化的经过。世界上一般国家的发展道路,纺和织的分离是棉纺织业近代化的起点,然而在中国由于农家一直使用元末明初以来的手

  • 标签: 清末民国时期 土布 洋布 棉纺织业 通商口岸 民国年间
  • 简介:史前时期人类迁徙台湾诸问题的探讨尤玉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问题的提出1968年3月,台湾大学地质系林朝先生在台湾东海岸调查海蚀地形时,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图一)离海面高112米的乾元洞中发现了史前文化遗物。同年12月,由宋文薰、林...

  • 标签: 人类迁徙 史前时期 哺乳动物化石 晚更新世 晚第四纪地层 台湾海峡西部
  • 简介:抗战期间,新加坡爱国侨领陈嘉庚和李清泉、庄西言等,应邀回国参加慰劳团,他们曾对广西进行了游览、访问和考察。陈氏对当时广西的时事、人物、社会和风景多有评议。虽事过已65年,然而它不失为一件值得回忆并有历史价值的事件。

  • 标签: 陈氏 陈嘉庚 抗战时期 游览 爱国侨领 回国
  • 简介:县级行政机构,明清时设县衙,辛亥革命后废除,初设民政署,旋又改称县知事公署。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县国民党、汪伪、共产党三种性质的政权机关并存,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国民党两种性质的政权机关并存,称谓均为县政府。志书中如何将这些变化加以区分和记述,是本届修志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翻阅已出

  • 标签: 民国时期 县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统治 共产党领导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进人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以后,中医的发展遇到了西医这个强劲的对手,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医学,中医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1904年,杜炜孙在绍兴开办医学讲习社,1910年,丁福保在上海开办绍兴医学讲习社,袁桂生在镇江创办镇江自新医学堂,蔡小香、了福保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会附设讲习所,这些是中国最早开办的中医学校。1917年,丁甘仁、丁济万在上海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请中医名家曹颖甫、丁福保。陆渊雷等执教,由于办学有方,该校不仅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而且为举办中医学校提供了一套有益的经验。当时办得颇为出色的中医学校还有包识生在上海创办的神州医药专门学校,范效霎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医药 中医学 中医期刊 《内经》 中医中药
  • 简介:在8年艰苦抗战中,中华民族以巨大牺牲赢得了战争胜利,而为了鼓舞士气,为抗战出钱出力,坚持抗战到底,在毗邻贵阳的开阳,当地民众、各界人士和驻军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在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抗日文化一度繁荣,抗日救亡活动家喻户晓,抗战热情达到空前高涨,在近代开阳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 标签: 文化活动 抗战时期 抗日救亡活动 中华民族 国共合作 地下党员
  • 简介:碑刻是先人留下的一种珍贵资料,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详实地记载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碑刻的内容大都真实可靠,正如宋代著名的金石大家赵明诚所论:“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无疑”,“可以证讹谬,有功于后学。”因此,碑刻不仅可以校史书之谬,还可以补史书之不足。张掖碑刻资料丰富,其中,有关佛教的碑刻数量众多,

  • 标签: 碑刻 明清时期 佛教 张掖 社会历史 资料丰富
  • 简介:<正>(二)淮扬道:原称淮扬道,治淮阴县,辖淮阴(原名清河,因与直隶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淮阴)、淮安(原名山阳,为淮安府附郭首县,1912年1月裁府留县,因与陕西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淮安)、泗阳(原名桃源,因与湖南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泗阳),涟水(原名安东,因与奉天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涟水)、阜宁、盐城、江都(江都、甘泉本扬州府附郭同城治之首县,1912年1月裁府留县,甘泉县并入江都县)、仪征、东台、兴化、泰县(1912年1月改州为县)、高邮(同上)、宝应十三县。徐海道:原名徐州道,1914年6月改称徐海道,治铜山县;辖铜山(本徐州府附郭首

  • 标签: 直隶州 政区沿革 甘泉县 扬州府 淮安 淮阴
  • 简介:文章探讨了民国社会的地域性特征及这一特征的三种观念表现形式——家乡观念、地界观念和同乡观念,分析了三种地方心理观念的相互关系、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 标签: 民国史 社会思想 地域性
  • 简介:敦煌遗书有一些关于"史姓"的记载,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察,总结出在敦煌生活的史姓的一些特点:他们中有少数是从中原来的汉人,也可能有突厥人,大多则是从中亚史国来的粟特人;相对于敦煌粟特人的安、康、石等粟特姓氏来说,史姓的人数较少,势力较小;经过吐蕃时期的重要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史姓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略具规模的大族;归义军以后宋代粟特人已完全融入汉族社会,敦煌史姓族属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 标签: 敦煌 史姓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逐渐和世界革命联成一气。列宁指出:“世界资本主义与1905年的俄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来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列宁所说的亿万人民的觉醒、奋起和斗争,就是20世纪初奔腾在亚洲大陆上的历史潮流,恰恰是在这股潮流初起时,我饭呗坠地,其后又在这股潮流的裹挟中进入了社会。1902年,当古老的中国睡眼惺松、将醒未醒之际,我诞生于湖北应城;辛亥革命后,当觉醒的人民再接再厉、上下求索报国之道时,找刚刚睁开好奇的眼睛,开始积累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给我的最初印象;新文化运动以来,当德赛两先生冲破重重障碍初访

  • 标签: 互助社 中华大学 少年时期 无政府主义理论 文化运动 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