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主办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新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4月19日在南京政治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南京地区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实现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标签: 十六大精神 当代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
  • 简介:马克国家理论的后续发展是西方马克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理论发展有外在性与内在性、分化论与干预论、同质性与异质性等不同的解释模型,无论它们是想在本质层面上坚守马克的立场,还是意图从现象层面有所突破,都没有在根本上超越马克的历史反思性方法以及内含式哲学解释模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模型
  • 简介:马克主义美育观遵循实践和规律的尺度,主张审美教育与真、善的统一,通过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来促进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主义美育观主张审美教育要同社会的主流需求相契合,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辩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主义美育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审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 真善美 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马克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观 战争根源
  • 简介:马克的唯物实践论、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三个角度透视生态文明理论,可以发现马克主义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对认识当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和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 唯物实践论 历史唯物论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的马克主义执政党”的战略任务,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涉及党的宗旨、职能、党的执政目标任务、执政党角色转型等多个层面,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来说,意义深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理论创新 政党观 中国共产党 党的宗旨 执政目标
  • 简介:170年前,马克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个不到3万字的纲领,在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典文献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政党 文化发展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其产党人和革命理论家卡尔·柯尔施提出的。最初他用这一概念指称以匈牙利其产党人乔洽·卢卡奇和他自己为代表的一种新的对马克主义的诠释和理解的路径,以区别于当时被视为正统的“俄国马克主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脉络 柯尔施 理论家 卢卡奇 匈牙利
  • 简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竞争的平等史,竞争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并不是简单地否定竞争,而是实现平等竞争。

  • 标签: 脑体分工 阶级 竞争与平等
  • 简介:马克、恩格斯所创立的伟大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的人权理论。马克主义这两位创始人结合其生活时代的阶级和社会发展状况,深刻揭示了人权的本质及其阶级根源,揭示了资产阶级人权的历史进步性、阶级实质及其虚伪性,深刻阐述了人权总是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重要原理,强调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能放弃争取人权的努力,无产阶级应当善于运用人权来改进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推动社会进步。在马克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主义人权观在中国也进一步发展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并以此指引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权 无产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 简介:信仰是人主观充足的状态,是希望、信心、信念的最高级,内含最理想图景,蕴含最深厚伟力。信者对信仰对象坚信不疑,为信仰对象至真至善至美至能之终极性而慑服,委身信仰对象而期许终极关怀。信仰高于理智,是一种价值取向、精神状态。马克主义主张先求证后信仰,宗教要求先信仰后求证。信仰的主体、主导方面是情感,是对信仰对象无条件的爱,伴随有畏、依赖感、神圣感,故信者总是激情满怀。与此相关,信仰也总表现为坚不可摧的意志,是转化了"本我"(依弗洛伊德理论)的磅礴动力,实现了对有限自我的超越,化身无限。最终,这些都在信仰者的行为中展现出来。

  • 标签: 信仰概念 马克思主义视域 解读
  • 简介:“分析马克主义”以伍德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马克批判平等、自由和人权等观念,反对使用正义观念;以柯亨、胡萨米为代表的另一派针锋相对地提出,马克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压迫.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在塞耶斯看来,马克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论,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构成了马克主义科学性的重要维度。科学评析马克对待资本主义剥削的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任何两极对立、随意拆分马克主义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做法都违背了马克正义观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分析马克思主义 正义 剥削 历史尺度 价值尺度
  • 简介:<正>解放思想与坚持马克主义,同是为解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指导问题而提出的重要命题.坚持马克主义的指导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而思想解放了,又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和发展马克主义.但目前更迫切的问题是克服我们在坚持马克主义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否则坚持马克主义做不好,解放思想也是一句空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坚持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利于发展 实事求 毛泽东思想
  • 简介:马克的唯物史观对生产的社会历史作用的肯定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感性具体的历史规定性而言的,而是指现实的存在、现实的实践即具有历史规定性的感性具体,这是指的处在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为一定的物质资料条件所规定的、具体的人类实践活动

  • 标签:
  • 简介:马克主义群众史观是马克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 标签: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 群众路线
  • 简介:<正>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思想理论,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但把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还是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其重要标志是李维汉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统一战线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应有自己

  • 标签: 统一战线 政治力量 基本范畴 马克思主义 政治基础 同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