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高压液氢汽化,在目前现有的空温式汽化的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提出了具体优化措施,使得汽化轻量化、小型化,并提高其换热效率。

  • 标签: 液氢 汽化器 高压 加氢站
  • 简介:【 摘要 】 :从密集烤房控制的内置的温度控制,集成内置变频、物联网功能、燃料消耗及用电量,防堵转功能、抗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密集烤房 内置变频器 技术关键
  • 简介:【摘 要】 EPT是一种新的电子电力变压。在将EPT引入电力系统时,需从与常规电力变压的并联角度对EPT的并联工作加以考虑。但常规电力变压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当短路阻抗不等时,便会引起电力变压不均匀分配负荷并产生环流,因此应在一定条件下对其开展变脸运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着人们逐渐加大对电力企业的重视力度,同时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也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最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实现稳定性的供电项目,而且还能够确保整个供电的质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企业,要确保供电稳定性与有效性,就务必要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常规电力变压与电子变压的并联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至供电项目上,从而在完成供电的同时提升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标签:   EPT 常规电力变压器 并联
  • 简介:摘要:本文对LKJ显示连接瞬间断电导致黑屏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较好的解决连接瞬断导致黑屏问题。

  • 标签:
  • 简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V3.2.1对"凡亚比"台风(1011)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km,共积分120h(5d)。利用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比"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的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两者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在降水大的区域〈|Q|〉的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比"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台风 登陆 强降水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散度垂直通量
  • 简介:提出了“油资源二次运移定量模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模型采用新的耦合修正交替方向隐式迭代求解、并行计算程序设计、交替方向网格划分、数据并行信息传递。利用该模型对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的实际地质参数进行了不同计算节点组合、不同数据网格规模的并行计算,取得了满意的模拟结果。

  • 标签: 油气资源 二次运移 隐式迭代格式法 地下水 生油层 毛管压力
  • 简介:摘 要:为寻找不同通风方式下瑞孟高速公路勐捧特长隧道平导洞施工过程中CO运移规律,结合勐捧特长隧道平导洞进口端施工现场爆破后的特点,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该隧道平导洞建立不同通风方式仿真模型,研究不同通风方式对平导洞内CO运移的影响和CO平均浓度随通风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入式、抽出式、长抽长压式3种不同通风方式进行通风,平导洞内CO分布主要范围、CO运移规律和达到最大允许体积分数(0.0024%)所需的通风时间均不相同;采用长抽长压式通风相较于采用抽出式通风和压入式通风,其达到最大允许浓度所需通风时间最短,且平导洞内受CO污染的区域也最小,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为采场内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研究结果可为同等环境下隧道平导洞施工现场CO通风防治提供借鉴。

  • 标签: 隧道通风 CO运移规律 通风方式 公路隧道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提出利用在不同深度处倾斜放置气枪子阵,对不同深度处单枪或相干枪延时激发的方法压制震源端鬼波,从而改善震源子波分辨率。采用延时激发的方法可以构造同相叠加的首波以及被相对压制掉的鬼波。为了合理评价倾斜震源对于鬼波压制的效果,提出了以实际子波和不受鬼波影响的期望子波频谱之间的归一化平方误差为标准,以深度间隔、气枪组合次序、子阵数目等为变量的最优化问题。针对680cu.in经典枪阵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去鬼波效果和野外施工可操作性,相邻单枪之间的深度间隔为1m-1.5为较为合理的选择。多个子阵在进行组合时,需要对组合效果进行前期模拟确定最佳深度组合,过多的子阵数目由于会引人大量陷波频率,反而会影响鬼波压制效果,在本次实例研究中,2-3个子阵是较为合理的选择。气枪组合次序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鬼波压制效果,但不同次序结果差异可以通过简单匹配滤波消除。方向性对比表明多深度倾斜气枪震源能够有效地补偿消除陷波效应的影响,同时改善能量传播的稳定性。

  • 标签: 去鬼波 倾斜震源 Johnson模型
  • 简介:本文以高分辨率后报风场资料为输入,采用SWAN波浪模式,模拟了渤海海域1985年至2004年共20年间的波浪场。通过有效波高数据的比较,可看出波浪数值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可以用数值结果分析渤海海域的波浪特征。利用计算的年极值波要素,本文给出并分析了渤海海域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参数分布情况。

  • 标签: 渤海 SWAN 有效波高 极值参数
  • 简介:2013年1月华北平原出现了罕见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并引发连续多天大范围重霾现象。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日值数据和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的模拟结果,对1月10~15日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和关键气溶胶物种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灰霾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本次污染过程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唐山、河北省中南部和山东省大部。这些地区细颗粒物(即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且基本被灰霾覆盖,日均能见度在5~8km之间。其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济南市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可达250~300μgm-3,部分市区可超过300μgm-3,而日均能见度则可下降至3km以下,形成重度灰霾。此外,对气象场的分析显示,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水平风速较多年平均值偏小约20%,且有明显逆温层覆盖,北京-天津-唐山、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的相对湿度则较多年平均值偏高达10%~40%。这样的气象条件不仅造成污染物易于堆积,而且有利于吸湿性粒子消光效应的快速增长,使能见度明显下降,是引发灰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京地区引发灰霾的主要气溶胶物种为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这3种无机盐对近地面的消光贡献比率达到50%以上。其中硝酸盐的消光贡献比率最高,可达总体效应的1/4,表明在这次污染过程中除相关工业源排放外,交通源排放也是北京地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 标签: 灰霾 能见度 华北平原 气象场 CMAQ (Community
  • 简介:通过建立的岩石破裂危险度KR及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2个判别指标,对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进行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该断裂带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震后的应力演变及地震破裂危险区长度、范围、峰值、衰减规律等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大震后应力场的调整主要产生于震后300~400年间,震后地震破裂危险区转移到断裂带的中西段,并逐渐向东迁移,范围越来越集中,最终转移到断裂带的弧形顶点部位(红谷梁附近).

  • 标签: 地震破裂危险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岩石破裂危险度KR 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
  • 简介:非裂化的完全匹配层(NPML)吸收边界条件首先用于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固体中弹性波的传播。本文将NPML加以推广用来模拟孔隙介质中弹性波传播。采用空间四阶精度和时间二阶精度中心差分将Biot方程离散化到交错网格。我们选取柱状双层模型来验证NPML有效性。并将NPML应用到储层环境下裸眼井模型,数值结果和离散波数法得到结果进行了对比,符合较好。

  • 标签: 弹性波 完全匹配层 有限差分 数字模拟
  • 简介:利用CMIP5全球气候模式、RegCM4区域气候模式数据集和中国东北三省162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评估了CMIP5和RegCM4模式对中国东北三省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东北三省未来降水的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CMIP5和RegCM4模式均能较好地模拟东北三省年及四季降水量的变化,可再现东北三省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形势,但模拟的降水中心偏北,模拟的降水强度偏强;两个模式对夏季降水的模拟优于冬季,对冬季降水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总体而言,全球气候模式CMIP5对东北三省降水的模拟结果较好。对东北三省降水量的预估表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球气候模式CMIP5预估东北三省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冬季降水量预估的偏差百分率增幅最大。在RCP8.5情景下,东北三省降水量增幅显著,预估未来东北三省降水增加量基本呈由南向北逐步递减的分布,降水偏差百分率基本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在RCP4.5情景下,东北三省降水量增幅较小,预估未来东北三省降水量总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降水偏差百分率基本呈由西向东递减的分布。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式 区域气候模式 降水 模拟能力 情景预估
  • 简介:利用逐小时自动站资料、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24—25日河北承德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河北承德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地面自动站风场存在辐合中心,中尺度对流云团云顶TBB〈-60℃。雷达回波中心强度≥50dBz的红色线状强回波镶嵌在较强的片状回波中,并长时间随着回波主体移动;暖平流与风场辐合迭加的速度场配置及高低空急流的存在,是河北承德地区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WRF模式模拟了此次承德地区降水的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低层水汽强烈辐合和聚集,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抽吸作用使垂直运动发展,大量水汽从低层向高层输送,促进强降雨的形成和维持。

  • 标签: 暴雨 WRF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FY-2C静止卫星云顶物理参数及地面加密雨量观测等,结合MM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综合分析了典型层状云降水过程的云系演变和结构特征,揭示了云顶参数与单站雨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量化统计关系:即降水大,每小时降水量与云顶高度、有效粒子半径是较好的正相关,与云顶温度是较好的负相关;反之则不尽然,云顶高度高、云顶温度低、有效粒子半径大却不一定降水大。并用模拟结果分析解释了形成这种现象的机理。

  • 标签: 层状云系 云顶参数 降水 MM5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和WRF,模拟2005年4月6日辽宁强雷暴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MM5和WRF模拟雷暴发生的天气系统结构相似,但对于降水量模拟,WRF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更为接近。分析其天气系统结构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 标签: 东北冷涡 雷暴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 数值模拟
  • 简介:该。。l。。。。。,。。l、。。,。。。。。。。。。。。。。。。。。。。;。。。。。。。。。。。。。。。过人员互访和举办学术研讨会,与国外专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通过近3年的研究工作,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利用民航统计资料发展了目前(1997一1998年)中国地区上空飞机污染物的四维(1”但涎困XI”佛度)Xlho(iRcXlh)排放清单,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地区上空飞机的污染物排放仅为全球飞机总排放量的2%;将区域化学输送模式与全球模式做嵌套,利用化学示踪物的方法,模拟了中国地区上空飞机的MOx排放对夏季对流层O。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飞机排放会使上部对流层O。浓度增加,

  • 标签: 中国 飞机 NOx 大气臭氧 数值模拟 氮氧化合物
  • 简介:本文使用HYCOM数值模式,根据两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两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的不同结合,构成4组数值实验,分别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海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1)在本文的实验中,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优于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采用前者得到的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21℃,而采用后者得到的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63℃。2)HYCOM数值模式很好的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海表温度变化及西太平洋暖池空间分布的月变化。特别是实验2(采用COADS数据集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冬春两季平均SST仅比Pathfinder卫星数据集高0.02℃。3)不同的海气通量数据会对模式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比采用COADS数据集的实验2结果与采用ECMWF数据集的实验4结果可以发现,在模拟区域的西北部,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1℃;在模拟区域的东南部,实验4比实验2的年平均SST高约1℃。两者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8°N、140°E附近及中国渤海,约为4℃(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4℃)。

  • 标签: 海洋模式 海气通量 海表温度 HYCOM模式
  • 简介:为对DEM进行分析、管理和应用,有必要对DEM匹配技术进行研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ICP和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多源DEM无控匹配方法,利用扫描线生成DEM的点云并利用ICP进行粗匹配,并利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参数精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完成多源DEM的无控制匹配,运行效率优于遗传算法,求解精度优于ICP算法。

  • 标签: DEM匹配 ICP算法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