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曾收治的1例和国内1986~2017年个案报道的44例原发性膀胱浆细胞/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案、随访预后等。结果45例中,肿瘤好发于顶壁31例(68.9%);单纯性印戒细胞癌37例(82.2%),混合性印戒细胞癌8例(17.8%);TNM分期,T2期以上为37例(82.2%),其中T3期和T4期26例(57.8%);手术病例41例(91.1%),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7.3%),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41.5%),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1例(51.2%);15例(36.6%)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行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13例(31.7%),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放疗3例(7.3%)。失访6例(13.3%);随访时间≤1年的28例(62.2%),其中15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复发;1年2年的只有3例(6.7%)。生存期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约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3个月。结论原发性膀胱浆细胞/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但整体预后差。

  • 标签: 膀胱肿瘤 浆细胞样 印戒细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初诊女性狼疮性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颈动脉粥硬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5例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68例女性初诊LN患者按B超所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分成两组,即B组(无颈动脉粥硬化LN35例)、C组(颈动脉粥硬化LN33例),用SPSS13.0进行三组间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初诊LN中颈动脉粥硬化的发生率高达48.53%,而在正常女性健康者中未发现有颈动脉粥硬化;这些患者的CCA—IMT与肾小球滤过率(CFR)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总量(UTP)和血尿酸(UA)呈正相关(P〈0.01和P〈0.05);A、B、C三组,CCA—IMT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女性LN患者已出现颈动脉粥硬化,GFR、UTP、UA是颈动脉粥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皮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高分化乳头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皮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接受了左睾丸鞘膜切除术,术中见鞘膜腔内淡黄清亮积液约30ml,睾丸鞘膜腔囊壁见多个实性乳头状突起,单个肿瘤最大直径9mm。术后病理:组织学上,结节表现为明显的外生性,伴有复杂的乳头状改变;细胞学上,尽管没有表现出恶性间皮瘤的基质侵袭性,但可见由扁平上皮细胞连接的单个小管结构延伸入睾丸鞘膜浅层下组织。免疫组化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Vimentin(4-+)、上皮膜抗原(EMA)(一)。患者拒绝进一步行睾丸和阴囊皮肤切除术。术后1个月行右侧睾丸鞘膜切除术,病理回报非典型间皮增生。结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患侧阴囊皮肤切除是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推荐治疗方法,对双侧睾丸鞘膜发病的患者,建议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本例患者未接受睾丸根治术和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密切随访36个月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说明高分化乳头睾丸鞘膜间皮瘤是否需要根治性切除治疗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间皮瘤 睾丸鞘膜 睾丸切除术
  • 简介:肉瘤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差的特殊类型肾癌,临床少见。同侧肾脏并发肉瘤肾细胞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更为罕见,我院于2011年11月8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月余"入院。泌尿系专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 标签: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肉瘤样肾细胞癌 文献复习 肾脏 同侧 病例报告
  • 简介: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硬化的常见原因,也是加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进展、影响CK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颈动脉粥硬化与脂代谢紊乱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现作一概述。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脂代谢紊乱 相关性 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