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华尔街日报》体是基尔戈尔“用散文报道财经新闻”理念的体现。其写作方法、结构及经典报道的个案剖析,其他题材的新闻报道亦能“活学活用”这一结构模式。《华尔街日报》体有哪些长处?局限性何在?与“倒金字塔”结构的不同之处。

  • 标签: 《华尔街日报》体 经典报道 结构 长处
  • 简介:是我党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一份党报.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办报宗旨,倡导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关心和爱护文化界人士,传达爱国文化人士反对分裂、反对内战的心声,堪称大后方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

  • 标签: 《新华日报》 办报宗旨 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民族性 科学性 大众性
  • 简介:在近现代历史上,来自四川与重庆的文学发展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民国时期巴蜀湮没文学进行研究,可以突破知识的区域阻隔,使文学史书写能够摆脱既有框架的束缚;避免历史破坏性力量(如战争)的干扰,发现重要作家被“遗忘”的声音和书写痕迹;修复和还原那些行将消失的珍贵档案材料,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民国 巴蜀 湮没文学 文学史
  • 简介:自晚清始,中国法律制度就被动性地进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赘婿婚这一特殊婚姻形式,从清末修律到民国立法,几部民法典对赘婿的相关规定如何?在实践上司法机构又如何处理相关诉讼?通过展现直接的法律规定变迁,以及地方与中央司法实践的反馈,对民国时期的赘婿诉讼进行简要梳理,浅谈由此反映的新法律秩序与传统民间习俗的碰撞与磨合。

  • 标签: 赘婿 民国 诉讼
  • 简介:稽考民国有关文献可见,北平是当时国内图书馆数量最多、图书收藏最丰富的地区,国立北平图书馆为全国图书馆之冠,实为北平学术之中心。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委员会制度与运行机制,预示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阅览服务,始终以读者便利为首要考量,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满足读者的阅览需要。国立北平图书馆所举办的各种展览活动,则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民国文献 国立北平图书馆 组织架构 阅览 展览
  • 简介: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但是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同样不能忽略。北京脱胎漆艺就是这样一个个案。这种工艺知识在清官造办处油漆作档案中,与其他漆艺一同被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民间的油漆局得到传承;油漆工匠在工程空闲时用它调节行业生活、补给生活。从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系统和行业民俗文化两方面考察这个个案,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

  • 标签: 清宫造办处 北京 脱胎漆艺 技术民俗
  • 简介:参谋本部是北京政府的军令部门,是大总统军事统率权的具体体现。但在实际执行中,参谋本部无法有效履行法定权力,参谋总、次长及其下属职员的任免,各师、混成旅参谋人员的任免实际上也不受参谋本部控制。各种军政机构肆意侵夺参谋部指挥权,导致前线军队指挥处于混乱状态。

  • 标签: 北京政府 参谋本部 任免 作战指挥
  • 简介:“现代文学”概念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当时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而在以经济文化为主要发展目标的今天,“现代文学”概念研究界限的模糊和研究范围的游移无疑不利于它的深入发展。于是,“民国文学”概念应时而生,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没有先验的价值标准,能够客观反映时间框架内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现象,为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 标签: 民国文学 时间概念 时代背景 属性特质
  • 简介:居觉生著《梅川日记》,亦名《辛亥札记》,主要记述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熊十力许为“开国信史”,可与《梅川谱偈》互证。事关四川者,有“四川争路风潮”一则。日记的写作,深获徐复观赞赏。《梅川日记》所记多系亲历,虽兼采异闻趣谈,仍不失为研究辛亥革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居觉生《梅川日记》辛亥革命
  • 简介:我国民国时期城乡土地庙仍到处可见,但以往较少从民俗学视角研究该时期的城市土地庙,更很少有人研究城市土地庙与地权的关系,然而,民国时期北京内城土地庙是值得拓展研究的一个个案。这项研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民国时期政府监督管理下的北京内城土地庙土地和寺庙空间的管理分配、土地庙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政府与市民合作利用土地庙的方式等。近半个世纪城市土地庙大都被拆除,因此利用田野作业方法开展民俗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民国时期 城市土地庙 北京内城土地庙 城市地权
  • 简介:方显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发展学说的根本着眼点是希望借助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和统制经济的制度安排来求得中国的繁荣富强,但其具体内容则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简言之,就是他在抗战之前认为中国应当实行轻工业优先的工业化策略和政府主导的局部统制经济体制,而在抗战时期则认为中国必须实行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策略和官民合作的全方位的统制经济体制。

  • 标签: 方显廷 经济发展学说 工业化 统制经济
  • 简介:目前,南昌起义研究缺乏对民国大背景的关注。1927年,南北对立、宁汉对峙,混乱的国内形势是南昌起义的国内背景。通过对一些报纸资料分析中可以探究出民国史大背景下南昌起义的进程,将有助于南昌起义研究。

  • 标签: 民国报纸 南昌起义 国内背景
  • 简介:萧红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她有着极强的悲剧意识,关注并细腻描写了父权制社会里中国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困境。虽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女,但身世坎坷的萧红,一生都在漂泊和动荡不安中度过。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熔铸在作品中,使作品体现出浓浓的悲剧意识,从她求生的艰难、生育的刑罚、病态的灵魂以及无处是家的悲凉四个方面可以揭示民国女性生存的困境。

  • 标签: 萧红 女性 生存困境 悲剧意识
  • 简介:《中华民国民法典·亲属编》弃以往之“家族本位”转而以三民主义精神立法,从社会本位出发,尊重个人自由、平等;在夫妻财产之处分;离婚之自由;子女订婚等方面与以往法律相比进步明显;其规定了订婚自由,父母不能代订婚约;妻、子女可拥有自己之私财等现代法治思想;但对夫权、父权亦有保留,“家”之一章,更显其对旧制继承,此种进步中的退守令人惋惜。

  • 标签: 《中华民国民法典·亲属编》 夫权 父权 社会本位 家族本位
  • 简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包括洪帮在内的上海帮会出现一个帮会社团化的过程。洪帮在此次过程中获得了公开活动的合法性,从而使得晚清以来,以游民为主体的洪帮转变为现代政党成为了可能。但同时,由于此次帮会社团化过程对于洪帮本身的内在运行体制并无多大影响,外加之国民政府的阻挠,使得樊崧甫独立组建政党的活动最终失败。

  • 标签: 洪帮 樊崧甫 帮会社团化
  • 简介:关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透明、及时,汶川地震报道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玉树地震报道则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又一个突破。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新闻评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开展社会宣传的巨大的作用。

  • 标签: 灾难性事件 新闻评论 《人民日报》
  • 简介:文章通过对《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网络版在2004-2008年度之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重阳节”当天报道的内容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特点与问题,肯定了传媒在此议题报道上的探索与成绩。指出由于缺乏年龄分层的敏感以及社会性别视角,涉老新闻的数量、版面编排、专版议题等方面均显薄弱,报道对象分性别选择不够均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媒促进老龄化议题、涉老新闻有效传播的策略。

  • 标签: 涉老新闻 性别敏感 年龄分层 主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