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疣梭子蟹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其常见体色为茶绿色。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海域海捕疣梭子蟹中开始出现体色为紫色的一类梭子蟹,除体色不同外,二者表型特征并无显著差异。为确定两种体色疣梭子蟹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两种体色疣梭子蟹不同个体的线粒体COl和16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判定体色的差异是否由于种属的差异引起的。通过对以上两个基因部分序列的SSCP和相关序列测定分析,发现在紫色和茶绿色群体中这两个线粒体保守序列基因的SSCP电泳条带图谱相似,序列分析表明COl和16srRNA基因在两种体色疣梭子蟹群体中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1%和99.91%。以上结果表明,紫色疣梭子蟹并未发生亚种的分化,即紫色和茶绿色群体属于同一个种。此外,紫色梭子蟹群体的线粒体DNA序列在进化关系上较茶绿色群体更为保守。

  • 标签: 16srRNA 体色 COI PCR 三疣梭子蟹 SSCP
  • 简介:以长江口海岸带地区为示范区,探讨了我国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CMODIS)的滩涂及水体图像特征.结合地面现场观测和图像处理结果,评价了其在滩涂环境遥感中的应用能力.

  • 标签: 遥感 信息提取 滩涂环境 成像光谱仪
  • 简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方法测定了汕头南澳海水养殖区溶解态的重金属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在龙须菜、鱼类和贝类养殖水域检出Fe、Zn、Mn、Pb等重金属,其中微表层(SML)和底层(BW)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区域。这些重金属在微表层(SML)中的浓度(Fe27.5—286.5μg,L,Znl3.5—89.0μg,L,Mn3.0—12.0μg/L,Pb7.0—46.0μg/L)明显高于其在亚表层(SSW)中的浓度(Fe23.0—268.0μg/L,Zn11.0—82.2μg/L,Mnl.5—11.0μg/L,Pb6.0—40.5μg/L),表明微表层发生富集现象,富集系数(EF)在1.07—1.39范围内属于轻微富集,其中Mn的平均富集系数最高(EF=1.30),其他金属相近。平均富集系数以贝类养殖水域最高(1.26),其次为鱼类养殖水域(1.19),龙须菜养殖水域最低(1.11),表明贝类养殖水域表面活性最大。龙须菜养殖水域重金属含量较其他养殖水域低。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南澳养殖海域已经受NZn低度污染,部分水域在一定时问内Pb的污染严重。

  • 标签: 微表层 富集系数 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
  • 简介:由于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陆源污水排入渤海湾,渤海湾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本文建立了渤海湾生态环境的多级指标体系,并根据2003年至2005年多次渤海湾监测资料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研究了由于围海造地、海水淡化等开发工程引起的近岸海域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输移的变化。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大量排放、沿海开发活动加剧是影响渤海湾水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沿海围垦不仅导致潮通量减少,潮流作用减弱,而且影响近岸海域污染物的输移和分布。海水淡化高浓度盐水的排放也对近岸海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渤海湾 水生态环境 指标体系 围海造地 海水淡化
  • 简介:交向摄影convergent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主光轴在物方相交成某一角度的摄影。等倾摄影equallytilted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主光轴保持平行,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相同角度的摄影。

  • 标签: 摄影测量 测绘学名词 遥感学 第三版 主光轴 摄影机
  • 简介:雷达遥感radarremotesensing发射雷达脉冲以获取地物后向散射信号及其图像并进行地物分析的遥感技术。雷达影像radarimage侧向发射雷达脉冲并接收回波形成的与影像。光谱测量spectralmeasurement测定地物光谱反射率和发射率的方法。光谱分辨率spectralresolution遥感影像每一波段的波长范围的量度。

  • 标签: 测绘学名词 摄影测量 遥感学 第三版 RADAR REMOTE
  • 简介: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号导航卫星第、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一台铷原子钟和一台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悉,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来获取精准时间频率信号的设备,其研发涉及量子物理学、电学、结构力学等众多学科,目前国际上仅少数国家具有独立研制能力。星载原子钟主要应用于导航系统,分为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3种。

  • 标签: 氢原子钟 导航卫星 技术指标 北斗 应用 同步
  • 简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方法测定了汕头南澳海水养殖区溶解态的重金属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在龙须菜、鱼类和贝类养殖水域检出Fe、Zn、Mn、Pb等重金属,其中微表层(SML)和底层(BW)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区域。这些重金属在微表层(SML)中的浓度(Fe27.5-286.5μg/L,Zn13.5-89.0μg/L,Mn3.0-12.0μg/L,Pb7.0-46.0μg/L)明显高于其在亚表层(SSW)中的浓度(Fe23.0-268.0μg/L,Zn11.0-82.2μg/L,Mn1.5-11.0μg/L,Pb6.0-40.5μg/L),表明微表层发生富集现象,富集系数(EF)在1.07-1.39范围内属于轻微富集,其中Mn的平均富集系数最高(EF=1.30),其他金属相近。平均富集系数以贝类养殖水域最高(1.26),其次为鱼类养殖水域(1.19),龙须菜养殖水域最低(1.11),表明贝类养殖水域表面活性最大。龙须菜养殖水域重金属含量较其他养殖水域低。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南澳养殖海域已经受到Zn低度污染,部分水域在一定时间内Pb的污染严重。

  • 标签: 微表层 富集系数 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
  • 简介:水位控制是海底地形测量资料处理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潮汐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则是提高水位改正精度的关键.针对当前自容式压力验潮仪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的潮汐观测数据缺失、波浪扰动影响等技术难题以及海水密度精密改正、基准面传递确定等技术需求,开展了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并开发了较实用的潮汐数据处理模块.结果表明,经多个环节的精密处理后潮汐观测数据精度提高明显,适用于海底地形测量水位改正及其他海洋工程应用。

  • 标签: 海底地形测量 水位控制 最小二乘拟合法 低通滤波 平均海面 深度基准面
  • 简介:通过对来自珠江口万顷沙W2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以及孢粉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相关记录综合对比,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年代框架。使用粒度组合特征以及磁化率为环境代用指标,获取了该地区约6000calyr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经过分析与对比,认为该区自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暖干-凉湿-温湿个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在晚全新世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尤其是降雨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亚洲季风减弱,降雨带南移有着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加强有着紧密的联系。

  • 标签: 粒度 磁化率 全新世 古气候 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