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总结了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经验与体会,通过实习与实训设置,建立了实验课、实习、实训,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三环节。辅以课外实践教学培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总结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教学各环节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 标签: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药物制剂 应用型人才
  • 简介: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生物药物制剂技术进行课程开发,从课程培养目标的确立、学习情境设计、项目教学实施、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实践,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项目教学取得一定的经验。

  • 标签: 项目化教学 生物药物制剂技术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结果。方法:本实验通过相似因子法将药物分为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对比不同分组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通过相似因子和Q值的比较阐述不同分组药物与对照组药物是否相似。结果:药物1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26.37±2.92、64.20±1.98、87.44±3.07、98.85±2.77,药物2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27.36±3.88、65.20±3.24、84.48±4.20、94.31±1.97,药物3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18.96±2.82、47.66±3.41、73.80±2.60、82.99±3.12,对照组药物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38.55±2.75、60.24±1.84、77.63±1.58、95.89±2.20;药物1组体外溶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703.6、50.7,药物2组体外溶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1029.4、68.0,药物3组体外溶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482.9、82.6。结论:固体缓释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结果中相似因子均在50~100之间,因此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药物都比较相似,但是药物3组的相似因子>药物2组>药物1组,因此药物3组与对照组药物最相似。

  • 标签: 固体药物制剂 体外溶出度 统计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羟丙甲纤维素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文献查阅法,结合羟丙甲纤维素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羟丙甲纤维素在空心胶囊生产方面的应用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艺方式,对比分析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对制剂溶出的影响。结果:样品1在pH=6.8介质中溶出度、样品2在pH=1.2介质中溶出度不合格,样品3在三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均符合检测标准结论:羟丙甲纤维素在药物制剂研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研究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生产工艺发现,在不同工艺生产条件下,胶囊剂的溶出率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后续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羟丙甲纤维素 药物制剂 溶出率 空心胶囊
  • 简介:摘要:脂质体作为疫苗佐剂能够在提高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同时还能使机体的体液得以增强,有利于提升疫苗的效果。脂质体理化性质对免疫原性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影响抗原的四个环节,一是抗原的摄取环节;二是抗原的转运环节;三是抗原的处理环节;四是抗原的呈递环节。脂质体不同理化性质会出现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人们很难对免疫原性和脂质体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因为每一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抗原种类、脂质体组成部分、抗原使用量、实验对象不同。所以无法对免疫原性与脂质体理化性质做出一致的用量标准。参考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了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对免疫佐剂进行了相关概述,从脂质体的形态和脂质体的制备方式等对脂质体进行了分析,对脂质体作为摧苗佐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究。

  • 标签: 脂质体 疫苗佐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曲酸(Kojicacid)是由真菌发酵生产的一种化学产品,如米曲霉、黄曲霉等微生物都能产生曲酸,一些食品(如酱油和米酒)中也可以提取到曲酸。曲酸属于有机酸,其化学结构为5-羟基-2-羟甲基-γ-吡喃。曲酸于1955年首次上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曲酸及其衍生物的潜在用途的发现,对该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曲酸及其衍生物在食品、日用化工、医药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曲酸及其衍生物在美容和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 标签: 曲酸 衍生物 美容 药物制剂
  • 简介:摘要:泡腾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碳酸盐和有机酸两种化学物质,使其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大量药物崩解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达到预期的形态。本文通过分析药物制剂泡腾制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粉雾剂、滴丸、脂质体等泡腾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采用新型制剂和泡腾制备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药物在机体中的释放途径,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和使用率,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 标签: 泡腾制备技术 粉雾剂 滴丸剂 脂质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物制剂技术在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药物制剂技术人才,本文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法引入到《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ASDFG

  • 标签: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式教学 《药物制剂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成药物制剂联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20例肺部感染患者均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人员,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和研究组(中成药物制剂联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各1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减少,对比结果差异性与P

  • 标签: 肺部感染 中成药物制剂 常规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常用输液条件下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药护联合研究 方法 将我院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期间,全院里面使用常用大输液为基础溶媒 ,使用药物 A+药物 B的配伍进行输液的案例,通过对药物配伍后的反应,并对患者的不适进行观察,并对其中的变化的数据进行收集 ,发现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配伍变化 ,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对患者产生的不适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在对我院近 1年的进行了输液配液的 1145例案例当中,统计近 1年全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一共有 152例,其中理化配伍禁忌 67例,包括 pH值差异 34例、离子电荷条件改变 33例,发生率为 44.1%;配制方法和流程不够完善导致的配伍禁忌有 38例,发生率为 25%;医护人员对药物配伍禁忌相关内容欠熟悉致的配伍禁忌有 33例,发生率为 21.7%;新药倍出 ,药物配伍禁忌表未及时更新致的配伍禁忌有 14例,发生率为 9.2%。讨论 及时的完善和修订 PASS系统为减少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为更好的加强药护联合 ,减少药物配伍禁忌 ,为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临床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输液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药护联合 研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也为教育事业的有效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载体。具体到“药物制剂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发展中来,积极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加强教学情况的进一步改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所以,相关中职院校在对“药物制剂技术”理实一体化改革等相关工作进行部署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相关的体系构建原则,以学生为基本的主体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此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药物制剂技术 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介绍了羟丙基纤维素(HPMC)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HPMC粘合剂、崩解剂可以显著提高平板解散或释放,作为涂层材料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骨架缓控释材料和药物释放和实现的目标缓慢控制释放药物,作为胶囊胶囊的崩溃材料在药物溶解和稳定性优于明胶囊材料,暂停援助更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类型。

  • 标签: 羟丙甲纤维素 药物制剂 研究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为地方培养需要的高级药学类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摆在地方高等医药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徽是一个中药资源大省,制药企业较多,但医药经济却相对落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对此,我们进行广泛调研,就为地方培养高级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 标签: 中国 21世纪 高等药学教育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 药剂学 人才培养
  • 简介: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技能性,是制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探索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改变死板的教学过程,学生可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以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为例,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法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 实训课程 应用
  • 简介:摘要:制粒在药物制剂中作为一个重要操作单元,在生产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中缺一不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改善药物本身的特性,诸如流动性、黏附性与飞散性, 避免离析多组分药物各成分。分批制粒作为一种相对比较传统的制粒方法,其投料量必须匹配设备的生产能力,溯源依据就在于批次记录产量,因此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中间品存储占用空间大等。当前,PAT(过程分析技术)的发展,在制药行业CM(连续制造)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与分批制粒相比,CM有助于生产周期的缩短、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料与占地面积,其本身具有一系列优点 ,诸如产品质量一致性好、自动化与封闭程度高等。随着分批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CM模式,促使整个制药行业开始关注能够实现连续制粒的双螺杆挤出技术。

  • 标签: 双螺杆制粒技术 药物制剂领域 应用要点
  • 简介:摘要:药物制剂生产实训是高职药学专业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整合、技能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制药关键能力、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笔者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对实训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阐述,以期对高职药学类综合实训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连续湿法制粒技术,双螺杆制粒对于药物生产过程及性能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其能在改善细粉流动性、粘附性的基础上,防止药物细粉飞散。本文在阐述双螺杆制粒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就该技术下制粒仪器的关键元件展开分析,并指出药物制剂领域中双螺杆制粒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期望能深化双螺杆制粒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在提升双螺杆制粒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制药产业的有序发展。

  • 标签: 双螺杆制粒技术 制药领域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