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目前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模式,以变态心理学这一核心课程为对象,探索医学院校在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运用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促进课堂理论讲授、医院实践、MOOC教学的融合。以引导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 变态心理学 医学院校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西咪替丁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12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西咪替丁和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照组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发生率3.33%,和对照组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6.67%,和对照组78.33%相比更高(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西咪替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极少。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西咪替丁 不良反应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 作者: 高琦 许巍 殷菊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速发、可全身多系统受累并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一线治疗,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是急救时重要的给药装置。2021年,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发布的严重过敏反应更新指南中,对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应用做了推荐指导,现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包括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优势、处方适应证、药代动力学数据、剂量选择和长期管理等,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认识和未来规范化使用。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肾上腺素 自动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生严重皮肤变态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艾曲泊帕治疗后发生皮肤严重变态反应的ITP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ITP患者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而给予艾曲泊帕治疗,9 d后出现胸、背部散在红色皮疹,3 d后皮疹蔓延全身,并出现皮肤松解脱落及水泡,经停用艾曲泊帕,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皮疹逐渐消退,停用艾曲泊帕后换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升血小板治疗,TPO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皮肤变态反应。结论艾曲泊帕所致严重皮肤变态反应临床罕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一旦发生应及时停药并换用其他替代产品,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症状。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艾曲泊帕 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注射后引起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门诊与住院治疗的181例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出现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前均行皮试检查,阴性171例(94.47%),阳性10例(5.53%,行脱敏注射)。181例中男118例,女63例,年龄11~68岁,病程1~7 d,潜伏期4~14 d。注射TAT(130例)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12例注射部位发生浸润性红斑,其中10例伴有全身荨麻疹。181例中皮疹泛发全身者163例(90.06%),伴有胸闷、发热等系统症状者56例(30.94%),其中15例(26.79%)既往有过敏史,6例症状较重的患者无过敏史。34例(18.78%)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或尿隐血、尿糖等异常中的单一或多项。抗组胺药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疗程3~10 d,转归良好。结论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皮试阴性或脱敏治疗的患者仍有可能出现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且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类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迟发型 药疹 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