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尿潴留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

  • 标签: 混合痔 小切口 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我们主要针对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后方引发结清扫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甲状腺外科疾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方法,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在甲状腺外科中选取110名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央区淋巴转移情况探讨,使用大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式,对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参与本次研究的110名左侧甲状腺乳头癌喉病人中,有70名病人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整体转移率为64%。从单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病人的年龄以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在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因为病人的V1B区。左喉返神经后方淋巴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所以必须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清扫工作,这有利于手术的规范性以及彻底性,同时也能更好的返映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对肿瘤的清楚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指导。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的方法对陈旧性肛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00%。对照组治愈率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5/50(10.00%);对照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0/50(2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0~12d,平均11d;对照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4~18d,平均16d。结论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愈合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陈旧性肛裂 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与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 1 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ymph node 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手术清扫LN-prRL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同一治疗组收治的14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LN-prRLN区清扫,观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prRLN转移的高危因素,同时收集另外171例未行LN-prRLN区清扫(对照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对比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分析LN-prRLN区淋巴结转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40例中,右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4.3%(90/14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3.6%(89/140),LN-prRLN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7.9%(25/14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1 cm、肿瘤多发、包膜侵犯、临床淋巴结分期cN1、Ⅵ-1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LN-prRLN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侵犯(OR=4.599,P=0.037)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OR=3.505,P=0.036)是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对照组的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10.9±6.1 vs 5.3±3.6)枚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3.6% vs 45.4%)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患者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且LN-prRLN区淋巴结转移占比大,应常规清扫LN-prRLN来保证清扫的完整性与彻底性,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因残余淋巴结复发转移而行二次手术的可能。当肿瘤>1 cm、肿瘤多发、包膜有侵犯、临床淋巴结分期cN1、Ⅵ-1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更应当重视LN-prRLN的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右侧喉返神经 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 简介:“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协调好教学中师生、教法、互联网平台资源、学法和评价机制等各生态要素关系,特别是教与学的关系,使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教师课堂教学做到后方法理论所提倡的教无定法,学生课外做到泛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3A学习,二者灵活地互动互补,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良好的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互联网+” 后方法 泛在学习 教学生态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方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接受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的27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1~68(54±11)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和评估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与LL差值(PI-LL)、矢状面垂直轴(SVA)等改变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52(30±5)个月。手术时间为(235±33) min,术中出血量为(433±62) ml。腰痛和腿痛VAS及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8±1.4)分、(7.3±1.4)分和71%±1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1.2)分、(1.0±0.9)分和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02、139.855、291.198,均P<0.05)。腰椎侧凸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8°下降至末次随访的9°±4°(F=66.352,P<0.05)。LL由术前的20°±11°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3°±7°(F=17.678,P<0.05)。PT、PI-LL及SVA也分别下降显著,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11、23.809、53.372,均P<0.05)。本组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满意,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能较好地矫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及失平衡情况。

  • 标签: 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微创手术 矢状面失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 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跗骨窦 小切口
  • 简介:巴金流徙于抗战大后方时期的散文创作历来受人关注,尤其是记录日军轰炸下的城市的一系列散文成为了其中的经典,散文中巴金所展现的"战斗者"和"思想者"形象也仍然值得关注和继续挖掘。以《在泸县》和《伤害》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对经轰炸后城市的现实关注和转向自我内心世界的解剖各自具有独特性,但同时又具有互补性。细腻的轰炸场景描写下痛愤的表达以及对生命、国家、民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抗战大后方日军轰炸中巴金散文书写的特质和其"战时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全面展示了巴金精神和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对抗战中知识分子和作家的精神文化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巴金 抗战大后方 日军轰炸 散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胸大肌肌蒂锁骨段截骨入路在锁骨后方臂丛肿瘤手术切除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锁骨后方臂丛肿瘤患者6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4例,肿瘤位于臂丛上干2例,中干2例,内侧束1例,后束1例。术前神经功能评定为II级3例,III级3例。肿瘤大小为3.0 cm×3.0 cm×2.0 cm~11.0 cm×8.0 cm×6.0 cm。采用带胸大肌肌蒂锁骨段截骨入路暴露视野,切除神经肿瘤,所有患者术后通过定期门诊复诊和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患肢感觉、肌力恢复、肿瘤复发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中发现2例肿瘤在完整剥离后,神经鞘膜内仍残留少许神经胶质样变组织。术后病检回报肿瘤性质为神经鞘瘤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1例,神经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臂丛损伤症状及肿瘤复发,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缓解或消失,按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达III级5例,IV级1例。同时锁骨内固定满意,均实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平均3.2个月,3例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无明显肢体运动障碍及肩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胸大肌肌蒂经锁骨段截骨入路在治疗锁骨后方臂丛肿瘤的手术中,能充分暴露臂丛的解剖走行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及发现残留瘤样组织,降低手术风险及肿瘤复发率,同时给锁骨截骨段提供丰富血运,促进骨折愈合,是处理锁骨后方臂丛肿瘤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臂丛肿瘤 锁骨截骨 胸大肌肌蒂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骨体后部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距骨体后部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0~65岁[(38.2±15.9)岁]。依据Hepple分型:Ⅱ型4例,Ⅳ型3例,Ⅴ型6例。依据Elias分区:7区9例,9区4例。病程为13~51个月[(26.2±11.4)个月]。均行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1年软骨损伤修复情况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5个月[(15.7±3.7)个月]。手术时间为50~90 min[(63.8±13.3)min]。VAS由术前3.0(3.0,4.0)分减少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1.0(0,2.0)分、1.0(0,1.5)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1±11.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4.8±9.5)分、(92.9±8.6)分;踝关节ROM由术前(48.5±7.5)°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61.9±10.3)°、(65.4±11.8)°(P均<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2%。术后1年MOCART评分为40~85分[(70.4±14.2)分]。所有患者术后无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在康复训练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改善。结论对于距骨体后部OLT,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可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同时有效修复软骨损伤,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软骨 距骨 关节镜 富血小板血浆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使用CASIO-4850p型可编程计算器,根据实用公式,运用编程方法与技巧,编写出两点三维测角后方交会的应用计算程序。从而摆脱手工计算带来的繁琐、易错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其计算过程变得简捷明快,只需输入必要数据,就能方便快捷获得三维坐标计算成果。

  • 标签: 两点三维 测角后交 实用公式 应用程序
  • 简介: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将于2014年7月18—21日在宁夏银川联合举办“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参会论文,欢迎海内外学者提交论文摘要。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 征稿启事 法理 国际教育学院
  • 简介:[摘 要]全面抗战时期,大批产业随迁至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知识分子也汇聚于大后方,渝地文化事业空前繁荣。中国文化服务社于此际创立于重庆,以出版事业为其核心要务,在物资供应困难的战争时期为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而坚持布局经营,谋求创新发展,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出版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标签: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出版事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X线片与CT影像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诊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将患者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影像的方式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检查后,诊断结果与TLISS评分系统(Thethoracolumbarinjuryseverityscore)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诊断中,采用X线片与CT影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均可以有效的进行初筛工作,两种检查方式各有特点,在临床中也都可以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诊断中,并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X线片 CT影像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后方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P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融合时间以及同时间中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有着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PLIF,TLIF的操作更为简单,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经后方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失稳症
  • 简介:<正>一最近,重庆出版社一次性出版了共十编、二十卷、一千二百万字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以下简称“书系”)。这部丛书的出版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套“书系”规模大,取材广,资料丰富,全书共分十编——“文学运动”、“理论、论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歌”、“戏剧”、“电影”“通俗文学”和“外国人士作品”。其中,《外国人士作品》是综合性(包括各种体裁)的外国人士作品的汇集我作为《外国人士作品》编的编选者,面对各界人士对此书的关注,不禁热泪盈眶,思如潮涌,写下了这篇“漫记”,以作对读者和关心者的“交待”。

  • 标签: 外国人 作品 爱泼斯坦 中国抗日战争 “通俗文学” 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