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电视剧《郑和西洋》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各界反应强烈。因为,“郑和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终于能让中国人民,让全世界人民知悉了解。问题在于,电视剧《郑和西洋》既以郑和真人真事为题材,就得尊重郑和后裔繁衍至今的历史真实。然而,《郑和西洋》的编剧朱苏进居住在南京市区,明知南京有郑和后裔,明知南京有“郑和研究会”,却不愿合作,反而“闭关写作”,谎编、胡扯郑和收养“宋莲芯”遗腹子故事,从而造成“路人皆知”郑和后裔原来如此的“历史假象”。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频道 重大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 缺陷 中国人民
  • 简介:历史研究不像自然科学,可以用实验方法来滤清因果关系。研究历史首先须辨别和澄清已经发生了的事实,然后推断其问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过程很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在有关郑和的研究中,这些影响比比皆是,比如说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搜寻建文帝和宣扬国威这些政治因素,很早便深入一般关心中国历史的人们心中,政治因素便在下西洋事迹中受到跨大。又由于华人对中国的厚爱,我们轻易地接受“和平主义”和“厚往薄来”等自我中心的说法,那便无法认识导航的真相。这些主观态度往往令研究者轻易地摒弃一些看似无关的因素,事实上,在明廷作出不再下西洋的决定时,也有一些足以支持继续西洋的因素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发生,郑和研究在目前的局限,是未能把视野扩阔到那些看似无关的因素,因而更难推究一些具有关键作用但没发生的因素。本文的打算,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原因 中止 历史研究 因果关系 政治因素
  • 简介:一、郑和西洋的贸易动机郑和西洋是一次政治远航,其主要动机是播扬国威,怀柔海外诸邦,以巩固政权,提高明王朝的政治声望。但是,这并不妨碍郑和西洋同时也是一次经济贸易活动,附带有以下经济贸易动机。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经贸活动 经济贸易活动 明初 动机 明王朝
  • 简介:<正>二、关于作家作品的考辨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第一,作家朝代归属的改订:《标目》列为明代作家的第98目朱良卿(佐朝)、第100目丘屿雪(园)、第101目盛际时、第104目朱云从、第107目毕万侯(魏)、第108目薛旦、第116目李素甫、第117目陈子玉、第118目高晋音(奕)等九人,多为明清易代之际作家,戏曲活动则主要在清代,别本改列入清代,甚是.

  • 标签: 标目 作家 南词 全目 杂剧 作品
  • 简介:郑和西洋是中外历史上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史学界对于这次和平外交的认识以论述史实及评价产生的作用为主,而对其产生的原因谈得不多。分析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寻找该事件具有和平性质的起因,既有利于澄清认识,证明史实,又可以推动中外友好历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和平外交 原因 中外历史 历史事件 友好交往
  • 简介: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间,7次率领船队远航,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在当时,其航海船舶数量技术之先进,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朝 中国 外交政策 历史事件
  • 简介:周口关帝庙是一处优秀的清代建筑群,对其具体建造年代的研究可以从史书、建筑的时代特征以及碑刻中去发现,本文通过对周口关帝庙遗存的大量碑刻的研究,基本理清了其建造原因、建造年代以及建造模式等,为其建筑的断代、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佐证。

  • 标签: 周口关帝庙 碑刻 会馆 建造史 建造模式
  • 简介:找到了上面二个证据后,我还意犹未尽,我找到了一些其它的有关资料,它们也同样能说明这个实际上很简单的问题。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太仓 资料 证据 实际
  • 简介: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西洋600周年,全国纪念郑和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海明同志于2003年12月编写了一本《郑和西洋100问》。从郑和身世聪明才智、七次西洋起止时间、所到之处、郑和西洋的目的等各方面的问题,总计100题问及解答,有的问题颇有新意,可供知识竞赛或宣传研究问题参考。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纪念 航海家 身世 活动 新意
  • 简介:郑和“七”历时28年,航程十万余里,遍及南海、爪哇海、暹罗湾、马六甲海峡、苏禄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和红海等处,是中国历史上,由海上沟通印度、阿拉伯、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的第一人,距今6世纪,尚无来者可出其右。“海上丝绸之路”到“三保太监”时,始大增眼界,不仅拓展了中国人的海上视野,也解放了中国人的海上心胸。中国以当时享誉万方的压倒性工艺技术:造纸、织染、印刷、瓷器、麝香、大黄、茶叶、冶铸、火炮、海舶隔舱、罗盘尾舵等,远播中东、北非,转传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等大西洋海域,启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造成了世界性现代文明的大变革。同时中国也打开窗户,学习了阿拉伯的天文历算和航海,印度的佛教艺术和医药,古波斯的哲学理论和“人生”科学观,连“西域”的烧饼、葡萄、花露水、牛轧糖、几何图案、回回历法、伊斯兰文学、辛巴达航海等,也都大步移居中国,成就了东西文化的大汇合。

  • 标签: 郑和 信符 科钦鱼网 三体文碑
  • 简介:<正>42.翁文灏致孔祥熙等函(抄件)上孔院长函稿九.一院长钧鉴:顷奉委座有侍参鄂代电节开,据孔令侃号电称,资源委员会所开钨锑国币价格过高,应如何办理,恳示遵。等语,希查照速会核。等因。奉此,查易货钨锑价格所有事实困难情形迭经函陈。曾奉核示,对外按世界价格,以外币开价,对内应另立国币价格,不必临时以外汇折算。等因。遵由资源委员会斟酌事实情形,拟定钨砂价每吨国币价格四千四百八十元,纯锑每吨为九百九十元,并经呈报在案。窃以易货办法事关国家大计,以往资源委员会

  • 标签: 档案史料 资源委员会 抗战爆发 孔祥熙 法定汇率 互换合同
  • 简介:三,天圣九年(1031)三月,“己巳,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试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秘书丞诸王府侍讲赵希言、殿中丞国子监直讲郭稹、左赞善大夫国子监直讲杨安国讲说於中书”(页2556)。

  • 标签: 质疑 标点 资治 国子监 侍讲
  • 简介:古代中国具有影响的出使有两次:一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出西域,二是明朝时期的郑和西洋。前者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使西汉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后者规模宏大,历时近三十年,并有强大的武装作后盾,由于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郑和西洋最终未能实现明朝向海外发展势力的政治目的.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西域地区 出使 张骞 “丝绸之路” 中国封建社会
  • 简介:日本学者关尾史郎的《南凉政汉与徙民政策》一文(载《史学杂志》第89编第1号·1980)是近年来日本南北朝史研究中引人瞩目的一篇论文。本刊发表的是该文的第二部分。译文略去了图、表和部分注释。

  • 标签: 汉族人民 鲜卑族 金城郡 凉州 少数民族 郡县
  • 简介:一、市场经济博物馆竞争在所难免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发展.博物馆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博物馆发展的必然结果.

  • 标签: 市场经济 博物馆 市场竞争
  • 简介:在喧闹的娱乐圈,想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一些不痛不痒的新闻根本起不了作用,非“重磅炸弹”不可。而这些“重磅炸弹”引爆背后自然是经济利益的作为趋动的。

  • 标签: 娱乐圈 策划 诱惑 经济利益 炸弹 声音
  • 简介:本文题目,至少涉及如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第一,如何客观定位郑和西洋历史地位和意义?第二,联系中国一东南亚关系互动这一专门视角,郑和西洋对其历史发展及当今现实,到底有何借鉴作用?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国 东南亚 自由贸易区 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