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烟叶原料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项有害成分影响,选取了产地、烤房、品种、土壤、烟叶部位作为影响因素对237个初烤烟叶样品中主流烟气7项有害成分指标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7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指标有显著性影响重要因素依次是产地、烟叶部位、品种。产地因素在7项烟气有害成分上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平均贡献率为64.00%;烟叶部位在6项烟气有害成分上表现极显著差异,平均贡献率为26.51%;品种在5项烟气有害成分上表现显著差异,平均贡献率为9.49%:而烤房、土壤对7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影响不显著。

  • 标签: 烟叶原料 卷烟 主流烟气 有害成分
  • 简介:为评价料液在烟叶中吸收效果,采用3-氨基-9-乙基咔唑(AEC)标记葡萄糖为标记物,通过Leica-DMLB荧光显微镜对葡萄糖在烟叶中渗透效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烟叶经过60℃、70%相对湿度条件下渗透8h,低温冰冻切片,观察发现所施加葡萄糖均附着在烟叶表面,未能渗透到烟叶组织内部。进一步观察切片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烟叶,认为叶片表面的角质层阻挡了葡萄糖分子渗入。

  • 标签: 荧光显微技术 料液 葡萄糖 吸收效果
  • 简介:筛选并鉴定了贵州烟区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测定PGPR产激素能力、定殖能力以及对烟草苗期促生作用,以具备多项促生能力为筛选标准,确定目标PGPR,再通过16SrDNA、平板对峙以及PCR技术对目标PGPR进行属鉴定、抗病能力测定。通过筛选获得7株目标PGPR均能产生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烟苗盆栽试验表明7株PGPR均具有促生效果,其中LX.7处理烟苗鲜重和根系活力最大;大田移栽30d后,LX-7根际定殖数量可维持10^7cfu/g根,显著高于其它菌株;抑菌试验证实LX.4、LX-5和LX.7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综合考量,LX-4、LX.5和LX-7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经16SrDNA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 标签: 烟草根际促生菌:筛选鉴定 促生能力 16SrDNA 促生基因
  • 简介:针对部分文献和报道提出烟农认识不足、运作不规范等烟农合作社问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予以分析,认为对合作社认识不足不应归咎于烟农,合作社部分规范问题可以通过甄别发起意图、甄选经营者和加强监督等措施解决,关键在外部推动者应坚守正确角色定位。对烟农合作社其他应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标签: 烟农合作社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成本 制度
  • 简介:中烟100(CF965)是以兼抗烟草多种主要病害烤烟新品系9201为母本与易感赤星病、对低温短日照反应敏感优质烤烟品种NC82为回交亲本,通过杂交重组、回交聚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试验结果证明:该品种适应性强,耐肥水,易烘烤;抗黑胫病、赤星病,耐气候斑点病;烤后原烟呈浅桔黄色,油分多,色泽均匀鲜亮,主要化学成份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叶质量符合中式卷烟需要;与目前主栽对照品种比较,烟叶产量提高9.44%,均价提高9.24%,中上等烟比例增加3.3个百分点,产值提高18.36%;是一个品质、抗性、产量、适应性等综合性状较能兼顾、适宜全国主要烟区种植优良烤烟新品种。

  • 标签: 烤烟 新品种 中烟100 选育 评价
  • 简介:应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气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南雄晒黄烟、黄冈晒黄烟、和引进到黄冈毗邻新州试种南雄晒烟进行了二氯甲烷提取物中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内标法测定了主要致香成分相对含量.通过2000~2002年田间试验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种后晒烟农艺性状和外观物理特性上与南雄晒烟较相似且整体略逊,但香气香型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致香成分种类和数量与黄冈晒烟更接近.在新州引进南雄晒烟并没有种植出符合工业品质质量要求南雄晒烟.

  • 标签: 南雄晒黄烟 农艺性状 同时蒸馏萃取 致香成分
  • 简介:通过试验发现,在褐土上增施微肥使全株钙和镁积累量增加,其中烟茎和烟叶钙、镁积累量增加,而根系钙、镁积累量降低。施用腐熟饼肥使烟株根、茎和叶钙、镁积累量增加。提高氮肥中硝态氮比例(1:1)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株对钙镁积累。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对根系Ca/Mg变化动态影响最大。施用饼肥对烟叶Ca/Mg变化动态影响最大。饼肥可提高初烤烟叶香气量和香气质,改善余味,减轻杂气;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初烤烟叶香气量。

  • 标签: 矿质养分 吸收积累 烟草
  • 简介:在控制条件下,喷施甲基托布津和芸苔素内酯处理后,在低温加O3胁迫下诱发烟草气候斑,调查气候斑发生情况,同时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甲基托布津和芸苔素内酯混配药剂后,病情指数仪为清水对照37.78%;在低温加O3胁迫下,经该混配药剂处理能维持叶片相对电导率,与25℃生长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均升高,比清水对照分别高232.8%、51.1%,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25℃生长条件下略有下降,但比清水对照高,且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烟草气候斑 臭氧 甲基托布津 芸苔素内酯 生理响应
  • 简介:为选择合适抑菌剂和适宜浓度来防治不同地区烟草青枯病,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新型抑菌剂K系(K1、K2、K3)对我国46个不同地区烟草青枯菌抑制率,同时比较了K系抑菌剂与农用链霉素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100mg/LK1对印江等27个县市,100mg/LK2对遵义县等30个县市,50mg/LK3对莒县等25个县市,254.5mg/L农用链霉素对保山等28个县市青枯菌抑制率达100%。2)50mg/LK1对金沙等15个县市,50mg/LK2对仁怀等21个县市,50mg/LK3对江口等23个县市青枯菌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100mg/LK1对洋溪乡等,100mg/LK2对江口等青枯菌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

  • 标签: 抑菌剂 K系 青枯菌
  • 简介:为实现醇化烟叶中霉变烟自动在线精选,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霉变烟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高速线阵CCD动态获取烟叶图像,采用MSD微结构描述算法提取烟叶图像颜色、纹理特征,基于神经网络集成分类算法,通过合格烟叶样本和霉烟样本训练学习,实现霉变烟在线检测识别。经过测试,该检测算法对霉烟图像样本测度为0.918。在线检测试验结果显示,采用霉烟靶物单独过料时,机器视觉系统对霉烟平均在线识别率在95%以上;将霉烟靶物与合格烟片混掺过料时,系统对霉烟平均识别率在8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方法用于醇化后烟叶中霉变烟在线精选是可行

  • 标签: 烟叶 机器视觉 微结构描述算法 霉变烟检测
  • 简介:介绍了数字化烟草农业支撑技术基础,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遥感(RS)与遥测技术主要内容及其在农业领域研究概况,以及数字化烟草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展望,包括虚拟烟草生长模型与数字化设计、烟草-土壤系统过程模型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烟草生产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等。

  • 标签: 烟草 数字化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与遥测
  • 简介:在生长、采收、调制3个不同时期,对北卡罗来纳州商业化种植烤烟和白肋烟进行抽样,评估其生物化学和新陈代谢变化,以收集烟草从生长到调制过程中特定化合物合成及时间相关信息。

  • 标签: 调制过程 白肋烟 烤烟 氨基酸 大田 北卡罗来纳州
  • 简介:为了让卷烟感官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把握消费者真实需求,通过网络评论爬取和在线问卷调查两种途径获取代表性卷烟消费者感官评价数据,采用语义分析法和相关统计学方法,从感官描述词匹配频率和词汇数、指标理解度和几何平均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中式卷烟消费体验感官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研究发现:(1)网络评论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验证结果较为一致,并相互补充;(2)对于一级指标,消费者对描述满足感特征指标最为关注,其次为舒适感和轻松感;(3)对于二级指标,从消费者关注和感知程度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核心指标,包括"浓郁"、"醇厚"、"刺激"、"柔和"、"清新"、"劲头"、"甜润"、"顺畅"、"余味"、"杂气"、"嗅香"和"细腻"等12个关注多、易感知指标;第二类为延伸指标,包括"成团"、"丰富"、"绵长"、"透发"、"均衡"和"愉悦"等6个关注少、难以感知和理解、但起到深化和综合作用专业性指标。

  • 标签: 消费体验感官评价 网络评论 问卷调查 指标验证 卷烟 匹配
  • 简介:采集湖南烟区C3F等级烟叶样本253份,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烟叶总糖含量以及对评吸质量量化评定,研究了湖南烤烟总糖含量生态区域差异及烟叶总糖含量与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区C3F等级烤烟总糖含量范围为18.55%~31.04%,均值为25.02%,其中含量大于25%样本占49.80%;在区域差异方面,湘南烟区和湘西北烟区烟叶总糖含量比湘中烟区高,在空间分布上有分别从湘南、湘西北2个高值区向中部地区,再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减趋势。随着烟叶总糖含量增加,烤烟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减少,浓度降低,余味变好;当烟叶总糖含量大约在25.5%时,香气质、香味、劲头、吃味分值和评吸总分最高。

  • 标签: 烤烟 总糖 生态区域差异 评吸质量
  • 简介:采用点滴法分别测定了12种药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及9种药剂对5龄幼虫毒力,比较了不同龄期幼虫对6种药剂敏感性差异,还测定了9种药剂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毒力。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茚虫威〉定虫隆〉毒死蜱〉辛硫磷〉氟虫脲〉虫酰肼〉丙溴磷〉硫丹〉多杀菌素〉顺式氯氟氰菊酯〉氟虫腈。对5龄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溴虫腈〉茚虫威〉灭多威〉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丙溴磷〉辛硫磷〉硫丹。斜纹夜蛾大龄幼虫对毒力高药剂更敏感,小龄幼虫对毒力低药剂较敏感。溴虫腈、氟虫脲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毒力最高,但该虫对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硫丹表现不敏感。溴虫腈、茚虫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防治上述两种害虫高效药剂。

  • 标签: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杀虫剂 毒力
  • 简介:阐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论述了在管理理念上视人力为资源,采取人性化管理,重点开发人潜能、激发人活力等管理理念。通过总体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措施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建议打破传统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 标签: 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建议
  • 简介:通过在我国浓香型典型产区连年设置移栽期试验,研究了调整移栽期对不同产区烟叶各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指标和风格品质影响以及气候指标与烟叶质量特色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烟区(华南、赣中和皖南)随移栽期推迟烟叶成熟期温度及烟叶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等逐渐增加;北方烟区(豫中、陕南、鲁东)成熟期温度和浓香型显示度随移栽期推迟显著下降。(2)成熟期日均气温与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和烟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4.5℃是浓香型烟叶形成一个重要气候指标。(3)南方烟区焦甜香较为显著,豫中豫南焦香明显,陕南正甜香相对突出且随移栽期推迟表现更甚。旺长期及成熟期降雨量与烟叶焦甜香韵呈极显著正相关,旺长期和成熟期光照时数与焦香香韵相关性较高,成熟期日均温度与烟叶正甜香韵呈极显著负相关。(4)各产区烟叶质量特征随移栽期变化明显,最佳移栽期南方烟区广东南雄和江西广昌为3月上中旬,皖南为3月下旬,北方烟区为4月下旬至5月初。

  • 标签: 烤烟 浓香型 移栽期 气候 质量 特色
  • 简介:为探索以D-甘露糖与氨基酸美拉德反应制备Amadori化合物可行性问题,以D-甘露糖和L-色氨酸为原料合成了1-L-色氨酸-1-脱氧-D-果糖,利用IR、NMR和HR-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利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法研究了产物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1)最佳合成条件为:当L-色氨酸投料量为30mmol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0h、物料比1:1(D-甘露糖与L-色氨酸物质量比)、催化剂用量0.5mmol及溶剂用量80mL,此条件下产率达到45.2%;(2)无论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裂解,产物种类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有氧条件裂解产物种类多于无氧条件;在600℃有氧条件下,1-L-色氨酸-1-脱氧-D-果糖裂解生成具有花香、烘烤香、坚果香、焦糖香等香韵产物;(3)以D-甘露糖和L-色氨酸为原料合成1-L-色氨酸-1-脱氧-D-果糖技术方法可行,产品收率较高。

  • 标签: D-甘露糖 1-L-色氨酸-1-脱氧-D-果糖 合成 工艺优化 热裂解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施用生物炭后烤烟对Cd吸收效应及分配富集特征,来阐明生物炭对Cd污染植烟土壤修复及对烤烟Cd含量降低效果。【方法】于2015年采用盆栽试验(每盆装土25kg),选取豫中地区弱碱性土壤,外源添加Cd0mg/kg(G0)、50mg/kg(G1)、100mg/kg(G2),分别添加生物炭0g/盆(T0)、300g/盆(T1)、600g/盆(T2),采用二因素试验共计9个处理,分别为:G0T0、G0T1、G0T2、G1T0、G1T1、G1T2、G2T0、G2T1、G2T2。测定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并分析烟株采收时不同部位Cd含量和烟株对Cd转运及富集系数。【结果】(1)土壤pH值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升高,处理G2T2土壤pH值最大,为7.81;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2)土壤Cd含量与烟株叶片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污染水平下,施加生物炭后,烟株各部位叶对Cd吸收呈显著降低趋势。(3)施用生物炭处理,烟株整体对Cd转运系数降低,烟株根系对Cd富集系数升高,叶片对Cd富集系数降低。【结论】在Cd污染土壤种植烤烟时适量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从而降低烟叶Cd含量。

  • 标签: 烤烟 生物炭 CD 吸收 转运富集
  • 简介:研究了不打顶(T1)、打顶(T2)、打顶+追施K2SO4(T3)、打顶+涂抹生长素1次(T4)、打顶+追施K2SO4+涂抹生长素1次(T5)、打顶+追施K2SO4+涂抹生长素2次(T6)共6种调控措施对烤烟根系性状、ATP酶活性、烟碱和钾含量、烤后烟叶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含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与T2相比,打顶后30d根系干重增幅依次为:T6(52.76%)〉T5(22.33%)〉T3(10.11%)〉T4(8.55%),T3、T5、T6根系活力明显提高,T6ATP酶活性远高于其他处理。涂抹生长素和追施K2SO4肥对根系烟碱合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与T2相比,在打顶后30d烟碱降幅依次为:T4(35.09%)〉T6(31.58%)〉T5(24.56%)〉T3(15.79%)。随生育进程延长,根系吸收钾能力逐渐降低;与T1相比,在打顶后30d各处理烤烟根系钾含量降幅依次为:T2(63.41%)〉T4(60.98%)〉T3(56.10%)〉T5(50.00%)〉T6(47.56%)。T6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各项经济指标值较优。打顶当天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并于根部灌施K2SO4肥,促进了烤烟根系生长和品质形成。

  • 标签: 烤烟 打顶 生长素 钾肥 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