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30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25例行传统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切口设计、手术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瘢痕及乳腺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时治疗乳腺多发纤维腺瘤的主要方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乳腺纤维腺瘤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新生儿黄疸患者使用间隙蓝光、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黄疸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均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系统诊疗的患者。按蓝光照射模式不同分两组,各32例,Ⅰ组与Ⅱ组分别使用蓝光箱进行持续性和间隙光照,比较两组光照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与Ⅱ组在光照疗效上分别达到93.8%和96.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光照副反应发生率3.1%,与Ⅰ组的光照副反应1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或间隙光照对新生儿黄疸均有确切效果,但间隙光照副反应较少,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间隙蓝光 持续性蓝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消炎镇痛液与单纯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疼痛反应及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消炎镇痛液(联合治疗组)及突出物内单纯注射胶原酶(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组内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3天、7天疼痛加重;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d、7d、半月、1月VAS评分底于对照组(P<0.05),而6个月时两组无区别(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优良为75%(30/40),对照组优良率为65%(26/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优良为87.5%(35/40),对照组优良率为85%(34/40)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消炎镇痛液较单纯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疼痛反应轻,远期疗效无区别。

  • 标签: 腰椎间盘 胶原酶 消炎镇痛液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均具有治疗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对患儿身体产生的创伤更小,能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4~6h,间隔3h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每次治疗持续时间18h),两组均治疗4~7d为1疗程。对比两组总胆红素、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86.82±22.86u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27.83±36.82umol/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91.3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热、腹泻等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23.91%)低于对照组(50.00%)。结论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在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无需椎管减压。采用后正中切口,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分离肌肉,直达伤椎上下相邻双侧关节突、横突基底,以“人”字嵴为进针点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全部患者经11~15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50~6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100~250ml,平均180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终末随访,椎体高度均无丢失,无断钉,松动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经椎旁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的完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用传统的手术器械达到了微创的治疗,对无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 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实施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15例),B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情况。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发热,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以及疼痛等情况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除却住院时间外,A组的手术时长和疼痛持续时间较短,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安全性较强。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更为显著,建议对患者实施该方式加以治疗。

  • 标签: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06月至2012年06月266例全内窥镜椎板间隙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中医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护理,功能锻炼护理,饮食、药膳护理,用药护理,中医其他技术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中的探讨和运用,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全内窥镜下 椎板间隙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FICB组、PCEA组和PCIA组。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h、12h、24h、48h静态VAS评分,及术前、术后24h、48h动态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态VAS评分和动态VAS评分各观察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FICB组术后静态VAS评分和动态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显低于PCIA组,P<0.05。FICB组床上活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小,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FICB组术后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后镇痛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传统组采用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治疗,研究组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一天腰背痛情况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保留了椎旁软组织生理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无创通气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血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无创通气 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患有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乳腺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患有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odifiedKugel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与传统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共75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予以ModifiedKugel经腹膜前间隙修补;对照组予以传统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ModifiedKugel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其微创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Modified Kugel 腹股沟疝 平片式无张力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n=41)予以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参照组(n=41)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肿块均彻底切除。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瘢痕VSS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为2.44%,低于参照组的17.07%,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术后美观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高龄患者TuRp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70例老年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别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患者选取L2-3间隙作为穿刺点,对照组患者选取L3-4作为穿刺点。结果实验组患者最大镇痛节段明显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痛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并且选定L2-3为穿刺点时,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临床实践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点 TuRp术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踝关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的形式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的髂筋膜进行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然后将术后患者不同时间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肌力评分等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无显着差异(P>0.05)。在每个时间点静息时VAS和肌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在运动状态下,RD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度均为术后48小时,状态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R组术后接受帕瑞考昔钠和PONV的患者数量多于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嗜睡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以增强连续骼筋膜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右美托咪定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以便为其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行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TAPP组)42例,并同期选取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Lichtenstein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TAPP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的创伤性较小,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无张力疝修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膜前 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