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穴位注射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胃动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丰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变化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DLQI评分及MTL含量均显著增加,NDSL显著下降(P<0.05).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均可以提高患者血清MTL的含量、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但由于穴位注射疗法隔日1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疗法 穴位注射 胃动素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科室2016年3月引进品管圈方法,建立一支15人的品管圈小组,分析妇科手术室运作当中存在的器械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方法前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室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妇科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器械 不良事件 管理 满意度
  • 简介:双黄连冻干粉针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3味中药按一定比例提取精制而成,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同时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病例也日趋增多.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双黄连冻干粉针不良反应物质基础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双黄连冻干粉针过敏反应机制、临床预防其过敏反应提供参考.

  • 标签: 双黄连冻干粉针 不良反应 物质基础
  • 简介:讨论肿瘤化疗前运用中医药及早干预,预防肿瘤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根据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认为化疗后脾胃不足,正气受损,结合中医"藏象"理论及中医"治未病"思想,拟加味香砂六君汤预防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为中医药预防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标签: 香砂六君汤 化疗 益气健脾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130例住院期间发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不良反应规律及特点。结果红花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活血化瘀注射剂(P〈0.05);皮肤及附件反应率、药物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种不良反应(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首先要考虑用药安全性,针对不同种类注射剂进行仔细筛查,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等,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 标签: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胃力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2例疗效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本组资料全部采用四川宝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胃力康冲剂(10g/袋)进行治疗,对患者试验前后的腹胀症状进行相应的评分,其分值由腹胀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两部分组成。结果本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4周之后,痊愈33例(33%),显效27例(27%),有效30例(30%),无效10例(10%),总有效率为90%;平均在(74±35)d之后患者的食欲改善,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患者最大饮水量明显增加,而腹胀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力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佳,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等,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大量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药物治疗 腹胀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力康
  • 简介:摘要:目的:古代时期我国治疗疾病的方法几乎都是中药治疗,当前中医治疗在我国各大医院也得到了推广,但是患者在进行中药注射后,身体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不适反映,本文研究主要是分析患者在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出现不适的危险因素。并且对出现不适的患者实施中药药学服务干预,探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疾病的患者中选择 128例进行本实验的研究。出现过不良反应的一组叫做 A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组叫做 B组,每组的人员都是 64例。主要是运用单因素分析法来研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还要从此时间段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中选择 66例进行药学干预效果研究, 33例进行普通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叫做 C组,其他的 33例进行治疗后施加药学干预,叫做 D组。治疗结束后分析施加药学干预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患者在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在用药期间同时服用的其他种类的药物,药液配置好以后,经过时间过长才给患者注射等。对患者进行人为的药学干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低于没有实施人为药学干预的。结论:中药注射剂在配置好后,如果存放的时间超过 15分钟,或者是联合用药,就极有可能造成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对患者实施人为的药学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有所改善,因此,这种人为的药学干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药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