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性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性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给予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5mg/kg/次,加入5%GS100ml中静脉滴注,q12h,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次,加入5%GS100~150ml静脉滴注,qd,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异型淋巴细胞<10%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结<10%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阿昔洛韦 喜炎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本科室医治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60例患儿,以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取一般护理的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每组30例。组间对比护理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浓度与白细胞计数。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病情。

  • 标签: 儿童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四成成年男女受到脱发的困扰。一年四季中,夏天是头发最容易脱落的季节,夏天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加上很多人夜生活丰富,经常性的熬夜、醉酒、作息不规律等每天有不少为“三千烦恼丝”而烦恼的患者。

  • 标签: 脱发患者 太阳 夏季 紫外线 夏天 烦恼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小结。结果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各器官表现与MRI表现相对照,基本一致。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MRI检查有其特征性表现,MRI对盆腔脂肪增多症能准确诊断。

  • 标签: 盆腔脂肪增多症 影像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5例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史、免疫组化等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论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多以外周淋巴结肿大及高热等起病,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免疫组化表型,临床误诊率高,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手段。国内外报道预后有较大差异。

  • 标签: 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回顾25例内窥镜粘膜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给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布在24~8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28,胃19例,小肠3例,回盲部3例,内窥镜或大体标本显示9例粘膜增厚呈脑回状,5例粘膜弥漫增生,呈多结节状,3例局限隆起,5例溃疡,1例息肉,2例粘膜糜烂。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5例,粘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未分类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均表达CD20和CD79α,不表达CD3。结论胃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以中年多见,女性发病略高,临床无明显特异改变,易误诊或漏诊,镜下表现为淋巴组织弥漫异型增生,根据细胞大小,生长方式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B细胞淋巴瘤并进行分型。

  • 标签: 胃肠道 原发性 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结果皮肤活检(右上臂及右面部)表皮角化过度,有痂壳及水疱形成,真皮血管周围淋巴样浸润,有核异型及核分裂。CD3ε(+)、CD4(-)、粒酶B(+)、CD56(-)、CD20(-)、CD30个别大细胞(+)、Ki-67阳性率约为20%。EBER(+)。诊断为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皮肤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化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一组共11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阳性表达54例,占48.2%;survivin阴性表达者较阳性者CR率较高(P=0.003),分别为70.8%v和42.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IPI评分、survivin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表明IPI评分(P=0.011)、survivin(P=0.009)表达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survivin与DLBCL化疗的有效性及预后相关,当其过度表达时,DLBCL对化疗的有效率低、预后较差。Survivin可作为预测DLBCL的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2R—CHOP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选取130位在我科室进行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接受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2R—CHOP方案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可知。治疗有效率比较理想;不良反应减低。结论 在我科室进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治疗的患者中,采用2R—CHOP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可提升我科室的护理质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利妥昔单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T细胞亚群以及B细胞CD19+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5年01月我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CRP、PCT、NEUT水平,统计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B细胞CD19+水平,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实验组CRP、PCT、NEUT水平分别为(10.36±11.23)mg/L、(0.46±0.53)μg/ml、(8.12±1.22)×109,与对照组的(22.36±12.63)mg/L、(10.22±0.36)μg/ml、(14.21±3.21)×10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B细胞CD19+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易混淆,容易引起误诊,临床鉴别时应结合病情观察、细胞免疫进行综合评价。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肢体无力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其亦见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故易被漏诊,甚至延误治疗,本文就我院疑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确诊为嗜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加以探讨,从而丰富了年轻医师的相关临床经验。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嗜酸细胞增多症 临床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用更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入组10例,入组后针对患儿实施抽签法分组,分为考察组及一般组,考察组采取比更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一般组利用更昔洛韦治疗,分析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考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施更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脾氨肽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手术在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5年03月—2012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联合放化疗治疗模式,观察组(n=30)给予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模式,观察两种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年随访生存率为83.33%,5年随访生存率为56.67%;对照组3年随访生存率为43.33%,5年随访生存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3年、5年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属于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放化疗 手术 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纵膈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CT检查。以患者的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术前CT检查对纵膈淋巴结状态的检测价值。结果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79.9%与72.1%,而其阳性的预测值以及阴性的预测值也较高,分别为80.4%与73.3%。结论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膈淋巴结状态进行评估,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为手术提供更好的参考,值得临床考虑。

  • 标签: CT 非小细胞肺癌 纵膈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红细胞寿命变化在淋巴瘤伴贫血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7月 -2018年 8月治疗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n=40)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断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探讨红细胞寿命变化,依据诊断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15d后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精确性以及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瘤伴贫血患者诊疗结果的精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红细胞寿命 淋巴瘤伴贫血患者 诊断结果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