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6月15~17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亚里士多德大学举行,由曲阜师范大学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希腊“哲学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主题是“道德与幸福——在东方与西方”。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塞浦路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代表以及亚洲与比较哲学协会会长安乐哲、副会长王蓉蓉等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希腊哲学 中国香港 国际学术研讨会 曲阜师范大学 亚里士多德 哲学研究
  • 简介:本年度举办20讲。(1)第1讲,1月9日,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副校长、阿尔多瓦大学哲学法理学教授考特尔(CharlesCoutel)主讲“以我们的言辞进行宗教研究:为什么、如何”。(2)第2讲,3月4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曾春海主讲“评论方东美的《周易》研究”。(3)第3讲,3月25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考赫(Prof.Dr.AntonFriedrichKoch)主讲“黑格尔的形而上学”。

  • 标签: 南京大学 哲学系 学术讲座 名家 《周易》研究 大学教授
  • 简介:“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承办,于2017年10月28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00篇,参会学者逾百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编辑共济一堂,就中国哲学的学术思想、《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传统 经史
  • 简介:作为近代政治哲学的最高分野,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的对立构成了马克思进入政治哲学思考的总背景。个人与社会作为道德政治的两种主体其实是政治哲学理论反思的产物,西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在这两大原则消长的背后进行着。按照西方哲学对于政治的原初理解,政治的最高目标是道德性,即“应当存在的正义”,政治的本质则是精神的自由的创制领域。

  • 标签: 马克思政治哲学 个人与社会 社会原则 西方哲学 哲学理论 道德政治
  • 简介: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使文化成为主导,科技为人所用,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设计哲学用创造性和人文关怀重新对文化与科技加以整合,它的出场不仅给创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注入活力,还暗合了以“创造”为焦点的经济社会实践诉求的现代性转型,人本身能动性、创造性、艺术化生活追求以及对科技的运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强调文化和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 标签: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工业 创意工业 设计哲学 整合
  • 简介:郑玄易学的爻辰说与律吕音声说密切相关,在汉易卦气说的易学大语境下。以爻辰图式呼应八卦卦气图式,视爻为基本单元,涵摄符示了整体天地宇宙间阴阳二气之消息,物候节气时序之更替,万物万象之生化,并令汉代经学所彰显的人文礼乐精神,所重建起的儒家礼乐形态的整体哲学文化价值系统,透过以爻辰说为代表的易学的独特语境,相当完备地传达出来,以此也赋予《周易》郑氏学以突显礼乐文化精神的全新天人之学底蕴。这一爻辰说,继京房易学之后,又一次突显了五行在易学中的显赫位置,还承载了宇宙发生演化的信息,点醒人们深切体悟无字之宇宙大《易》。

  • 标签: 爻辰 十二律吕 爻辰图式 八卦卦气图式 礼乐精神
  • 简介:哲学发展的最终动源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但不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本身,而是对这种活动经验的反思与体验.哲学发展过程往往表现为后人的生活体验与前人的生活体验交融、冲撞、整合、再造的过程,表现为后人与前人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后人总是以批判和诠释两种方式来对待前人的哲学遗产,建立自己时代的哲学.批判的重建和诠释的重建作为哲学发展的两种方式各自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诠释有两种:一种是还原性阐释,一种是创造性阐释;批判也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批判,一种是消极的批判.中国哲学在其发展中侧重诠释,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则侧重批判.

  • 标签: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批判 诠释 人道主义 儒学
  • 简介:儒学本是东方的一种古老的学术文化,其成为当代的话题并引起世人的关注,乃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70年代东亚经济起飞,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东亚现代化的推进,显示出一种有别于欧洲的“集团主义人文类型”的现代化模式,不仅令西方经济界瞠目,而且使得许多西方人士意识到:亚洲今天发生的种种革命性变革背后,有一个传承数千年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追寻儒学变化的踪迹,必须具备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大视野,应该说,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即是我们了解东方儒学的大背景。

  • 标签: 当代 东方儒学 东方文化 东方哲学 经济 类型
  • 简介:5月25—26日在广东梅州召开,由嘉应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张志林教授和嘉应学院沈健副教授组织筹办。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30余位学者参会,就“社会科学哲学——现状与问题”和“自然的发现”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研讨会涉及了科学哲学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向。

  • 标签: 社会科学哲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现状 专业委员会 信息网络
  • 简介:<正>如果说先秦儒家(主要指孔子和孟子)是以道德理想的提升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超凡人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先秦道家(主要指老子和庄子)则是以其精神的净化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如果说先秦儒家采取的是一种积极肯定人生、提高道德学养的方法来实现其超越,那么先秦道家则是以消

  • 标签: 精神境界 性问题 肯定人生 道德理想 内在精神 普遍原则
  • 简介:<正>东汉末年出现的批判思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批判思潮,它既是一次现实的政治批判,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关于前者,人们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弊端和衰败所作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了知识份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良心。当时出现的一批思想家,敢于面对现实,指陈时政,无所顾忌。他们对各种

  • 标签: 人文主义 中国哲学 宗教化 先秦哲学 心性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喜。作者兹特提出孟氏卦气中对于六十四卦卦序之排列。并详作象敷之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之价值。

  • 标签: 孟喜 卦气 卦序 四正卦 十二辟卦 象数学
  • 简介:《鬼谷子》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思想,它用阴阳的哲学观来解释语言现象,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语言,把语言交际看作一个双向循环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重视口语规律的探索,关注语言技巧的运用,在基于语音、语义、语法等表达手段之上,形成了系统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它注重交际过程的控制,强调交际效果的实现,阐释了包括语境在内的一系列语用因素。应当珍惜和吸收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为当代的汉语研究服务。

  • 标签: 《鬼谷子》 语言学 信息 表达手段 语用因素
  • 简介:6月22日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有来自日本的陶吉(SatoshiTojo)、萨诺(KatsuhikoSano),新西兰的斯里曼(JeremySeligman)和挪威的艾高腾(Thomasǎtgotnes),以及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郭美云副教授、马明辉副教授等。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基本命题逻辑的延伸、基于代理(agent)通信信道的动态认知逻辑、关于不确定性推理的自由选择、关于证据决策的困境等。

  • 标签: 命题逻辑 国际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 语言 动态认知逻辑
  • 简介:7月20—21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由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及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主题报告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以“现代中国哲学观演进及其对民族性的遮蔽”为题,讨论了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即大多数现代中国学者把狭义哲学观误解为单数哲学观,尚未树立起“中国哲学观”,有意无意地以时代性遮蔽了民族性。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柴文华教授探讨了任继愈的中国史观,及其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进一步书写中国哲学史具有的启发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哲学 哲学研究 民族性 时代性 学术研讨会 黑龙江大学
  • 简介: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5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博士、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江素华副部长、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士发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詹康副教授先后致辞。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大学哲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 简介:戴震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对于宋明新儒学的理论批判,而这一批判的代表性著作就是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个案,深入探索戴震关于“理”‘欲”关系的辩证思考和理论探讨,对于正确认识和合理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其中的伦理思想的优秀传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对西方哲学尤其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的借鉴,深度发掘戴震哲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思想内蕴,则有助于揭示其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戴震哲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只是历史的,而且也是现实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不可规避的必由之路和不二法门。

  • 标签: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理”“欲”关系 “生生即赅条理”
  • 简介:中国社会的实践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交织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逻辑就是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由此决定的实践需要的发展规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成功转换的角度,探讨以实事求是为理论硬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展开,力图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

  • 标签: 实践逻辑 逻辑转换 逻辑起点 逻辑核心 逻辑体系
  • 简介:上博简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 标签: 儒家 礼义 礼学 哲学 性情论 理论倾向
  • 简介:4月25—26日在中国台中举行,由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会议涵盖儒家、道家与佛教等研究领域的相关议题,其中儒家方面包括先秦伦理学、政治理论、新儒家等主题,旨在对中国哲学的“心”与“自然”或“本性”提供完整的检视。

  • 标签: 中国哲学 “自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儒家 东海大学 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