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500μg·ml^-1)的银杏提取物处理HSC-T6细胞24h和48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银杏提取物在10,100,500μg·ml^-1浓度能明显抑制TGF-β1、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或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影响HSC-T6的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活性。结论银杏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因的表达,由此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银杏叶提取物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胶原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药理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银杏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同时检索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中DR相关的治疗靶点。取银杏活性成分潜在的作用靶点和与DR高度相关治疗靶点的交集作为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根据网络节点的度值参数获取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采用分子对接验证银杏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筛选得到银杏提取物治疗DR的活性成分27个和潜在治疗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和低氧损伤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通路主要富集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银杏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网络度值显示排名前4位的关键活性成分分别是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排名前8位的关键靶点分别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IL-6、TN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分子对接显示4个关键活性成分与8个关键靶点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银杏提取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多个DR治疗靶点,从而调节相应的信号通路,发挥对DR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分子对接模拟 银杏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银杏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UAER及24h尿蛋白定量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UAER及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银杏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银杏叶注射液 前列地尔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巴曲酶和银杏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龄患者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恢复时间以及受损频率听力阈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呕吐、晕眩及耳鸣等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受损频率听力阈值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银杏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龄患者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巴曲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巴曲酶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突发性耳聋
  • 简介:目的研究杏丁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正规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杏丁注射液静注治疗21d,用药前2周开始停用抗凝及降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学、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凝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降低血脂、血黏度,具有明显改善患者高凝状态的作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银杏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甘油三酯类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与香菇、木耳提取物配伍应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饲2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然后连续给予模型大鼠银杏提取物与香菇、木耳提取物4周,测定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后大鼠血脂显著升高,银杏与香菇、木耳配伍应用能够明显降低喂饲高脂饲料小鼠血清TC,TG含量,并提高HDL-C含量。结论银杏与香菇、木耳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 标签: 银杏叶 香菇 木耳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与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银杏提取物治疗50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50例。两组其他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银杏提取物组治疗耳聋总有效率为90%,而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选择甲钴胺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1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要求所有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选择抽签的形式展开临床分组;对照组应用银杏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甲钴胺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耳聋耳鸣疗效。结果在耳聋疗效方面,观察组(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76.79%)(P<0.05);在耳鸣疗效方面,观察组(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P<0.05);在消极情绪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确诊后,临床选择甲钴胺联合银杏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确保耳聋耳鸣症状获得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钴胺 银杏叶注射液 2型糖尿病 耳聋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药银杏提取物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法,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提取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杏提取物联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楂黄酮(FHL)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9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10只作为假手术组,余50只用于建立AMI模型。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其中36只建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MI组及FH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n=9),按10 ml/kg体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浓度为0.3、0.6、1.2 mg/ml的FHL溶液。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按10 ml/kg体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干预均为1次/d,连续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A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然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前壁组织制作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切片进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及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及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VEDD、LVEDP均较大,LAWD、LVEF均较小(P均<0.05)。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VEDD、LVEDP均较小,LAWD、LVEF均较大(P均<0.05),且随FHL剂量增加LVEDD和LVEDP减小,LAWD和LVEF增大(P均<0.05)。FHL低、中剂量组大鼠的LVEDD和LA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正常,AMI组大鼠梗死区可见坏死心肌组织,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损伤较AMI组轻,心肌纤维排列整齐,但仍有部分断裂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有散在的岛状正常心肌组织,其中FHL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损伤最轻。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低(P均<0.001),但仍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01),且随FHL剂量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均<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较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随FHL剂量增加PI3K、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p-Akt、p-GSK3β、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随FHL剂量增加PI3K、p-Akt、p-GSK3β、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FHL可有效改善AMI大鼠心功能,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GSK3β/cyclin D1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山楂叶总黄酮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前列地尔注射液加银杏片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 选取我院 2012年 9月 ~2013年 9月收治的 92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列地尔注射液加银杏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0.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 ADL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血塞通治疗相比,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加银杏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 ADL评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前列地尔 银杏叶片 疗效
  • 简介: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等疾病[1],有关其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系统预试发现,本品含有较多量的黄酮类成分,为控制其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其含有的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

  • 标签: 连钱草 总黄酮 含量 测定 中药
  • 简介:表2表明甲醇、70%乙醇提取知母黄酮差别不大,可作为知母中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中所用的对照品是知母中主要黄酮类成分芒果苷对知母黄酮进行含量测定

  • 标签: 工艺研究 总黄酮提取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形草样品中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8-羟基-1,2,6-三甲氧基口山酮为对照品,并利用AlCL3显色法,对肺形草样品中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酮在10~60ug/mL(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6%,RSD=2.57%,肺形草中黄酮含量为3.4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肺形草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标签: 肺形草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以芦丁为对照品,探究灯盏花黄酮提取的最佳优化工艺路线。方法 用黄酮得率作为参考,投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为可变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法进行灯盏花黄酮最佳工艺研究,浓缩条件实验法进一步确定乙醇提取的最佳浓度。最后用分光光度法对实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65%±1% 乙醇提取15次,每次60min为灯盏花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黄酮平均得率4.135%。结论 灯盏花黄酮的提取工艺较好。

  • 标签: 灯盏花 总黄酮 乙醇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鸡矢藤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一植物的药用潜力以及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文首先介绍了鸡矢藤的植物学特征和传统药用价值,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潜在医学应用。随后,我们深入研究了鸡矢藤黄酮的提取工艺,包括不同提取方法、影响因素和工艺优化。我们强调了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以确保提取物的质量和稳定性。鸡矢藤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在药物开发和保健品生产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同时也有助于可持续资源管理。这个领域充满挑战,但也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许多机遇,以探索新的药物和保健品,改善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标签: 鸡矢藤 总黄酮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为提高桑黄药材质量控制,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桑黄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桑黄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芦丁对照品溶液在0.2mg~1.2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1),回归方程Y = 15.246 X+0.0233,加样回收率在99.1%~100.7%之间,RSD为0.73%。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为进一步香橼药材质量管理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后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提供评价指标。

  • 标签: 桑黄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银杏提取物(EGB)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调节作用。方法将1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GB治疗组,按Marmarous等人的方法建立弥漫性脑损伤模型,EGB治疗组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EGB,以后每24h腹腔注射一次直至被处死,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伤后1h、4h、8h、12h、24h、3d、7d七个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测定大脑皮层脑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血栓调节蛋白(TM)和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大鼠皮层血管变化及皮层病理学变化。结果伤后4h至伤后3dEGB治疗组脑组织中TM和vWF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EGB可以抑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标志物TM和vWF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EGB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血管内皮细胞 血栓调节蛋白 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银杏叶提取物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