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护理重点的I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业务查房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类试验性研究的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2020年4—6月行二、三级护理业务查房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7—9月行二、三级护理业务查房的12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的设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业务查房,试验组采用基于护理重点的I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业务查房。比较2组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病情观察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出院患者满意度。结果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试验组为(81.14 ± 3.09)分,对照组为(75.90 ± 2.8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88,P<0.01);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试验组为140.50(137.00,144.50)分,对照组为135.50(128.75,139.0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399,P<0.01);护士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量表(CTDI-CV)评分试验组为(309.82 ± 36.33)分,对照组为(286.86 ± 33.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77,P<0.05);患者护理质量试验组为62.50(60.00,64.00)分,对照组为59.00(55.00,61.5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47,P<0.01);患者出院满意度试验组为53.00(48.75,55.00)分,对照组为51.00(44.00,54.0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56,P<0.01)。结论基于护理重点的I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业务查房中的应用,对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ISBAR 标准化沟通 业务查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肿瘤科收治的拟择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SBAR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术前沟通访视模式,SBAR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SBAR沟通模式和术前访视。对比2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心态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32 ± 4.96)、(55.95 ± 5.32)分和(50.93 ± 4.74)、(56.33 ± 5.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115、-7.142,P<0.01)。干预前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BAR组的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2.27 ± 1.39)、(16.13 ± 1.51)、(16.13 ± 1.95)、(15.09 ± 1.81)、(18.11 ± 1.82)、(14.09 ± 1.61)分,对照组分别为(9.18 ± 1.24)、(12.48 ± 1.22)、(12.71 ± 1.28)、(13.08 ± 1.48)、(13.51 ± 1.47)、(12.98 ± 1.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97~19.662,P<0.01)。SBA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3/100),少于对照组的18.00%(18/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71,P<0.01)。SBAR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100/100),高于对照组的84.00%(84/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391,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中,采取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负性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联合治疗 术前焦虑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首次行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62~84(73±11)岁,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61~83(72±11)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检查时间、认知程度、呼吸配合率、图像成像符合诊断率、护理满意率,采用t、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时间为(35±8)min,短于对照组的(40±2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P=0.012)。观察组磁共振增强检查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呼吸配合率为97.50%(117/120)、图像成像符合诊断率为95.83%(115/120)、护理满意率为98.33%(118/12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67%(104/120)、84.17%(101/120)、88.33%(106/1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59、17.153、11.772,均P<0.01)。结论CICARE沟通模式应用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腹部增强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满意,有助于缩短老年患者腹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时间,促进其认知程度、呼吸配合率的提高,从而取得优质检查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 CICARE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ART”沟通模式在暴力伤医环境下对医患关系的调节作用,寻找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新途径。方法采用“HEART”沟通模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实施“HEART”沟通模式后,问卷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病人、家属、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HEART”沟通模式对于缓解医患紧张氛围、调节医患关系有正面积极作用。

  • 标签: &ldquo HEART&rdquo 沟通模式 暴力伤医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提高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要点的掌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织医护人员学习ISBAR交班内容及流程,建立体现专科疾病特点的交班报告模板,介绍ISBAR交班报告模式在医护集体交班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ISBAR交班应用明显促进医护沟通、有效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业务素质提高。结论ISBAR交班展现了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专科护理质量,降低危重病人预警风险。

  • 标签: ISBAR交班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流程化沟通模式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实施流程化沟通模式术前访视,比较两组焦虑及自尊感受、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自尊感受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3%,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沟通模式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术前访视中,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及应激反应,提高其自尊感受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流程化沟通模式 胸腔镜肺癌手术术前访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外科的护理交接班有效沟通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36名护理人员及84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名护理人员和42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交接班,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数据统计P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神经外科 交接班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选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A组27例行传统护理,B组23例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后,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两组实施评定。结果 B组干预后SCCS评分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治疗性沟通护理,能改善其自我不和谐状态,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治疗性沟通 自我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肿瘤科收治的拟择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SBAR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术前沟通访视模式,SBAR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SBAR沟通模式和术前访视。对比2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心态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32 ± 4.96)、(55.95 ± 5.32)分和(50.93 ± 4.74)、(56.33 ± 5.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115、-7.142,P<0.01)。干预前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BAR组的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2.27 ± 1.39)、(16.13 ± 1.51)、(16.13 ± 1.95)、(15.09 ± 1.81)、(18.11 ± 1.82)、(14.09 ± 1.61)分,对照组分别为(9.18 ± 1.24)、(12.48 ± 1.22)、(12.71 ± 1.28)、(13.08 ± 1.48)、(13.51 ± 1.47)、(12.98 ± 1.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97~19.662,P<0.01)。SBA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3/100),少于对照组的18.00%(18/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71,P<0.01)。SBAR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100/100),高于对照组的84.00%(84/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391,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中,采取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负性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联合治疗 术前焦虑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 AIDET沟通模式在降低 ICU患者谵妄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入住我科成年患者 11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 AIDET沟通模式,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 62.71%,干预组谵妄发生率为 35.59%,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DET沟通模式可以降低 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AIDET沟通模式 ICU患者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沟通模式在妇科疾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沟通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各指标对比方面,观察组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沟通模式的优质护理在妇科疾病患者护理应用,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沟通模式优质护理妇科疾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强化沟通模式对产妇分娩应激表现及产程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82例足月初产妇,均采用自然分娩方式。双盲法纳入分组,即观察组(强化沟通环节,n=41)和对照组(常规指导,n=41),对比两组产妇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表现(VAS疼痛评分、SAS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强化沟通,对初产妇分娩具有重要帮助,可降低应激表现,缩短产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助产士 沟通模式 产妇 分娩应激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5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护患沟通,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护患标准化沟通模式沟通,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6.67%),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有着较大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护患沟通 急诊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210例,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5例,分别采取MEWS与SBAR沟通模式、常规评估和沟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转入ICU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转入ICU率为0,与对照组的5.71%相比优势明显;且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差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探讨其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护理专业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士,以健康教育为目的护患沟通教学方法。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受到护生好评的占95%,病人或家属满意率达90%。结论通过强调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拓宽了护生的思维角度,提高了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护患沟通 护生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AIDET沟通模式在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住我科成年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AIDET沟通模式,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62.71%,干预组谵妄发生率为35.59%,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ET沟通模式可以降低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的骨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9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护理)和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查房 SBAR沟通模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就AIDET沟通模式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入本院的4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措施的不同均分为20例/组。对照组为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为AIDET沟通模式,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焦虑合抑郁量表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中较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对比患者的舒适度时,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其实施AIDET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规范沟通效率,改进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期舒适度,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AIDET沟通模式;急性白血病;化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危重患者82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科研组、常态组,其中常态组41例患者在床头交接班中实施传统沟通模式,科研组41例患者在床头交接班中开展SBAR沟通模式。对比分析2组交接班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科研组患者床头交接班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态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床头交接班护理质量水平,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 贵州 思南 565100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制定了PICU-ISBAR交接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50例患儿入科后第一次交接班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床旁交接班方法,2020年1月15日~2020年3月15日收治的50名患儿入科后第一次交接班为干预组,使用PICU-ISBAR交接单进行床旁交接班,对床旁交接班时间、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为1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6/50),(p

  • 标签: 护士交接班 ISBAR 重症患儿